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子张19.15

19.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看来,子游是个爱“挑剔”的人。在本篇第12句,子游就指出,子夏教育弟子门人,只顾洒扫、应对、进退等“末”教,而无“本”教。与子夏发生争论。

这次呢,又来评价子张了。子游说完“商”(子夏之名),又开始说“师”(子张之名)。

《论语》中,在先进篇,11.15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7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孔子对颛孙师(子张)的评价,一是“贤过头了”,过犹不及;二是辟,按朱熹解释,“便辟也,谓习于容止,少诚实也。”

子游说“吾友张也”,说明和子张关系很好,与“友”相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卜商(子夏)生于前507年,言偃(子游)生于前506年,颛孙师(子张)生于前503年,子游、子夏、子张算同龄人,都比老师孔子小四十多岁。孔子前479年去世,是时子夏29岁,子游28岁,子张25岁。在和老师孔子一起学习的日子里,坐而论道,其乐融融,孔子做思想统领;在老师离开后,没有孔子的日子里,同学们坐而论道,其乐也融融,《论语》做思想统领。既然论,必有争,争而不斗,君子也。

子游论子张,“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说明子张能做“难能”可贵之事,但“过犹不及”,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看来,刻意为“仁”,不是“仁”,自然而然“为仁”,才是“仁”。

朱熹说: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怛之意。

邢昺说:此章论子张材德也。子游言吾同志之友子张,其容仪为难能及也,然而其德未仁。

孔子的弟子门人,可谓“不拘一格皆人才”,《论语》章句中展现出弟子们鲜活各异的性格形象,很有真实感,很有生活感,是观察、思考、研究当时社会状况和思想的很好的历史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