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渊的险关

那一个广泛流传的谶语都说了些什么?

是什么人助纣为虐制造了那起著名的李姓灭族冤案?

李渊的致命忧虑是什么?李渊又是用什么方法来避祸的?

一、李姓者为何被杀戮

谶语

我们快要讲的这个晋阳宫政变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与前面我们说到的对李渊的评价正好相照应,它的真伪程度直接关系到李渊千年来的巨大冤案能否得雪。

这个故事有个前提,也就是历史背景,需要我们先来关注一下:

前面我们说过了,隋炀帝凭借隋文帝积累的巨量民力和财富,得以无限止地行施暴政,耗费国力。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也是标准的暴君。他的奢侈生活和残虐政治作风,愈来愈凶地使百姓陷于死地,几乎可以说,所有残暴丑恶的事他都做了。到晋阳宫政变时候,《隋书》描写这个民贼独夫的情况,这样评价说:

“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杨广现在是一个标准的独夫,万民嗟怨,而他自己却不管不顾,越发地将独夫政治发挥到极限,前面我们说过炀帝素来以花树等合姓,以卜隋室之兴亡。

于是各种诅咒便以谶语形式产生了。

诸如什么:“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客观是讲,这更多的是百姓发泄极度愤怒的一种诅咒。

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

那就是,有人故意这样制造。

西魏宇文泰创府兵制,最高军官有八柱国,其次有十二大将军。

八柱国中的李弼、李虎、赵贵,十二大将军中的李远、杨忠、王雄,都被认为是汉族人。

杨忠的儿子杨坚做了隋皇帝。

三家姓李的人,门阀贵盛,李姓代杨姓,在当时人的想法中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隋炀帝时代,有术士造“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这群可恨可恶的术士通过谶语,导致了无数李姓之人,以无辜之身被杀戮。

有个叫李玄英的,就曾造民谣,说李密该做皇帝。

李弼的曾孙李密受到翟让这一群造反头目的推戴,谶语也是一个原因。

李虎的孙儿李渊建立唐朝,招收许多降人,谶语也起了一些作用。当然,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军事上政治上的处置是否得当,李渊正是处置得当的成功者。

一起著名的李姓灭族冤案

史书还说过,有术士建议杨广杀李姓之人。其之依据正是谶语。

谶语起初是喧传在市巷之中,后来竟传入宫庭。

炀帝一听术士说,姓李的要夺他的江山,就火冒头顶。

再加上近日京师里忽然开始有童谣在说:“桃李子,得天下”。

炀帝一听就信了这种谣言,几乎杀尽了在朝为官的李姓之人,其中,郕国公李浑就是这样无端被疑的。

欲加之罪从来不患无辞,李浑在以谋反罪被杀后,他的全家也被抄斩了。

真是冤枉啊。

但在这巨大冤案的背后,其实还有不为人知的内幕。

什么内幕呢?请继续——

当初,杨广他爸爸文帝,曾经梦见洪水湮没了都城,于是就开始厌恶旧都城,所以后来迁都大兴。

申明公李穆去世后,他的孙子李筠承袭了申明公的爵位。

他的叔父李浑对李筠的吝啬特别生气,到了气愤难平,就派其兄的儿子李善衡,杀害了李筠,然后却推说是他的堂侄李瞿昙干的,让他抵命。

同时,李浑对他的妻兄也就是大舅哥宇文述说:

“如果我能承袭申明公的爵位,我就每年奉送您一半的国赋。”

利令智昏,宇文述就替李浑在太子面前说情,并上奏文帝。

好不容易,文帝终于同意让李浑继承了李穆的爵位。

宇文述从中得了实惠,自然美滋滋的,可他自以为出力不少,因此这钱也花得心安理得。

可能吝啬是李浑一家的遗传基因。在吝啬方面,李浑也不例外,虽然他对别人的吝啬痛恨到了杀之而后快的程度。

两年以后,李浑就再也舍不得给宇文述国赋了。

这下子,轮到宇文述气愤难平了,只不过他的痛恨对象是李浑。

炀帝即位后,李浑屡次升迁,作到了右骁卫大将军,且被改封为公。

这时候,炀帝因为李浑家族门第强盛,对他很是猜忌。

正好有术士安伽得出惊人发现:“李氏当为天子”,他劝说炀帝杀尽天下姓李的人。

合该李浑死定了,偏偏他的侄子将作监李敏,小名正是叫洪儿。

还记得吗?文帝曾经梦见洪水湮没了都城。

于是炀帝越发怀疑这个名字正好应验了谶语。

在那个时代,这可不是件玩笑的事,杨广竟然当面,郑重地告诉了李敏这件事,而且严厉申明自己的态度和期望。

什么期望呢?

