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应试辅导与强化训练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考试大纲要求

(1)掌握法和法律、法律关系。

(2)掌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

(3)掌握仲裁与民事诉讼。

(4)掌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5)熟悉法律事实、法的形式和分类。

(6)熟悉法律责任与法律责任的种类。

(7)了解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8)了解经济糾纷的解决途径。

本章重难点提示

第一节 法律基础

一、法和法律

(一)法和法律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等的总称。

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1) 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

(2) 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3) 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 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典型考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的特征的有(  )。(2014年)

A.国家强制性

B.利导性

C.规范性

D.国家意志性

【正确答案】ABCD。

二、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两个方面。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非物质财富和行为三大类。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通常划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

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作不同的分类。

【典型考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10年)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个人独资企业

【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均属于“机构和组织”,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典型考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2016年)

A.土地

B.荣誉称号

C.人民币

D.天然气

【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选项ACD属于物,选项B属于非物质财富。

四、法的形式和分类

(一)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是指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什么方式或程序创制出来,并表现为何种形式、具有何种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我国法的主要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规章、我国签订和加入的国际条约等。不同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是有效力等级和位阶划分的,在适用时有不同的效力。

(二)法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大体可以划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

【典型考题·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效力层次最低的是(  )。(2014年)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宪法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效力层次: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

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二、仲裁

(一)仲裁的特征

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

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二)仲裁的适用范围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

自愿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

(四)仲裁机构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五)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仲裁协议的内容应包括: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六)仲裁裁决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庭可以由3名仲裁员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典型考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范围的是(  )。(2014年)

A.合同纠纷

B.继承纠纷

C.离婚纠纷

D.抚养纠纷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BCD均属于人身关系纠纷,不能通过《仲裁法》规定的仲裁程序解决。

三、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二)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2.回避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

(三)诉讼管辖

诉讼管辖是指各级法院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职权范围和具体分工。

1.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性质、案情繁简、影响范围,来确定上、下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大多数民事案件均归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按照地域标准也即按照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确定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地域管辖又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等。

(四)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2.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也称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规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诉讼时效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

(2)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是指由民事普通法或特别法规定的,仅适用于特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时效期间。

(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期间,均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3.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1)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暂时停止计算。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全归于无效。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基于某种正当理由要求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时效期间,经法院审查确认后决定延长的制度。

(五)判决和执行

1.判决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2.执行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典型考题·单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法院中,对因票据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享有管辖权的是(  )。(2015年)

A.出票人住所地法院

B.持票人住所地法院

C.票据出票地法院

D.票据支付地法院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因票据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典型考题·单选题】王某租赁张某一套住房,租赁期间为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约定2009年6月30日之前支付房租,但王某一直未付房租,张某也未催要。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张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是(  )。(2011年)

A. 2010年6月30日之前

B. 2010年12月31日之前

C. 2011年6月30日之前

D. 2011年12月31日之前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延付或者拒付租金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计算;在本题中,租金到期日为2009年6月30日,王某一直未支付房租,张某也未催要,诉讼时效期间至2010年6月30日届满。

四、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规定范围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二)行政复议申请和受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具体参加行政复议活动全过程,以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的人。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依照行政复议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称为行政复议机构。

(四)行政复议决定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査的方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五、行政诉讼

(一)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2)海关处理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4)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2.地域管辖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起诉和受理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四)审理和判决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典型考题·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规定,行政人员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下列决定不服,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有(  )。(2015年)

A.降级

B.撤职

C.记过

D.开除

【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选项ABCD均属于内部行政行为,既不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也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第三节 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法定的义务而应承受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

(一)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民事违法、违约行为或根据法律规定所应承担的不利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二)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授权单位对其依行政程序所给予的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三)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所应承受的由国家审判机关(法院)依照刑事法律给予的制裁后果,是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责任形式。刑事责任主要通过刑罚而实现,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房屋装修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

A.被装修的房屋

B.甲乙双方应当收付的款项

C.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行为

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3.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某沙漠三天没下雨

C.战争爆发

D.海底火山爆发

4.根据法的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属于程序法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  )。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有关仲裁协议效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B.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也无效

C.仲裁庭无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只能请求法院作出决定

7.下列各项中,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  )。

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

B.仲裁一律公开进行

C.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D.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8.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与行政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9.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是(  )。

A.合议制度

B.公开审判制度

C.两审终审制度

D.一审终局制度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票据纠纷引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

A.原告住所地

B.背书人所在地

C.票据收款人所在地

D.票据支付所在地

1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有权管辖的人民法院是(  )。

A.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

B.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D.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12.对下列哪些情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

