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确理解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同“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外投资由大转强的现实需要

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根据20世纪80年代邓宁提出的国际直接投资五阶段理论,人均GN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将是国际投资的主要供给者。从日本、韩国等周边工业化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国内工业化逐步完成和国内市场的日趋饱和,加上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均会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比如,当人均GNP从2000美元到5000美元的区间进入5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区间后,从净人均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来看,日本由23美元上升到31美元,韩国由0.4美元上升到19美元,中国台湾由-8美元激增到142美元赵海波:《东亚地区国际投资态势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21世纪初以来,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商务部等《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02年到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5.9%,连续13年保持快速增长,并于2014年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456.7亿美元(见图1-1),占全球比重接近10%,首次超过传统对外投资大国日本,列全球第2位。“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达5390.9亿美元,年均增速18.2%,是“十一五”期间的2.4倍。截至“十二五”期末,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已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10978.6亿美元,排世界第8位,是“十一五”期末的3.46倍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zhzcj/tzhz/upload/zgdwtzhzfzbg2016.pdf。

图1-1 2009~2015年中国双向直接投资对比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中国人均GDP在2015年已超过8000美元,理论上将进入直接投资的流出大于流入的阶段。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对外投资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从宏观经济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前景长期向好,对外投资的基础日益牢固、实力日益增强,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从产业基础看,中国制造业规模高居全球首位,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在轻工、船舶、化工、冶金、家电和电子信息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等市场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从投资主体看,以中石油、中远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还涌现了华为、中兴、吉利、阿里巴巴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优化,构建全球市场和营销网络的动力不断增强,各类投资主体“走出去”的潜能还将进一步释放。

2.中国是投资大国但还不是投资强国

同时应该看到,从发展水平看,中国对外投资仍处于初始发展、大而不强的阶段,同投资强国(见图1-2)相比,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图1-2 投资强国的六个标志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自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2016年4月7日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的谈话,http://jjckb.xinhuanet.com/2016-04/07/c_135256706.htm

中国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海外投资存量较少。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刚刚超过1万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8%和日本的89%;占全球比重仅为4.4%,远低于中国GDP占全球比重15.5%的水平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tjgb/201609/20160901399223.shtml。。此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展中经济体,在市场成熟、风险较低但竞争激烈、对企业要求较高的发达经济体中,投资虽然增长迅速,但比重仍较低。2015年,中国对发展中经济体投资流量达到1032.3亿美元,同比上升53.8%,占中国对外投资比重为70.9%;同期,流向发达经济体的对外投资流量为365.7亿美元,同比下降20.5%,占比为25.1%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zhzcj/tzhz/upload/zgdwtzhzfzbg2016.pdf。

从投资主体看,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加快,但同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2015年财年世界前100位非金融跨国企业的海外资产总规模为8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平均值为797亿美元。而入选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前100位非金融类跨国企业的16家中国企业,其海外资产合计为3264亿美元,海外资产平均值为204亿美元,仅占世界前100位非金融跨国企业平均值的25.6%UNCTAD, www.worldinvestmentreport.org/annex-tables/.

此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整体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尚未建立起由中国主导的跨境产业链,对国际投资规则制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还很弱。

3.“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中国从投资大国转向投资强国

“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中国从投资大国转向投资强国、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有利于促进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参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去”和实现国际产能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全球投资合理布局。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国情各异、禀赋不同,在这些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有利于加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构建由中国企业主导或参与的区域产业链。此外,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化运作与政府管理服务相结合,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同国外先进投资管理制度的接轨,真正实现对外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在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互利共赢合作,让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技术、标准、管理和制度“走出去”,在跨国产业链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增强中国在国际投资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需要“一带一路”作为指引

