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1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姓冕的盲人乐师与孔子相遇,步行到有台阶处,孔子提醒“这有台阶”。等走到座位跟前,孔子又提醒“这是座位”。等坐好了,孔子一一介绍在座的听众和所处方位。等演奏完毕,乐师离开。子张(颛孙师)问孔子,“刚才您与师冕所言是‘道’吗?”孔子回答说:“是的,是帮助盲人乐师的‘道’”。
这是卫灵公篇结尾句,首句是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首尾句应该算的上有呼应,首句讲述孔子与国君的故事:卫灵公不问礼乐文治而问如果排兵布阵,孔子采取“无道则隐”的不合作的态度,回答卫灵公“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没有实话实说,属于践行“正其道而不必小信”的“贞而不谅”,哈哈。对位高权重、声名显赫的国君如此,而在篇尾句,则展现了孔子对待弱势群体—盲人乐师的言行态度。盲人是天生不幸残疾之人,文章刻画孔子细致入微礼待师冕,与篇首不亢不卑对待国君卫灵公形成对比。
朱熹说:见,贤遍反。师,乐师,瞽者。冕,名。再言某在斯,历举在坐之人以诏之。与,平声。圣门学者,于夫子之一言一动,无不存心省察如此。相,去声。相,助也。古者瞽必有相,其道如此。盖圣人于此,非作意而为之,但尽其道而已。
尹焞:圣人处己为人,其心一致,无不尽其诚故也。有志于学者,求圣人之心,于斯亦可见矣。
范祖禹:圣人不侮鳏寡,不虐无告,可见于此。推之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矣。
邢昺说:此章论相师之礼也。“师冕见”者,师,乐人盲者,名冕。见,谓来见孔子也。“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者,师冕及阶、及席,孔子并告之,使师冕知而升阶、登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者,孔子见瞽者必起,弟子亦起。冕既登席而坐,孔子及弟子亦皆坐。孔子历以坐中人姓字、所在处告师冕,使知也。“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者,道谓礼也。子张见孔子历告之,未尝知此礼。既师冕出去,而问孔子曰:“此是与师言之礼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者,相犹导也。孔子然答子张,言此固是相导乐师之礼也。
孔子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细节刻画,在乡党篇有记载。展现礼仪怀仁爱人之处,如:
10.10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0.13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10.14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孔子是人不是神,是人中之圣,说孔子是圣人而非圣神,就是因为是人才显得更亲近、亲切,犹如师长、兄长,言谈举止能感化于人,这就是人之圣的力量,涓涓细流,沁人心扉,受到“己亦是人”的感悟。孔子不虚假,不轻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读书人的真品格,怀有大爱之心。尊重孔子,实际上是尊重和珍惜自己心中的那一份善缘。
盲人看不见,对其行礼而不欺,对可见之人,还会行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