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本书的研究思路是: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以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来看,本论文首先基于静态的视角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差异的客观事实进行测度,进而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收敛假说的思想及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收敛性,以准确把握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实特征和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制度差异纳入分析模型,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影响基础。为论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本书还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之后,本书运用近年来日益成熟和流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将空间相关性纳入面板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和面板数据空间滞后模型,深入挖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均衡分布的政策建议。

1.3.2 研究方法

本书以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多维理论分析框架”,采用比较研究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动态研究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展开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的研究。

1.比较研究法

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性特征非常显著,围绕这一经济现象,本书多角度、多层次地构建经济学模型,基于省际及区域的视角利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性展开比较研究,以揭示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差异的事实特征及演变规律。

2.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书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以期客观地揭示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同时,本书还结合规范研究的方法,从理论上探寻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形成根源。本书的最后还提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充分体现了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但总体而言,本书的研究偏重于实证研究。

3.动态研究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静态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的一种常见方法,具有自身的优势,但动态分析可以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和动态依存性。本书首先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进行静态的测度,然后,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收敛假说的思想及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σ收敛、β收敛及俱乐部收敛的存在性,从而分别基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差异的演变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1.3.3 可能的创新点

针对现有文献,本书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性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测度和比较

目前国内文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差异的研究不多,已有的少量研究多属于一般性描述,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定量测度的文献比较缺乏。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进行定量测度、比较和评价,以明确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差异的客观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2.检验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收敛性

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是动态地趋向缩小还是趋向扩大,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本书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收敛假说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启示,通过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σ收敛、β收敛及俱乐部收敛的存在性,以深入揭示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演变特征。

3.对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探讨是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力机制的关键。现有研究虽探讨了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但还缺乏基于母国制度的视角深入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基础的研究。因此,本书针对现有研究,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将制度纳入分析模型,研究制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基于制度的视角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础。

4.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

在地理区域经济学中,地区单元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即空间相关性。因此,本书利用日渐成熟和逐渐流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将空间相关性纳入分析框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及面板数据空间滞后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