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弄过的,早晚要还
1
我在普华永道的时候,有一天临到下班,组长来了。
张口就问实习生要一份金融分析。
我们组两个实习生,我和一个记不住大学名字的姑娘。
她刚满二十岁,单眼皮,话不多,看起来也不出众,眼睛里隐隐有股狠劲。我叫她小K。
组长说:“我们组在投标,一个大客户,刚刚客户打电话来,希望大老板去讲讲行业分析和Why PwC,老板已经在飞机上了,你们快把PPT做出来——明白我要什么对吧?我要一份PPT,老板下飞机翻翻就能拿去给客户present的那种。台词写在note里,口语一点,全英文。”
我和小K立即心领神会,就是咨询嘛。
商学院每学期都有商业案例挑战赛,平时上课类似的作业也不少,我虽然不爱好这个,也早已耳濡目染得一听就懂。
我一做起来,就不敢装江湖百晓生了。
我想好叙述思路,搜出许多资料,乍看都沾边,细细一读,没一句是我想要的。
瞅一眼左边,小K已经开始做PPT了。
我心想,难怪她上来就说“行业分析让我来!”,原来这么简单,真会挑分工。
我东摸摸西摸摸,迟迟动不了笔。
努力回想学校里类似的小组作业,好像我从来都是抢开场白和总结,没沾过金融分析,知道是知道,具体怎么做还真不清楚。
我连忙翻作业,想起存储作业的云盘Dropbox国内打不开,急得出汗。
再瞟一眼小K,她已经完工了。
她屏幕上的PPT清晰漂亮,我自诩快速学习能力惊人,连忙偷学。
哦,复合柱状图,分离型饼图。
我也会。
我偷偷对照着她的成品,不明白的功能到处点击试一试,百度一下。
进展不错,只是速度提不起来。
小K问我需不需要帮忙。
我说:“我这部分不像你的行业分析,到处都是现成数据,融资渠道好多都不是公开信息,根本没法儿下手。”
可是她又一会儿就做完了。
她只看了一眼,没有思考就有了答案:“你绕开啊,稍微夸一下他很好,但是现在行业里有更好的,然后重点讲讲行业标杆的做法,我们如何学习嘛……”
我还是疑惑:“你怎么知道谁做得最好?”
她不以为意道:“《财新》里有个深度报道讲过,我无聊刷手机的时候翻到过,有印象。”
PPT交上去,组长带着酸奶回来。
“老板很高兴!说咱们的PPT思路好、数据支撑好、页面好,说了三个好!太难得了,来来来,请你俩喝酸奶,不愧是美国名校回来的!”
小K说:“没有啦,只有另维的学校比较好。”
我的脸瞬间滚烫,仿佛挨了一耳光。
真丢人。
我连忙说:“小K你水平比我高多了,参加过商业挑战赛吧?这效率一看就是练过的。”
美国商学院里的商业案例挑战赛,从拿到题目到讲演,常常只有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时。
小K说:“嗯,参加过六次。”
我惊讶:“上大学到现在每学期一次啊?”
