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和黄忠的捷报频传,刘备诸葛亮又一次收到捷报。这一次,张飞黄忠竟然硬生生撼动曹操的大营,逼得曹操后撤,粮草辎重损失无数。
获胜的大军气势如虹,算是为汉中之战开了个好头。
有传闻,刘备打算为张飞黄忠请功,表奏张飞黄忠为侯,这一消息随后被证实可靠度极高。
在这个年代,刘备还是参照汉朝制度,向天子表奏,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各路诸侯提出的官职,上报汉献帝,那只是一个过场。
刘备和曹操算是认识许久,他深知这样的挫折对于曹操来说都不算大的困难,要是因为胜了一场就大意,最后尸骨无存的绝对不是曹操,而会是自己。
曹操遇到逆境翻盘很多次,他成就北方霸主的奠基之战就是以弱胜强打败曾经雄踞四州之地的北方霸主袁绍。
当时的袁绍手下精兵悍将无数,麾下谋士田丰郭汜等也是当世俊杰。
就是这样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当时最强的诸侯,最后还是被曹操火烧粮草,最后彻底走向衰落。
而这么多的教训,刘备一直牢牢谨记,白手起家的他尤为珍惜现在的机会,想要追寻光武帝的前路,再次令大汉崛起。
很意外,仔细想想却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就是自大汉牧守一方的汉室宗亲只剩下刘备之后,很多心向汉室的人都把希望放在刘备身上,即使有人吐槽刘备的出身不好,但是自从汉献帝亲自承认刘备为皇叔之后,刘备哪怕真的不是出身很好,大家也就只能认他的身份,大汉皇叔。
这个身份很有用,刘备可以说是拥有了此政治资本之后,才拥有可以和众人博弈的资本。
种种原因让刘备成为众望所归之人,也让大家都觉得刘备会成功,这倒是让刘备压力很大。
张飞和黄忠的大胜让一直压力很大的刘备松了一口气,与曹操多年的交手,刘备没有胜过,而刘备也是一路见证了曹操成长的人,曹操是如何难对付,刘备比谁的清楚。
刘备对自己有信心,但是实际对上曹操,心中其实一直都是不安的,直到张飞打破僵局,替刘备拿下首胜,刘备这才心里有了底,他们能够对付曹操,而曹操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
“曹军有异动?”说话的是张飞,此刻的他正率军驻扎在距离曹操之前扎下大营不到十里的距离,整个部队把前线推进了很多。
“将军,曹军大将徐晃率偏师过汉水以西,去向不明!”报告的是斥候,张飞听完,眉毛都皱在一起。
曹操一场大败之后,这么快就能开展下一步行动,说明军队根本没有伤筋动骨,军魂依旧存在。
而且更加谨慎面对对手的曹军,比之前嚣张的曹军更加难以对付。
“咱们不想那么多,现在不变应万变最好!”
张飞的发言奠定了他们接下来行动的基调,全程,一向嗓门最大的黄忠这个时候一言不发,紧紧皱着眉头,张飞知道黄忠在想什么,所以没有再说什么。
直到会议即将结束,众人将要各自下去安排的时候,一直没有发言的黄忠突然说了一句:“徐晃也刚败在我们手上,为何他敢又来挑衅我们?”
“除了徐晃,这次还有谁在偏师里面?”张飞突然又转向廖化,廖化是负责情报这一块。
廖化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说道:“这次徐晃带的基本是他的本部兵马,只是多了一个副将名叫王平,字子均,是巴西人”
“恩”张飞只是恩了一声。
听到张飞的嗯声,然后心中松了一口气,还好他多留了一个心眼,不然这次就尴尬了。
自从开始跟着张飞身边,廖化觉得自己武艺提升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不少东西。
现在做事比之前要强很多,廖化在不知不觉中朝着张飞的样子发展,如果不是练枪已经一段时间,他真的也换一把丈八蛇矛。
天下强者辈出,王平的名字,张飞是记得的,这位前期是曹军,后期加入刘备军的高手,是蜀国后期有名的大将。
这一次曹军有备而来,王平是后来支援过来的部队,没有经历之前的战斗,虽然一路走来,曹操营中士气的低沉是看得到的,但王平对自己很有信心,他在不久之前刚刚达成内气成罡境界大成的境界,同辈之中,自认已经是单独一档的人物,正是想要找个成名已久的武将树立自己威名的时候。
张飞黄忠,张飞成名已久,自然不必多说,就是最近声名鹊起的黄忠,也是王平挑战的目标。
王平其人,时年三十岁,正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是青年一辈的翘楚。
也是曹军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虽然不是曹姓,但是深受曹操喜欢,据传曹操有意培养王平,给自己的儿子做班底。
曹操虽然年纪逐渐大了,但是身体看上去还算康健,但是继承人的实权却早早就被摆上台面。
王平,杨修都算是曹操想培养出来辅助下一代的班底,而王平踏实干活的性格,也让曹操异常喜欢。
奸雄,雄才是最基本的东西,曹操是个有眼光的人,王平很适合自己选择的继承人,那就是曹丕,所有的人都觉得曹操更喜欢曹植,更喜欢曹冲,但是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他喜欢这两个人的才华和聪明,但是最适合继承自己人还是曹丕,因为曹操发现曹丕野心最大,也足够能忍,有时候真正的聪明不是显露自己的才华,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好自己就可以。
作为奸雄,曹操对于人心的理解让人惊讶,他从来没有表露过自己对于曹丕的喜欢,但是他心中指定的继承人会是曹丕,一旦他有意外,在许昌的人会立刻扶持曹丕上位。
曹操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能够做的就是在最后给一个名分。
而知道曹操心思的人,大概只有一直置身事外,从来没有在诸位公子之间站队的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