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这段故事,过程很惊险,过后回味很有喜感。
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不知道孔子和颜回对话发生在9.5之前还是之后。
《注疏》:此章言仁者必有勇也。“子畏于匡,颜渊后”者,言孔子畏于匡时,与颜回相失。既免,而回在后,方至也。“子曰:吾以女为死矣”者,孔子谓颜渊曰:“吾以女为致死与匡人斗也。”“子在,回何敢死”者,言夫子若陷于危难,则回必致死。今夫子在,已则无所敢死。言不敢致死也。
《论语集解》:后,谓相失在后。何敢死,谓不赴斗而必死也。胡氏(寅)曰:“先王之制,民生于三,事之如一。惟其所在,则致死焉。况颜渊之于孔子,恩义兼尽,又非他人之为师弟子者而已。即夫子不幸而遇难,回必捐生以赴之矣。捐生以赴之,幸而不死,则必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请讨以复雠,不但已也。夫子而在,则回何为而不爱其死,以犯匡人之锋乎?”
颜渊不同于子路,颜渊显得更文弱,子路却能“暴虎冯河”。孔子如果遇见匡人围攻,从“武攻”角度,应该更希望得到子路之勇助,而不是颜渊这样的道德先生。那为啥孔子要对后赶来的颜回说“吾以女为死矣”,更应该是老师对颜回的担心、关心,而不是孔子“盼救兵、盼救星”。颜渊的回答很有意思:“子在,回何敢死?”如果严肃的理解,老师还健在,弟子哪敢先死,还有养老送终的孝道、道义的任务呢!如果开玩笑的理解,老师您说的好,我们有“文王斯文”附体,匡人岂能奈我何,死不了。
句中“颜渊后”,如果和6.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的“后”同意,那么,颜渊就应该是在孔子及弟子们遭遇“匡人”围攻时,主动断后狙击敌人,等孔子撤退到安全地带,看到颜回安全归来时,孔子和颜回互相开了句标准式“革命乐观主义”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