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夜聊比发长 拾遗比物价

  • 第三波
  • 啸寂
  • 2067字
  • 2020-03-09 16:01:20

平顶山的雪线已经低了很多,那是早春特有的图画:被雪水深润的山脊黑黝黝、湿漉漉的像一个黑色肌肤的少年刚刚半褪下白色的裙装。

我记得很清楚,这个“裙装”在我的少年时代,也恰是在这个季节百无聊赖时去亲自拜访过的———践踏之后,果然是深深的雪下面,全都是半化的山泥,把鞋子糊得一塌糊涂,不得不半途而返。真不知道那天是哪根筋不对劲了,就想着去上山,看看风景。

即使那只是少年时代,却有着莫名其妙的“少年的烦恼”:似乎那一天,是一个周末,纯粹就是在家闲得太过空白了,就望着近不过百米的平顶山,就想上山去透透气,那雪白的山色,温暖的阳光,湿润微凉的空气,都在呼唤着当时的我。

这种冲动,也不仅仅是我有过,胖胖也有过。大姐家,就在被削了一小半的山壁下面,而对于胖胖来说,上个山,更是件很容易的事,他家对山的距离,那是“近在咫尺”,所以,他也说过:“那天没啥事,闷在家里也是闷着,就上了一趟平顶山,整个溜达一圈,好象人就不那么躁了。”

这些天在家上班的胖,还有大姐夫,让老大快崩溃了:“他们太能吃了!尤其是猴子,一天啥事也没有,抱着个手机一抱一天,过一会就饿了,吃那么多,我都烦死了。”

一边要照顾两大男人,一边还要照顾爸妈,大姐这段日子,过得实在焦灼。

“不管往哪边跑,都是累死人的!”

的确是这样:两边都指望着她操持家务,哪还会有好脾气!

老妈也脾气不好,可拿老大也没办法。

辛欣接到了我对于近期不能给她的花花浇水的信息,表示没关系,然后我俩还顺便在三更半夜里交流了一下近期的厨艺:她做了包括PIZZA、拌面等一系列的美食,还说她儿子很挑嘴,做得不好吃还不吃;而我就说主要给老爸做粥,我自个儿的就能凑合就凑合了,不想太麻烦,不过,还是挑战成功了做桃酥,由于没有酵母而蒸馒头失败了。

最后我给她说我还加强了减肥健身,也试着吃了她天天吃的“红薯餐”,她就好奇心上来了,要我拍张照片给她看,于是我就大晚上的开灯跑去卫生间,那是唯一有一面大镜子的地方,挑了半天角度,总算拍到了一张上级别,但能显示身材的“坦诚相见”私照给她看。

还以为她会评价我的小肚子终于下去不少了呢,结果她看到的是腰后的那一卷曲的长发发梢。

“那是什么东东?”她指的是头发。

“那是你吗?”她竟然不相信这是我刚刚特地半夜从被窝里钻出来,特意为她拍的自拍照。

我还在期待着她看肚皮,她却盯着头发大惊小怪。

“是啊,长发及腰了!要是仰望的姿势,头发能搭到屁股上了呢!”我还可以有一个更夸张的姿势忘拍了,早知道她对头发的长度这感兴趣。可惜我几天没洗头发了,油油的,成缕了,我还在被窝里枕头上把这头发碾压蹂躏了半天,乱乱的。

“这才多久没见,你头发长得真快!看来营养和体质都跟得上,我就不怎么长。”

“我一向头发长得很快的。”

“现在长头发很值钱呢!”

“哈,我靠这个发财啊!”

“卖掉换钱!”

“我还有一条呢!哈哈,对了,记得看完删掉图片啊!”

“那当然,哈哈哈。”

“最近我追了一部剧《陈情令》,可好看了,我二姐推荐的。”

“我现在每天给儿子做饭,就每天琢磨这事。他现在长得太高了,187了,我都不想让他再长这么高了。”

“你这啥情况!是亲妈吗?还有嫌自个儿儿子太高的?能长多高就尽量长啊!”

“唉,不和你聊了,明天早上我还要起来,监督儿子上网课呢!先聊到这吧,晚安!”

“好的,晚安!”

减肥虽好,不过,似乎也把应该到访的大姨妈给赶跑了,这几天本来是应该来的,可是除了人很困,想睡觉之外,没有动静。

是不是该适当吃好一点?没有料,哪来的情况呢!

正在给自己无数次打气:“工作,赶紧收心,进入工作模式,把未尽的事,都做完,计划好新的一年,要积极行动起来,要充满爱心!要专注!”

可是一到电脑前,这小动作就无数,不是跑去泡茶,就是去喂鱼,再不就是看看手机上的消息,一来二去的,正事,还是没有开始干———这可是典型的“拖延症”症状啊!

直到大姐打来电话,我们约好到了中午,去接老爸的盛粥保温饭盒———这成了我和老大每天的唯一一次“放风式”见面机会,有时还见不到,如果是那两个保安的话,他们宁可代劳交接,也不放我们出去,走这小一段路。

大冬瓜在小宾馆里,日子还不错,每天都有免费的不重样的饭吃,免费医护检查,她也没有放松工作,在不断地学习、分享的同时,还在负责三号舍里的搞笑担当,她把一个前苏联宇航员因为国家解体了,被忘在了太空上,一个人在地球外被迫隔离了300多天的故事当成一个正面案例,鼓舞大家,坚持下去,我们比那个倒霉的家伙,幸福多了!

看到大家手机微信上的步数都在两位数上,不由得乐出一花来。

其实,“专注力”是这段最重要的技能了:几乎是最佳的无影响环境,可以全神贯注地去做好一件,很久以前就想过要做,确始终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做的事。

我的吉它、口琴、热瓦普都已经高挂盛灰很久了,是不是也该拿出来,让它们“琴师归来,都塔尔还会再响”一下呢?

最简单就是口琴了,我突然想起来,有一本很早很早的口琴曲谱的书,是1980年的,那么多首曲子,容量极其丰富的专业书,一看后面的定价,竟然才2元!想想看,这样的高品质的书籍,要是放到现在,怎么也得上四、五十元的定价了吧!

还真是早期的物价够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