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泰伯8.12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这句话字不多,但释义也有分歧,关键在于“谷”字的理解。

朱熹认为:“谷,禄也。至,疑当作志。为学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不易得也。”朱熹疑“至作志”,不是没道理,“至”如果行书、草书,和“志”还真容易混淆。“至于谷”和“志于谷”,显然意思不同,一个是“已到达”,一个是“有志向”尚未达到。

杨时说:虽子张之贤,犹以干禄为问,况其下者乎?然则三年学而不至于谷,宜不易得也。”

邢昺采用孔安国的解释认为“谷”乃“善也”:此章劝学也。言人勤学三岁,必至于善。若三岁学,不至于善,不可得言必无也,所以劝人学也。

语言表达心义,离不开环境、情景,同一句话,在不同环境、情景下,意思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出现反义。举个玩笑的例子,比如“你过来试试”这句话,如果是情景友好,是一方请求一方帮忙;如果情景对抗,则是一方威胁另一方;如果情景是不屑,则是一方藐视另一方。如前面篇章中讨论过的“文不尽言,言不尽意”问题。到底孔子心里咋想的,说出来后,弟子咋用文字记录的,有没有语义损失,都未可知。特别是这句,没有交代对话情景,孔子说的“谷”到底是何意,真的不容易下定论。当然,对于《论语》展现的孔子思想,个人以为,要遵从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来整体理解把握,不能揪住一两句来路不明或者明显和文章整体思想相悖的字、词、话、段落去做“大文章”。《论语》中展现出来的孔子思想是活的、有生命力的,不是僵化不变易的。为啥小人我对李零《丧家狗》不甚钦佩呢?李教授训诂工作做到很好,对《论语》的分解、整理工作做到也好,但有一点不足,就是把孔子思想当成了一具死尸,解剖的很仔细,骨肉名称、性质分门别类归档做的很好,就是没有研究经络、精气神。给人的感觉是:解剖了半天,真若给他个活病人,却无从下手医治的感觉,只能整死再解剖才行。特别是在《丧家狗》大作最后一句,李教授豪言壮语到:“孔子不能救中国,也不能救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那李教授何苦读《论语》,何苦含辛茹苦写《丧家狗》,何苦出版自己的《读论语》,定价48块6,人人全靠自己,您这不是多余嘛,还真怕自己不说,人民群众就会上了孔子的当吗?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