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本书紧扣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这一主题,首先运用数学模型及VAR计量模型等演绎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特色新型城镇化两两之间或三者间的互动机理。其次,构建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再次,通过具体案例剖析,揭示浙江义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演化路径及其协调发展经验。最后,在理论演绎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梯度转移的特点,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专业市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式,以及三者的协调发展思路,提出政策建议和具体对策(见图1-1)。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第一,以数理分析和统计检验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第2章至第5章的理论研究,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我们将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构建数理模型演绎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并对第4章的互动机理和第5章的协调度采用VAR模型、主成分分析、协调度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第二,以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定性分析方法。第1章、第6章和第7章,以规范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为主。我们将追踪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城镇化的研究文献(尤其是对浙江义乌的研究),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和理论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得出基本研究结论。

1.3.3 研究内容

第一,产业转移与专业市场布局互动机理研究。产业转移与专业市场布局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书运用交易费用经济理论,构建数学模型阐述两者的演化逻辑,并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得出产业转移产业集群(集聚)专业市场布局的经济演变规律。

第二,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互动机理研究。专业市场通过其集聚效应促进第二、三产业集中进而推动城镇化发展,本书拟运用“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阐述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理,并求解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相同时的城镇产业规模、专业市场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均衡点。

第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转移互动机理研究。本书首先构建一个基于集聚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以揭示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发展的演绎机理;其次,运用该模型分析工业化进程中两者间的时序对应关系;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特殊性及其规律。

第四,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互动机理研究。本书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检验法,对我国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考察三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因果关系。

第五,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本书拟构建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三者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度量和评价,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第六,案例剖析:介绍浙江义乌“承接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改革开放后浙江义乌探索出了一条“兴商建市”的城镇化道路,本书主要剖析其发展本地小商品生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演化路径,并总结其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