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的题旨及其战略意义

人类的交往交融,是人类的一种天然本性。所谓“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庄子·渔父》。,比较准确地揭示了这种天生的本能。自然发展史告诉我们,恰恰是人类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促使人类在所有的行为过程中,产生了语言,产生了图腾、符号,产生了文字。也因此发展出了思想、概念、逻辑、定义及一切表达的工具。群落、族群、民族、宗教、社会、国家,人类的分化,在自然界的规律作用下,嬗变并发展。人类的交往交融,必然地贯穿在嬗变和发展之中,或如细雨微风悄然润物般地融合,或如狂飙激浪轰然涤荡似地分散。

然而,如同我们不希望所有的花都是一种颜色,所有的鸟儿都鸣叫出一种声音那样,所有的民族都应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语言的载体,这些语言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着民族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民族交往交融的包容性,构成多彩多姿的世界民族之林。地球有了区域,世界有了不同的国家,语言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有了各自的“立足之地”,有了各自的“疆域”。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今天的我们得以从历史前行的脚印中,探求语言多样性的逻辑原点。保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也就自然成为多语种人才培养的研究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