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小学:校貌变迁

前文说过,我们村曾是镇政府所以,虽然后来搬走了,但是小学还是中心小学。

我刚上小学时,新的教学楼已经建好。旧教学楼中间部分被砸掉,建起了村的宗祠,但两翼没有拆除,形成两处残破建筑。

靠北的那翼有楼梯上下二楼、三楼,而靠南的部分没有。

这两处建筑,学校已经完全放弃,于是村民们占据用来存放晒干后的稻秆或者花生秆。

我们小朋友也把这地方当做游乐场所,有时藏进稻秆堆里捉迷藏,惹得一身痒。

比起北翼有楼梯上二三楼,有时我们更喜欢到南翼。

南翼没有楼梯,所以二楼三楼没有被大人们占用来存放东西,但我们却有办法上去。

因为南翼和我们宗祠只有半米间距,只要四肢撑着南翼的墙和宗祠的墙,就能爬上去。

前几年,小学又重新改建,北翼被彻底推掉了,重新归为小学的一部分。

我读低年级的时候,教学楼有两栋,分别南边和西边一栋。北面是教师宿舍。学校的东北角还是个垃圾池;我和同学经常在垃圾池里捡粉笔头玩。

中年级的时候,这垃圾池被推平了,做了足球场和沙池,布置了一些游乐设备。这足球场吧,地面硬邦邦的,有碎石子,虽然铺了一层细沙,但在上面跑,脚底还是经常各种痛。

那时学校中心是约两百米的椭圆形跑道,跑道中间是篮球场和广阔的草坪。跑道西边建起观礼台,跑道东边则建起文化长廊。说是长廊,其实就是一堵比较有设计和各种墙画的墙罢了。

文化长廊的后面,是一块三角形沙地,有很多高低不一的双杠,还有两个用砖块水泥砌起来的乒乓球台,包括观礼台边上那个,是我们学校三个乒乓球台。

说是乒乓球台,其实就是长方形的台子,网都没有,我们找来砖块把中间拦起来当网用。

这块沙地再往后就是镇教办的旧址,里面种了几棵超级茂盛的梧桐树,还有柏树。

镇教办旧址再后面就是学校的东边了,是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幼儿园里也有好几棵十几米高的乔木,叶子是椭圆形的,不知道什么名字。

现在小学已经改建,第一步就是把文化长廊到幼儿园这一大块给推平了,做了一个很大的南正门,进门后左边是文化长廊(这次是真的长廊了)和小园林,右边是塑胶跑道和篮球场。

旧的泥土跑道改成了操场,原来的观礼台推掉,建了新的教学楼,并结合观礼台需要,中间部分做了观礼台。

而原来两栋旧的教学楼,南边的成了其他功能课室,西边的则改造成幼儿园。

过去的十多年,我们学校的大门是开在西北位置朝北方向,很多小朋友上学放学经过集市会在我们小店买点零食。如今大门改成南向,他们多数在南边的店铺消费了。一个门的朝向,直接就让我们小店的小学生生意基本没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