第57章 危机

“魏国上将军晋鄙率军十万进驻邺城?”当邯郸城之中的赵丹听到繆贤前来禀告的这个消息时,已经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这个消息对于赵丹的震撼程度,单单看他脸上那无比惊讶的表情就能够察觉出来。

由于穿越所带来的记忆,赵丹在潜意识之中可是一直将魏国看待为“准盟友”的。在之前的会议之中也更加倾向于注意燕国方面,而非魏国。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错误。

一个真正的准盟友,是绝对不可能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做出公然在赵国首都邯郸城一河之南的邺城屯兵十万这种行为的。

这简直就相当于魏国人拿着一把冲锋枪坐在了赵丹家的大门口,而冲锋枪的枪口直指赵丹的卧室!

足足过了片刻之后,赵丹才勉强平抑住了心中诸多的惊讶、愤怒、不解等等情绪,朝着面前的繆贤说道:“速召诸大臣进宫议事!”

看着繆贤匆忙离去的身影,赵丹的脸色渐渐的沉了下来。

直到此时此刻,赵丹才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一直以来都没有注意到的错误。

伴随着穿越出现的蝴蝶效应,这个世界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自己已经不能够再单纯的套用之前记忆之中的那些历史去看待赵国与其他各国的关系了。

无论是盟国也好,敌国也好,从现在开始通通都应该重新评估、从现状去思考赵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并非去照搬历史了。

毕竟“朝秦暮楚”这个成语,本来就是用来讽刺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今天和这个结盟,明天又和那个结盟的啊。

不过让赵丹稍微松一口气的是,至少现在魏国还没有正式对赵国开战,那么这件事情应该还是有转机的。

该怎么去做,才能够化解这一次危机呢?

赵丹静静的坐在那里,脸色不停的变幻着,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由于路程的原因,等到赵国诸大臣齐聚赵丹面前之时,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

这一次到来的大臣数量有四个,除了坐镇前线照常缺席的廉颇之外,因病发作而再度卧床不起的蔺相如也没有出现。

但那并不要紧,因为赵丹面前的几个人,就已经足够决定整个赵国的军国大事了。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欲使外有竞力,非举国为军国民不可。七雄中实行军国主义者,唯秦与赵。······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王之变胡服也,凡以为习骑射之地也;以骑射教百姓,所谓举国民皆兵之也。”

在梁启超看来,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乃是一位堪比俄罗斯史上最优秀的皇帝彼得大帝一样的国家领导人。而这两位帝王所推行的改革之中,除了复国强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集权。

如今的秦国与赵国,正是战国七雄之中集权程度最高的两个国家,集权的程度秦为首,赵次之。

两国的这种现状符合了时代的潮流和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也就是为何秦赵两国能够在残酷无比的战国大争之世中站在最后,并在最终的总决赛舞台上一较高下的原因。

龙台之中,赵丹看着面前的诸位仍然有些不明所以的大臣,最后将目光落到了平原君赵胜的身上,缓缓开口道:“魏王圉日前令魏国上将军晋鄙率军十万,今已进驻邺城。”

赵丹这句话一出,在场的四名大臣同时露出了震惊的表情。能够坐在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所以他们当然明白魏国屯兵邺城代表着什么。

邯郸危矣!

一旦魏国反水和秦国合作,那么魏国大军随时都可以渡过漳水北上进入赵国境内。

攻入赵国境内后,魏军既可以围困赵国首都邯郸城进行斩首战术,也可以去攻击赵国另外两座重镇武安和中牟,甚至进一步攻入北上党的屯留,彻底的切断长平方面大军的粮道和后路。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的发生,对于赵国来说,都是极为致命的。

当然了,之前的历代赵国君主,对于来自魏国的攻击也不是没有防备的。别忘了“围魏救赵”这个成语之中的主角虽然是齐国和魏国,但是被魏国围攻的可是赵国,被围攻的城市就是邯郸!

围魏救赵的结果虽然是齐军大破魏军于桂陵,可在桂陵之战爆发之前,魏国大将庞涓已经率领魏军攻破了邯郸,逼得当时的赵国君主赵成侯狼狈出逃。

也正是由于邯郸之败,后来赵成侯还被迫和魏惠王在漳水之盟中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对于赵成侯和赵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奇耻大辱。

于是赵成侯以及之后的赵国历代君主,就在魏赵两国的分界线漳水北岸修建了一条长城用以防备魏国军队的再度北上,这条长城也就是赵国南长城。

有了南长城之后,赵国对于魏国的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在随后至今的近百年里两国虽然爆发了多次战争,但是邯郸却是再也没有被魏国攻破过了。

御史楼昌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道:“大王勿忧,我赵国有南长城之坚,凉那魏国急切间亦不能克之。”

虞信闻言嘿了一声,用看白痴的目光看了楼昌一眼:“今我赵国兵卒悉数集于长平一线与秦人作战,纵有南长城,又以何人守之?”

虞信这句话一说出来,宫殿之中的温度似乎一下子又下降了好几度。

这就是赵国现在的尴尬之处了。

没兵!

如今的南长城由于长平之战而抽调了大量原本驻守在此的兵马,现在不过只有两三千士卒驻扎。

而且这两三千人之中大部分要么是毛都没长齐的新兵,要么是已经上不了战场的等死老卒,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想要以这样的一支队伍去守卫长达百余里的南长城,去防备十万魏国精锐大军的突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要守护南长城一线,没有几万兵力根本做不到。

必须要调兵!

但问题在于——兵从哪来?

如今的赵国,在近乎军国主义的体制下,可以说是全民皆兵,把战争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

之前已经说过了,长平前线聚集了此刻赵国一大半的青壮,共计四十五万大军。当然这里面不可能全部都是作战部队,也包含了一部分后勤辎重部队的人员。

那么还有一小半青壮呢?这一小半青壮的任务也很重,那就是要负责为前线的部队转运粮草!

从齐国临淄到邯郸,再从邯郸到长平战场,这期间可是有着整整上千里的路程,在交通并不发达的战国时代需要动用大量的车马民夫才能够保证前线数十万人的粮草供应,这就把赵国的其他小部分青壮基本都用上了。

无论是长平战场还是运粮民夫,这都是绝对只能加不能减的,没的商量,毕竟霸主秦国才是头号大敌。

可以这么说,除了赵国北方五郡还保有一支大约五万人左右的力量之外,赵国所有的青壮几乎全部都被动员了起来,投入到了这场旷世大战之中。

在历史上,赵国大军于长平之战中全军覆没并被白起尽数坑杀后,在其后的邯郸保卫战之中,由廉颇所率领的邯郸城守军大部分都是由未成年的孩子、妇女和老人组成的。

甚至最危急的关头,赵国相邦平原君赵胜可是连自己的老婆和小妾们都通通派上了邯郸城墙,由此可见赵国在长平一战失败后的损失究竟是如何之大。

至于北方五郡那支五万人的边军,虽然也保有一定战斗力,但是一来要提防赵国北边游牧民族的南下,二来更要警惕东北邻居燕国随时都可能发动的攻击,已经完全被牵制住了,根本就无法南下驰援。

如此一来,位于赵国东南部、紧靠魏赵两国边境的都城邯郸虽然有着南长城的保护,但是这驻守南长城、抵御魏军的兵马从何而来,竟然让在座的诸位赵国大臣都有些无计可施了。

大殿之中陷入了一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