她说:“对啊,我学校不太理想嘛,只能自己多补补课。前四次都在打酱油,上来就被淘汰了……不过,我觉得这次PwC要我,可能跟我刚刚拿了PwC的商业挑战赛美国中部赛区前三名有关系,我同学跟我其他条件差不多,申请实习完全没有回复。”
我想了想自己。
新生的时候,我听说商科生一定要经历商业挑战赛,兴致勃勃地报名。
作业没写完,我心想,怎么能因为课外活动本末倒置呢?还是下学期做好准备再来。
我很会找理由退赛,觉得自己小小年纪懂取舍,真有智慧。
然后,我下学期没参加,下下学期又忘了,下下下学期已经想不起来这件事。
反正是课外活动,没人说我,我过了这么久不参加挑战赛的生活,也挺充实的,而且到毕业都没参加过的人也很多啊。
一腔热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最早的时候,我也是对自己有要求、有想法的人,不相信自己会有平庸的未来。
就这样一步一步,小小地妥协,小小地放过自己,许多小事想做没有做,想成为的人没有成为。
而时间一转眼就过了。
差距都写在脸上的时候,也是为时晚矣的时候。
商学院重点培养Presentation的能力,几乎每门课期末都有小组Presentation,占分15%以上。
虽然不如挑战赛要求高,但内容相同,都是拿到一个题目,组员分工,各负责一部分PPT和讲演。
第一次我被随机分配了开场白和总结任务,讲演都练完了,金融分析同学还在找数据。
我深深记住了那部分最费事,从此以后每次作业盯住开场白抢,抢不到也坚决避开金融分析。
小组作业,分数全组一样,我每次都十分同情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同学。
就这样顺利活到今天。
2
组长让我们讲一遍PPT。
每一个细节都讲懂,以防老板提问。
小K快速完工。
轮到我时我只能说:“这个数据是小K帮我找的,啊,那张图是小K做的。”
我准备弄懂的,只是时间太仓促,还没开始。
于是变成了组长和小K的两人对话。
小K没提她帮了我的忙,组长始终两个人一起夸。
但是下班后,组长突然来电话,SOS!
只打给了她。
我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头目送她冲锋上阵的背影。
明明都是从零开始的崭新生活,我只能站成一个旁观者,感叹别人。
果然人有没有能力,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一旦开始做事情,都藏不住。
而你怎样度过青春,下半生就拥有怎样的开场。
3
我想起刚见小K的时候。
她说:“我知道你们学校,你们商学院很厉害啊,之前微软必应的营销方案挑战赛,你们拿了全国第一。”
我说:“我知道啊,那个团队里有个中国人,叫Luna Guo,内蒙古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一学期同桌两三门课。”
小K立即羡慕地“哇”了起来。
好朋友拿第一名这件事,我可骄傲了。
校际决赛时,卢娜叫我帮忙录像。
就在我的镜头里,老师看着她,当众大声说:“你们代表了Foster商学院的水平!”
全场鼓掌,我与卢娜相视一笑。
我们一起开庆功派对,那感觉,像是自己得了第一名。
我对小K说:“卢娜他们后来被微软请去总公司讲演,微软说希望她把微软列为毕业后的考虑之一,不过她已经决定去麦肯锡了,她的故事我在《那个不会穿的女孩的面试》里写过。
我还说:“对了,你说的那个presentation,我电脑里有录像,你感兴趣的话我问下她,看能不能发你一份。”
小K满脸崇拜:“谢谢!你好厉害啊!来四大真好,认识这么多厉害的人!”
我嘴上谦虚,心里得意极了。
此刻,自己动手做得一塌糊涂才觉悟。
别人的厉害,并不关我什么事。
回想起来,学校,真的太好糊弄了。
搞不懂的,死记硬背到考试万事大吉,平时攒攒人缘抱抱大腿,再不济让教授知道你真的尽力了,都可能成为PASS神器。
后果一时半会儿体现不出来,那日子一眨眼全过去了,还以为自己和脚踏实地的人结局一样。
然而没学会的,不会因为时间流逝就自动变成会的。
糊弄过的,早晚都要还。
它们一个一个匍匐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争先恐后,等着做打在脸上的耳光,前行路上的绊脚石,随手关掉你一扇命运的小门。
二十多岁的同学、同事,就在这一扇又一扇小门的差距里,拉开了整个人生。
4
没几天,我又被自己早年的糊弄坑了一次。
A2交代:“证券发行说明书上要备注加权平均的算法,另维你检查一下我的word里的文字描述和excel公式有没有出入。”
我说:“啊?”
我中学数学不好,大学学公允价值一类的全新知识还行,一遇到标准偏差、加权平均等带点数学基础的概念,立刻先天性理解无能,一律考前强记公式,PASS即大吉。
我连加权平均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怎么给算法叙述检查错误?
我默默把这项任务留到最后,打算下班回家求助楼上的投行学长李凯文。
快下班的时候,A2说:“另维你还没开始?小K你帮她一下!”
就这样取消了我的任务。
没有了压力,下班回家我就不想动了。
可不动的结局是什么呢?
