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全世界来看,由城市群组成的经济圈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角色,经济圈的发展对一定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需要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这体现在各成员之间的产业互补与产业协作上,而产业转移作为产业间互补与协作的先导,是我们在构建城市经济圈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本书以京津冀的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京津冀的产业转移机理、转移行业选择,以及转移行业的产业安全评价、产业布局优化及产业转移政策建议。

在系统梳理产业安全理论和产业转移理论的基础上,本书借鉴国外经验,从京津冀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产业转移问题入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阐明市场驱动和政府调控是产业转移的两个主轮,并将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作为市场驱动的动力因素,指出部分产业应从北京转移至河北和天津,同时天津又可将部分产业转移至相对欠发达的河北。本书还对比分析了京津冀三地工业产业梯度,测算筛选出了应该转移的16个行业,指出该地区产业错位发展的途径,即北京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天津应发展石油能源、设备制造及国际航运业,而河北则发展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并支撑京津冀生态环境,从而得出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的产业优化布局。为保证产业转移的顺利实施,京津冀应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方应积极发挥引擎作用,产业承接方则应重点提升自身水平。

本书的主要贡献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提出京津冀区域发展应是市场导向在前、政府引导在后,整体把握京津冀的发展,重视经济圈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其次,在计算产业梯度时,对产业转出地增加了动态产业变化分析,即增加了比较行业增长率,综合判断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行业。再次,提出了“广义产业安全理论”的概念,并基于广义产业安全理论对产业转移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广义产业安全理论最强调的就是产业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随着京津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此为背景的产业转移选择将会越来越重视转移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创建了转移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系统的角度对相应指标进行筛选和层次分析,把整个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看成一个大系统,分析其产业转移的动力、生产要素的状态以及环境的响应,以此对16个转出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评价。

由于本人研究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