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沦陷以后,蒋介石召来高层会议,问:“日本人下一个目标就是南京了,有愿意保卫首都南京的吗?”此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就在蒋介石几近尴尬的时候,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余庆国站在门口说:“我愿率全团的兄弟与南京共存亡。”蒋介石说:“好,我把我所有的轻重武器给你。”匡正义在一边说:“我愿和团长一样,誓与南京共存亡。”
几天后,日军逼近南京,余庆国亲率全团死守阵地,蒋介石泽乘坐美龄号飞机去往了重庆,战争打了四五天,匡正义说:“团长,蒋委员长已经抛弃了南京,他坐飞机迁到了重庆,把重庆作为陪都。”余庆国说:“果然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对手下士兵说:“兄弟们,你们都是忠诚于党国的战士,现在南京在被小日本进攻,我们要挡住他们的进攻,才能保证南京不被入侵,我们经过几天大战,弹药已经不多,等鬼子近了,我们再打。”全团士兵的斗志都非常高,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此时,松井石根对进攻南京的日军说:“你们已经进攻这么多天了,今天必须要打下南京。”日本指挥官田中英二说:“是,我保证天黑之前攻下南京。”于是对南京进行了更猛烈的攻击。
余庆国把匡正义叫到身边来,说:“正义,你去把死去的鬼子身上的枪,子弹都拿回来,要不然我们就都没有子弹了。”匡正义把弹药都收集回来后,余庆国对身边的战士说:“兄弟们,我们现在是一支守卫南京的孤军,你们怕死吗?”所有士兵说:“不怕。”他们打退了一次又一次日军的冲锋。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日军即将冲上来了,匡正义对余庆国说:“团长,你先撤,只有你撤,我们才有反攻的一天。”余庆国说:“说什么话呢,我是团长,该下命令撤退的是我。”匡正义说:“团长,你听我说,从遇到你之前,我认为所有中国人都像蒋委员长一样消极避战,直到遇见你,才知道,中国还是有血性之人只要还有你,中国不会亡,团长,我相信你。”余庆国说:“废什么话,我是团长,团长都撤了战士们还怎么打仗。”匡正义说:“这是全团战士的意思。”其他战士说:“团长,你如果不撤,我们在这自尽。”余庆国说:“好,我撤。”匡正义又把赵武叫过来,说:“这是我兄弟,打鬼子一点不含糊。”然后对赵武说:“兄弟,他是我们的团长,在撤退的路上保护好他。”赵武说:“放心吧,只要我还在,小鬼子就要不了团长的命。”匡正义说:“赶紧撤吧!”余庆国于是和赵武撤退了。他们刚撤出不远,匡正义就指挥将士说:“兄弟们,保卫南京就在此一战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然后全团的士兵都装上刺刀冲了出去。余庆国跑出日本人的火力范围后,匡正义率领所有将士和鬼子拼刺刀匡正义一连刺死了三四个鬼子后,被一个鬼子刺中,被刺中以后匡正义将鬼子一脚踢开,把刺刀拔出来刺了回去,看见自己的军旗倒了以后,匡正义飞奔过去,将军旗扶了起来把军旗重新插在地上,刚插上,又被两三个鬼子用刺刀刺中,匡正义离开军旗,走向了那几个鬼子,随后又被刺中两刀,这是,匡正义拉响了身上的最后一颗手榴弹随后为国尽忠。田中英二对着匡正义扶起来的军旗说:“扶起你的中国人是我在这个战场最佩服的,虽然我们是敌人,可是我却真心希望我们是朋友。”然后看着被炸的残损的匡正义对手下人说:“将这个人厚葬,他是真正的勇士。”
田中英二攻下了南京以后派人去通知了松井石根,松井石根建立了指挥部,说:“田中君,你为帝国攻下了中国的首都,这下,支那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反抗的力量了。”田中英二说:“我在战场上碰到了一个真正的勇士,临死前还刺死帝国的几个勇士,接着扶起了自己的军旗后,还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又带有了几个帝国的武士。”松井石根说:“那是什么武士,那是阻碍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支那人。”田中英二说:“指挥官阁下,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做到让中国灭亡的地步。”松井石根问:“你什么意思?”田中英二说:“中国的领导人是蒋介石,他最开始在南京,南京我们攻下来了,却没有见到他,说明他早在我们攻下南京之前就撤走了。”松井石根把他见到地图旁边问:“田中君,你认为蒋介石会逃到哪里去?”田中英二说:“我如果是蒋介石,我会撤到重庆,因为重庆是个盆地,我们如果进攻,装甲车和坦克根本进不去只能用骑兵,步兵,而重庆是一座坚固的工事,我们进攻重庆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才会猜到蒋介石会撤到重庆。”松井石根问:“田中君,你有办法拿下重庆吗,”田中英二说:“我没有办法,重庆那地形不适合攻坚。”
松井石根把汉奸高翔叫到了他办公室,问:“高君,听说守卫南京的人是当年守卫卢沟桥的一个团长,他手下的士兵让我们大日本帝国付出了很多勇士。”高翔说:“将军阁下我认识他,他叫余庆国,当年守卫卢沟桥,他们团可是主力,硬是打退了我们的多次进攻,现在进攻南京时,又是他的团,阻挡了我们更长的时间。”松井石根问:“你认得他吗?”高翔说:“我认识他。”于是松井石根将高翔领到了堆积南京守军尸体的地方说:“那请你看一下有没有他吧!”高翔将所有尸体看了一遍,说:“将军,没有。”松井石根说:“我把我的一个卫队交给你,你去把他抓住,如果你能抓住,荣华富贵你随便享受。”高翔说:“谢谢将军,我一定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