明天,来年,没学会的依然不会。
有朝一日再被它绊倒,又只能追悔莫及地叹一声,那次搞懂了就好了,然后咣当一声,摔倒。
就这样,由一个追悔莫及的数学概念、一个追悔莫及的单词,渐渐堆积成追悔莫及的一生。
我来人间只走一趟,我应该看看太阳,应该伸手拥抱一切可能与渴望,不能让悔恨堆积成山,埋掉生活的希望和光芒。
深夜一点,李凯文出差回家,我拎着一袋水果打着哈欠敲门。
“我给你带了礼物,你给我讲讲加权平均吧!”
李凯文一脸鄙视:“你不会吧,初中数学啊,四大用人标准这么低?”
初中数学,是初中学会了才会的数学,又不是初中年龄过了就自动明白的数学。
而不管是初中还是大学快毕业,道理都一样。
此刻的每一次放过自己,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挖坑。
我忍住摔门的冲动,老实承认:“我初中数学不好,后来也没补这一块,所以至今不会,特来请教。”
李凯文问:“你的GPA怎么算的?”
我说:“我每门课的分数乘以学分占比?”
李凯文说:“学分比例的分母统一拎到下面。”
他随手打开一个数据库,演示excel的sumproduct功能。
我重述两遍,确定了技能已解锁,高高兴兴告辞。
他继续嘲笑我:“你们老板知道自己的金融组里混进一个不会算加权平均的人肯定晕倒,还好意思开心。”
那又怎么样,我知道今天回家,我会因为终于没有糊弄自己了,睡上一个好觉。
有朝一日再撞上这个知识点,我也不会失眠。
今天少给自己挖一个坑,未来就少一次措手不及,少一次悔不当初。
二十多岁的年月,我因为又朝前走了一小步,更加喜欢自己了。
5
实习生经常交流。
Vivi是银行组的,圆圆的脸蛋很可爱,在英国留学。
她跟我抱怨:“你们组真好,小项目人少,每个人都接触好多。我们组六个实习生,我基本分不到活儿,偶尔分到也都是粘数,什么有用的都没学到。”
粘数,就是把excel里的数字,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里。
她坐邻桌,我说:“你们组人多,趁机来我旁边坐吧,我会的都教给你。”
四大里互相帮衬,彼此教授的氛围极浓,我受了太多人的提点,自然想回报。
Vivi坐到我旁边来,我尽心尽力回答她一切问题。
手续费收入要改,她拿了新数字,来来回回翻了五分钟。
我瞟一眼:“你怎么在资产负债表里找手续费收入?”
她:“那应该在哪儿?”
我:“P&L啊,损益表,然后对着大表上的编号翻明细。”
她说:“哇,你果然学到好多。”
我愣了一下,没吱声。
会计四大表的基本科目,入门课考过一百遍,大一学的。
就是想进商学院学人力资源,这些也是必修内容。
她又惊叫:“这个损益表做错了吧!收入写成负数,支出成正数了!”
我看了一眼:“借正贷负……”
她:“借正贷负什么意思?”
我很想讲,但借和贷是现代会计的本源概念,大家各自有工作,讲授都是两三句话说清楚的,她上来甩给我一个如此巨大的命题,我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她的小老板来了,问:“粘个数要这么久?”
Vivi答:“我没接触过这家公司,而且我不是会计系出身,好多东西看不懂,比较慢。”
小老板:“没关系,耳濡目染就懂了。你还剩多少?Josh手上活儿完了吗?帮下Vivi。”
我也没接触过客户公司,但我拿到一个会计科目,就大致知道它应该放在哪儿。
我也不知道他们会收入记负支出记正,但当我看到报表是什么,我便理解为什么。
一门学科,谁刚接触都是一头雾水。
所以我们交学费,上大学,在里面完成必要的积累。
Vivi又没事做了,百无聊赖地刷起了朋友圈。
长大后的世界真的不一样。
高中的时候,你不会,老师管教你。
大学的时候,你不会,老师回答你。
到了工作,你不会,没关系,别人会,别人来做就好了。
你学到多少,能不能在这里活下来和走下去,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只希望你能帮上忙。
听说实习生拿return offer易如反掌,Vivi打听全职。
经理说:“我们希望实习生体验完这里,也去多体验其他工作,把机会留给还没体验过的人。听姐姐一句话,四大是金融民工最底层,你条件这么好,来这儿亏了!”