1.“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立足基本国情、结合国际经济发展大势,与时俱进,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利用外资战略、“走出去”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等一系列对外开放战略。在这些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的个体行为,更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成功,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今全球经济竞争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企业背后的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战略的竞争。“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深刻认识本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形势变化和机遇挑战,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向和新路径,以全球视野对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进行的战略构想,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的战略布局,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这一战略不仅赋予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以新的内容,也为中国沿海、内陆、沿边地区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自身的国际化策略如能顺应国家的对外开放、经贸合作的重大战略,不但能减少企业自身策略选择失误的风险,更能借助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为自身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更好的环境。此外,中国还处于对外投资的初始发展阶段,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水平还比较低,民营企业如能顺应国家重大战略,顺势而为,有助于其避免单打独斗,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对外投资的“弯道超车”。

“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中国出口和进口、“引进来”和“走出去”、全球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最具指导意义的国家开放战略。这一战略的指导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周边和相关国家,也不仅仅局限于建几个港口、修几条铁路、搞几个项目等具体、微观的设计,其更是引领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纲领,对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加强自身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民营企业在“走出去”开展对外经贸合作过程中,不应将“一带一路”理念狭隘地理解为仅针对相关国家、只是国有企业参与,而应将其作为自身开拓海外市场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

2.“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服务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发展到这一阶段,有需要也有必要提出对外合作的理念和方案,从而指引中国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

“一带一路”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古丝路精神,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架,是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相关国家的合唱。这一倡议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容,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致力于同相关国家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打造全球经济治理新体系,这是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各国都有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期盼,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像历史上的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侵略、掠夺和垄断,将亚非拉国家当作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实现自身的全球布局。中国商业文化的传统强调“和气生财”,中国民营企业要成功“走出去”,应该秉承“一带一路”倡议的互利共赢精神,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弘义融利,才能获得东道国政府和民众的接受与认同,实现“走出去”,也能留下来、融进去,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型企业。

3.“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民营企业的参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升。与此相应,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群体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表现日渐活跃。

截至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两万家,投资企业类型日益多元化,其中非国有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个体经营和集体企业)占比达到94.2%,而国有企业仅占5.8%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zhzcj/tzhz/upload/zgdwtzhzfzbg2016.pdf。(见图1-3)。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根据2014年全国工商联对上规模调研名称使用了“上规模”这一说法,实际指2014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亿元人民币(含)以上的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的调查,上海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占该市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70%,天津民营企业占比86%,浙江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0%。从对外投资金额来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逐渐从国有企业“一家独大”发展为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比翼双飞”。

图1-3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类型构成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国有企业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比重从2006年的81%逐步缩小到2015年的50.4%,而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19%上升到2015年的49.6%,已占“半壁江山”,年均增长27%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tjgb/201609/20160901399223.shtml。(见图1-4)。根据这一趋势,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量很快将会超过国有企业的存量。

图1-4 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此外,中国民营企业不再局限于小打小闹的个体户、“背包客”,一批资产规模大、管理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逐步涌现,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排头兵。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2014年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中,资产规模排名前100位的非金融类跨国公司中,中国内地企业有16家,其中有5家民营企业。而这16家企业中,联想控股、腾讯控股、大连万达、联想集团4家民营企业的跨国指数高于50,远远高于中远、中铁、中石油等“国家队”UNCTAD, www.worldinvestmentreport.org/annex-tables/.(见表1-1)。

表1-1 入选2014年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前100位非金融类跨国公司的中国内地企业跨国指数

注:中国内地企业跨国指数均值为31.6%,前100位企业跨国指数均值为53.4%。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网站。

近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对外经贸合作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见图1-5)。“一带一路”作为当前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需要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包容性,形式上鼓励多样性,主体上欢迎多元性,致力于创建一个多主体、全方位、跨领域的互利合作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遵循国际经贸规则的条件下,各展其长,实现“混搭”优势。

图1-5 2011~201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如果说国有企业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那么民营企业就是“生力军”。国有企业可以在高铁、核电等政府间重大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上成为“领头羊”,民营企业则可以在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纺织、通信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担当“领军人”。即便是以“国家队”为龙头的重大项目,其配套及相关产业链也可以邀请民营企业参与,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化经营。此外,在农业、文化、创新与人员交流等方面,民企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