他希望李敏能自杀。

李敏吓呆了,求生的本能让他几次与李浑及李善衡,避开他人私下交谈。

宇文述马上就利用了这一细节,不仅在炀帝面前说李浑的坏话,还让虎贲郎将裴仁基上表告发李浑要谋反。

炀帝当即照准执行。

将李浑等各相关的亲戚家关进监狱,派了尚书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一起治李浑的罪。

可他们审问了几天,也没有搞出李浑要谋反的罪状,只好据实上报炀帝。

炀帝于是改派老奸巨猾的宇文述来负责,总之务必尽力追究出李浑的罪状。

宇文述果然有本事,他利用一家人血脉相亲相通相联的亲情炸弹,一举攻下了这个巨大的难关。

宇文述通过诱教,成功地使李敏的妻子宇文氏上表,诬告当初李浑策划趁着隋军渡辽河时,与家里子弟中作将领的,一起袭取御营,然后拥立李敏为天子。

宇文述拿着这个诬告状入见并奏报给炀帝。

没想到,炀帝居然感激得流泪了,说:“我的宗庙社稷几乎被倾覆,全靠您才得以保全呵。”

日后这也成为他感激宇文述的一个理由。

三月丁酉(即初五),炀帝把李浑、李敏、李善衡及其宗族三十二人处死;三族之内的亲属,都流放到边远地区。

几个月后,李敏的妻子也被毒死。

她当然得死呀,不然宇文述怎么能睡得安稳啊。

杨玄感的起兵,意味着杨广统治集团内部的大分裂。

而李浑又是关陇大贵族,杀了李浑,也就预示着杨广与关陇贵族集团的也开始决裂了。

二、李渊的致命忧虑

宇文述的阴险

后来宇文述又奏称李渊总督关右一十三郡兵马,很得将士之心。

这一举又击中了隋炀帝的心病,他又疑忌起李渊来。而这对于李渊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我们从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宇文述何其阴险。

事实上,李渊在这个时候,做为一个隋室臣子,确实是忠心耿耿。

前面我们说过,杨广和他父亲不一样,非常疑心亲戚。而李渊在有起兵想法的最初,更多的是源于自保心理。

杨广立刻就派人去拿李渊进京,理由是李渊保护地方不力。

李渊是如何装病的

带兵留守太原的李渊因为李浑被诛族,正在兔死狐悲,一听说有圣旨传他赴江都,这太突然了,他料定炀帝不怀好意。

不错,进京,等于是自投罗网——轻则罢官,重则掉脑袋;

可是不进京,则抗旨不尊,也是一死,这可如何是好呢?

想来想去,李渊终于有了应对的妙计。

他一面口口声声说自己病了,当然也是如同当年司马懿老儿一样弄出一副病容,虚弱不堪地接见来使,委婉地说:

“待病少痊,渊即当前往行在朝拜陛下。”

再暗地里打发亲信,拿金银去孝敬那位钦差,名曰程仪,因为他知道炀帝手下的官员没有一个是不贪财的。

果然那位钦差官得了金银,回去复旨时就替李渊极力婉言,说李渊病势危急,实在行不得,待病状稍痊,一定入朝听命。

隋炀帝这时正又恣意寻乐寻得正欢,就自己安慰自己,如今身边的近臣,都没有一个姓李的,眼前量来总没有什么危险,然后就自己命令自己,不要再和自己过不去,只管把心放宽就是了;因此不几天就把李渊的事丢在脑后了。

李渊是如何避祸的

而李渊这里却惊魂不定。

前面我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炀帝对李渊猜忌,征召赴行在,李渊又托辞不肯应召,炀帝当时就此事曾问过小王美眉:“你舅舅李渊为什么迟到?”

当时小王忙答道:

“恐怕是病尚未大愈吧。”

炀帝于是说出了那样一句惊心动魄的话来:“能死吗?死了就好喽!”

据说炀帝讲这话时,表情是轻松的,微笑着,且咬着牙的。

这话在杨广不过是是随口而出,但在王美眉那里可没那么简单,她怀舅心切,连忙就写了一封秘密家书,寄与李渊。

李渊展读这沉得的家书后,惊魂难定,整天左思右想。

他决定还是倚仗那些黄白之物,来避祸吧。

李渊是这样斡旋的:

第一步:

又派心腹来京城(此时杨广尚未第三次赴江都),更加殷勤地向杨广所宠幸的大臣近侍,狠狠地上下打点了一番。

第二步:

李渊仍然托病在家,拼命酗酒来伪装自己,所谓“纵酒韬晦,免人伺察”。

至此,史书这样写道:

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

你想啊,隋廷这些官员的处境何其险矣!

