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以公开替代传统监管方式

信息是一种影响性工具和引导性工具,政府通过向公众提供信息,将公众、社会、政府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政府行为的意图、目的等告知公众,进而影响公众的认识和行为,引导公众,使其行为最大可能地接近政府治理的目的。信息也是对命令、强制等硬性管制措施的替代,信息在政府治理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向公众提供信息,为公众提供自我选择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与机会等的作用,并可以避免政府直接硬性要求公众做与不做而可能对社会和私人生活产生过度干预,有助于维护政府治理的权威。

政府向公众提供信息可以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维护政府权威。向公众提供信息有助于推动公众作出自我选择,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信息并不完全等同于知识,但是,知识必然通过信息来传载。政府将自己在管理过程中获取、制作的信息提供给公众,可以提高公众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水平,反过来,借助所掌握的各种公共信息,公众可以更好地对国家的公共管理发表言论、见解,提出批评、意见,与政府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既可以避免政府利用政府强制力为后盾,单方强行推行有关政策而引发公众的抵触和反对,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还可以依靠群策群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践早已证明,政府多走群众路线、多就教于民更有利于实现“善治”。而且,公开透明的政府治理非但不会导致政府在公众中丧失威信,反而有助于维护其权威。

信息工具可以作为政府治理的一项“软措施”,通过信息公开达到政府预期的治理效果。政府将足够的信息提供给公众,将判断和选择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交给公众,公众则可以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自行选择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因此,信息的公开、提供也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替代性管制措施,是对过去单方的、硬性的命令—强制性管制措施的替代。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提出,深入解读政策背景、依据、目标任务、涉及范围,以及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亮点等,及时准确地将政策意图传递给市场和企业,以政策解读的“透”赢得市场预期的“稳”;按月公开全国财政收支情况,解读财政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预判财政收入走势,主动解释说明收支运行中可能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召开月度、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解读社会关注的重要指标数据,增加反映质量、效益、结构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也都渗透着以公开替代监管的理念。此外,《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提出公开政府机关掌握的企业信息,加强企业自律,构建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等也将公开作为加强监管执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