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唐德刚(1920—2009)

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胡适(1891—1962)。这张照片摄于1956年4月,照片上胡适亲笔注记:“没有戴眼镜,使我感觉这像上有我母亲的神气。”母亲冯顺弟对胡适一生待人处事影响很大,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下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父亲胡传(1841—1895)

胡适母亲冯顺弟(1873—1918)

1914年胡适摄于康奈尔的照片和背面题字。

1916年,胡适摄于哥伦比亚大学校园。

1947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三十六周年校庆。左一为原西南联大训导长、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左二为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左三为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左四为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

胡适在1938—1942年间出任中华民国美国大使的职务。1942年3月至5月,他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巡游演讲百余次。这幅照片应是其巡游场面。

1943年11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的王重民写信给胡适,请教有关《水经注》的问题,由此引发了胡适的考据癖,重回故纸堆里。

1953年1月,胡适在驻日使馆畅谈文学革命。

1958年,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口述历史访问。

胡适之先生亲笔所拟口述自传大纲(共四页)

“职业化”的“口述历史”是胡适之先生多年的心愿。一旦理想成为现实,他反而没有工夫做了。这是1957年夏,胡适根据唐德刚拟的大纲逐条修正,再一条条地抄改下去,重誊出的手书“自述大纲”。唐德刚个人对这个“自述大纲”的定稿则甚不满意。

胡适之先生手书父母生卒年代及徽州“经解三胡”

蔡元培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版的序文中,误把徽州“经解三胡”说成胡适的老祖宗。因而人们觉得胡适对中国哲学之所以有如此透彻的了解,实在是家学渊博,箕裘有自!

胡适之先生手绘故乡地图

1956年冬季,胡适与唐德刚讨论他自己的“传记”或“自传”写作应当采取的方式。谈得起劲了,胡先生找出一本地图,用张薄纸蒙在上面,画了一张他故乡的地图。其中,“上海”、“杭州”四字为唐德刚所补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