为了保全性命,自此以后,李渊就天天闹酒狂赌,夜夜泡妞。若当时您和他生活在一个地界里,半夜三更,查夜的在大街上碰到的,准是李渊这厮!

李渊这么个搞法,自然成了后人指责他贪酒好色、昏庸无能的所谓证据。

有人为李渊大鸣不平,大声喊冤:

当年司马懿装病骗曹爽,表演极为成功,让曹爽坚信司马老头子没两天活的了。

曹爽一高兴,忙着给司马懿买好了花圈,可还没等送去,他就明白了,这花圈其实是给自己买的!

历史上这样成功的瞒天过海者,还有著名的孙膑。

凡此等等,几乎数不胜数。

怎么后人就承认司马懿和孙膑们是一种智慧与计谋,而李渊却都是罪证呢?

看来,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倒也有些根据。

可是请大家想想,这个故意来打扮历史的人,毕竟是主观故意的,因此才让历史与真实之间走了样。

那么具体到我们今天写的李渊,为什么他会受到这么大的冤枉?是谁要这样做?这是一个最大的玄机,我们以后再说。

这时历史上的李渊,可不知道后世会如何评价他,他依然故我,除了每天喝酒、赌博、玩女人外,还是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镇压辖内的农民起义军。

三、英雄各自计

看看隋江山乱成什么样

好了,我们前面讲的这组故事,基本都是发生在晋阳宫政变前的几年时间里。

下面我们快要正式开始这个流传了千年的故事。

很多的史书都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到了公元617年,炀帝尚留驻江都沉湎声色,而四面八方的草头王却陆续大闹了起来,浩荡中原被弄得四分五裂生灵涂炭。

自炀帝七年起,至十三年止,六年间各路揭竿起事的有四十九起,诸如第一个刘武周称帝,起兵马邑;接着便是林士弘称帝,起兵豫章;刘元进称帝,起兵晋安,窦建德称长乐王,起兵河间;此外,杜伏威称吴王,起兵淮南;李密称魏公,起兵巩邑;等等,请看:

是时,刘武周起马邑,林士弘起豫章,刘元进起晋安,皆称皇帝;硃粲起南阳,号楚帝;李子通起海陵,号楚王;邵江海据岐州,号新平王;薛举起金城,号西秦霸王;郭子和起榆林,号永乐王;窦建德起河间,号长乐王;王须拔起恒、定,号漫天王;汪华起新安,杜伏威起淮南,皆号吴王;李密起巩,号魏公;王德仁起鄴,号太公;左才相起齐郡,号博山公;罗艺据幽州,左难当据泾,冯盎据高、罗,皆号总管;梁师都据朔方,号大丞相;孟海公据曹州,号录事;周文举据淮阳,号柳叶军;高开道据北平,张长逊据五原,周洮据上洛,杨士林据山南,徐圆朗据兗州,杨仲达据豫州,张善相据伊、汝,王要汉据汴州,时德睿据尉氏,李义满据平陵,綦公顺据青、莱,淳于难据文登,徐师顺据任城,蒋弘度据东海,王薄据齐郡,蒋善合据郓州,田留安据章丘,张青特据济北,臧君相据海州,殷恭邃据舒州,周法明据永安,苗海潮据永嘉,梅知岩据宣城,邓文进据广州,俚酋杨世略据循、潮,冉安昌据巴东,甯长真据郁林,其别号诸盗往往屯聚山泽。

——《二十四史·新唐书·本纪一·高祖》

这四十九起草头王,还都是史册上有名姓可查的,那些东劫西掠、骚扰民间的小股盗匪流寇,更是数不胜数。

杨广此刻在关心什么

可久驻江都的隋炀帝仍还日坐迷楼,采集江南吴娃,整天花天酒地,醉死梦生。那一班献媚贡谀的隋家臣子们,只图眼前富贵,各处的警报却都匿不上报。

眼见得外面闹得天翻地覆,隋氏基业朝不保夕,炀帝却仍蒙在鼓中,不见也不闻,自然也更不问。

他所关心的是什么呢?