他们不得罪你,用漂亮的场面话拒绝你。
你不会痛,也不知道自己有亟须摘除的瘤。
6
我也忽然懂了,我为什么总觉得刚工作就接触了好多。
第一天上班,组长丢给我两个excel,叫我参照去年的格式,把数据整理出来。
个把小时后他问:“做完了吗?”
我说:“其他都好了,有一个公式写不出来。”
于是他凑过来看了看那个公式,说:“哦,这里换一个词就行了。”
他边改边教,两分钟搞定。
如果我问的问题,不是“都做好了除了这个……”,而是“你去年excel里的公式都是什么意思”,那么他需要放下手中的工作讲上几天几夜,还不确定我能不能学会。
我帮不到忙,他肯定宁愿自己做了。
如果我没有独立完成公式表,就不会成为全组最了解它的人,组长也不会说“那干脆让另维去尽职调查吧,避免沟通成本”。
如果去企业尽调的不是我,样本出问题,需要和总公司沟通的时候,组长就不会带着我。
这所有的学习机会,如果第一天我写不出那百八十个excel公式,全都不会发生。
我想起大三,第一次学习用excel公式处理庞大的数据,怎么也理解不了是什么东西,上课大眼瞪小眼,下课哭天喊地求帮助,在图书馆看教学视频看到天亮,夜夜冥思苦想着睡着,苦思冥想着睁眼……
万事开头难。
幸好那时逼了自己,把自己从高中生小白逼成了有准备的人,才会有后来。
工作中的学习,大概就是这样子了。
和学校截然不同,更多的是查漏补缺,见缝插针,在会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就连培训也充满针对性。
而系统了解一个行业,建立知识体系,看懂术语,它们是基石,应该交学费,在学校里学。
Vivi说,在哪儿实习都一样,在公司里吃着零食等人喊你打杂,混个实习证明。你又不可能像正式员工一样做事。
小K说,正式员工也就比我们大一两岁,现在不赶紧学,一两年后我们还是不会。
小K粘数,一边粘一边改格式。
组长很惊喜。
她说,她大一暑假在毕马威粘了一个夏天的数,对四大对格式的要求和标准有所了解,就顺手给后人省省事。
她做事的时候,身旁的正式员工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凑上来,说:“我学习一下。”
一个初入职场的新鲜人,他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每一天的,都写在他展现出的工作水准里。
工作间隙,组长和小K闲聊。
组长问:“你还有多久毕业?来我司吧!”
小K说:“我想去投行,渣打。”
组长继续问:“那怎么不去?”
小K说:“我投了,没理我。他们应该只要清北复交常春藤吧。”
组长说:“那也要看实力,我大学一哥们儿在那儿,让他介绍一下,弄个面试应该没问题,剩下看你自己的造化……不过以我对他们的了解,你这水平可以的。”
小K说:“龙哥你怎么这么好!”
组长说:“没事,进去了你就是龙哥的甲方了,罩罩龙哥,别叫他们欺负我。”
…………
原来人脉是这么来的。
实力做衬,别人觉得帮你一把,就是帮自己一把,是划算的投资。
7
我从前也听职场故事,听过许多关系户走后门的故事,愤愤不平。
如今自己走了进来,置身其中,才终于有了自己的理解。
原来,进门这件事,实力、运气、上一代的积累都管用,但学校也好,公司也好,都不是进去就结束了,它们是新生活的开始。
生活能过成什么样,一看前期积累,二看后期努力,自己的。
好工作都是倒给钱的学校。
能学到多少,和世间的任何一所学校一样,在于自己。
本文为通读版,另外还整理了一篇干货版,对金融、会计和四大感兴趣的读者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