请看:

大业十三岁(即公元617年),岁在丁亥,正月丙子夜,晋阳宫西北有光夜明,自地属天,若大烧火。飞焰炎赫,正当城西龙山上,直指西南,极望竟天。俄而山上当童子寺左右,有紫气如虹,横绝火中,上冲北斗,自一更至三更而火。城上守更人咸见,而莫能辨之,皆不敢道。大业初,帝为楼烦郡守,时有望气者云:“西北乾门有天子气,连太原甚盛。”故隋主于楼烦置宫,以其地当东都西北,因过太原,取龙山风俗道,行幸以厌之云。后又拜代王为郡守以厌之。

——起居注·卷一

在段文字在后面讲的故事很可笑,为了镇住太原一带的王者之气,杨广就在那里建行宫。

这就是杨广关心的,他关心是何时何地出现何种预兆,然后用什么样迷信的方法来破解,以为这就是保全帝业的方法。

但是请大家注意这段文字前面所提到的,在公元617年正月里出现的那个异常天象,这是帝国时代所有开国皇帝所必须的一个环节。

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这是一种夸大的说法,是为后来的李渊起兵得天下而造势。

全国各地举义情况汇总

我们接着再说老杨起兵后,全国各地的举义情况:

梁郡(治宋城,河南商丘县)人韩相国,当初也同刘元进一样,起兵响应杨玄感,不到一月,聚众至十余万人。杨玄感败后,韩相国被隋官捕杀。

可是这边人头刚落地,那边举起反帜的,就大有人在了。请看:

1、陈瑻等聚众三万,攻破信安郡城(广东高要县)。

2、济阴郡人吴海流、东海郡(隶属治朐山,江苏东海县)人彭孝才,聚众数万人反隋。

3、梁慧尚聚众四万攻破苍梧郡城(广东封开县封川镇)。

4、东阳郡(隶属治金华,浙江金华市)人李三儿、向但子,聚众万余人反隋。

5、吕明星率众数千,围东郡(隶属白马,河南滑县)城,被隋将杀死。

6、唐县(河北唐县)人宋子贤,擅长幻术,用现代语言表述——人家就是个魔术师。

他能变幻出佛形,于是自称是弥勒出世。远近的人都相信他,并为之迷惑。

宋子贤策划:

趁着举行无遮大会时举兵袭击炀帝的车驾。

事情泄露了,宋子贤被处死。他的同伙一千余家一并被处死。

7、大业九年即公元613年,扶风郡(隶属雍,陕西凤翔县)的僧人向海明,也自称是弥勒出世,凡是有归附之心的人,就可做吉梦。

三辅一带的人都是他的粉丝。

于是,向海明举兵造反,部众达数万人。

向海明自称皇帝,改年号为白乌。

炀帝下诏命太仆卿杨义臣讨伐,结果呢?史书简单地记载了两个字:平灭。

8、章兵人杜伏威与临济人辅公祏(音石shí)是生死之交,他们在淮南亡命为盗。

杜伏威虽然这时只有十六岁,但每次行动都走在前面,撤退则走在最后,因此被推举为统帅。

下邳人苗海潮也聚众为盗。

杜伏威自己不出面,派辅公祏对苗海潮说:

“如今我和您都是不堪忍受隋朝的苛政,各举义旗,但力量分散,势单力薄,常恐被擒获,若是我们合二为一,那么就足以与隋朝为敌了。”

先套套近乎。

接着又说:

“要是您能作主帅,我理当恭敬从命;可要是您估计自己不能作主帅,最好前来听命,否则我们就打一仗以决雌雄。”

软中带硬。厉害。

苗海潮再三估量利弊:打出个巴掌就不如打出个拳头更有力量,而合则为拳,散则似巴掌。

认识深刻。

被吓住的苗海潮,于是就率领部众归降杜伏威。

兼并成功。

杜伏威率众在淮南一带转战掠夺,自称将军。

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颢,率兵讨伐杜伏威。

杜伏威交战时,佯装战败,将宋颢率领的官军引入芦苇丛中,再顺风势放火,官军都被烧死。

海陵赵破陈因为杜伏威兵少看不起他,于是就召杜伏威到他那儿来,想兼并小杜。

杜伏威将计就计:哼,小样,还和我来这个!

小杜让辅公祏率兵在外面,严阵以待,自己则和亲信十余人,带着牛、酒入营帐,谒见赵破陈。

接下来,一切全在预料中,小杜在座位上将赵破陈杀死,兼并了他的部众。

杜伏威的势力渐盛,威风!

请注意,在这样风起云涌之际,李渊却在观望,这个细节说明了李渊很有头脑,同时也说明了他的另一个致命弱点,这是个什么样的弱点呢?我们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