A.对行政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决定不服的

B.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吊销营业执照的决定不服的

C.对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决定不服的

D.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有(  )。

A.借款利息未支付

B.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而未声明的

C.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的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  )。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复议机关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可能承担的民事责任形式有(  )。

A.停止侵害

B.拘役

C.罚款

D.没收财产

16.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法定期限是指(  )。

A.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0日内

B.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

C.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D.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个体工商户

B.某市人民政府

C.某市艺术团

D.外商投资企业

2.下列各项中,属于法的形式的有(  )。

A.宪法

B.某单位有关工作纪律的规定

C.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D.会计法

3.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件有(  )。

A.合同双方认真履行了合同

B.企业乙侵犯了丙的专利权

C.发生了地震

D.突然爆发了战争

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有(  )。

A.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B.市场规制关系

C.刑事违法关系

D.民事诉讼关系

5.仲裁员有下列情形时,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的有(  )。

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B.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6.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有(  )。

A.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

B.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C.省级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地方会计管理条例

D.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7.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该书面仲裁协议无效。该情形包括(  )。

A.约定与人身有关的收养、继承纠纷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C.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D.由强制性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争议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有(  )。

A.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B.海关处理案件

C.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D.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

9.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仲裁法》规定,不能申请仲裁解决的是(  )。

A.公司某职员与公司发生的劳动合同纠纷

B.甲、乙两企业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C.甲、乙两人的遗产继承纠纷

D.对工商吊销营业执照不服而产生的纠纷

10.根据规定,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有(  )。

A.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B.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C.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D.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11.甲地A公司和乙地B公司在丙地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B公司在丁地向A公司交货。后B公司未能按约履行合同,A公司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规定,该案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

A.甲地人民法院

B.乙地人民法院

C.丙地人民法院

D.丁地人民法院

12.下列纠纷适用于《民事诉讼法》,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是(  )。

A.侵害名誉权纠纷

B.企业破产案件

C.劳动合同纠纷

D.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13.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有(  )。

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

B.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人事决定

C.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

D.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

14.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

A.仲裁不公开进行,诉讼一般应公开进行

B.仲裁不实行回避制度,诉讼则实行回避制度

C.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而诉讼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D.仲裁必须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才可进行,而诉讼只要有一方当事人起诉即可进行

15.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16.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责任的形式的是(  )。

A.赔偿损失

B.拘留

C.责令停产、停业

D.没收违法所得

三、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每小题答题正确的得1分,答题错误的扣0.5分,不答题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

1.实体法是指为了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建造大型设备的合同,由甲提供主体配件和原材料,乙方提供建设服务,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就是乙方承建的设备。(  )

3.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

4.民事审判制度中的回避制度只适用于案件的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对于其他人员不适用。(  )

5.法律事实可以划分为行为和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为绝对事件。(  )

6.审理行政案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适用调解。(  )

7.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可以同时选择仲裁和民事诉讼。(  )

8.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

9.甲公司与乙银行订立一份借款合同,甲公司到期未还本付息,但银行并没有发出通知要求甲公司支付。乙银行于还本付息期届满后1年零6个月时才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偿还本金、支付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乙银行提起的诉讼将丧失胜诉权。(  )

10.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仲裁委员会裁定。(  )

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本质与特征。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不是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该题针对“法的本质和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房屋装修合同而形成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装修劳务行为。即该法律关系客体并不是乙方装修的房屋,而是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的行为。

【该题针对“法律关系的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选项B不是法律事实,选项D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事件中的绝对事件,选项C属于法律事件中的相对事件,选项A属于法律行为。

【该题针对“法律事实”知识点进行考核】

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分类。程序法是指为了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法院作出裁定。

【该题针对“仲裁机构和仲裁协议”知识点进行考核】

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法的有关规定。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8.【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委员会的性质和设立。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为特殊地域管辖。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票据支付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的特殊地域管辖。诉讼管辖可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不动产纠纷属特殊地域管辖的一种类型,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的范围。根据规定,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的,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诉讼时效的问题。诉讼时效期间分为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选项A属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适用于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包括:(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质量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本题BCD都适用于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复议参加人。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所以选D。

【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责任的形式。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而拘役、没收财产是当事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形式,罚款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

【该题针对“法律责任的种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1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上诉的法定期限。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判决和执行”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该题针对“法律关系的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协定等。所以选项B不正确。

【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选项AB属行为范畴。

【该题针对“法律事实”知识点进行考核】

4.【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是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该题针对“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员应当回避的情形。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6.【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形式。选项AB,国务院颁布的属于“行政法规”;选项C,属于“地方法规”;选项D,属于“行政规章”。

【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7.【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的适用范围和仲裁协议的效力。选项AD属于约定的仲裁事项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8.【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案件的诉讼管辖。以上四个选项均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9.【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包括:(1)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2)行政争议;(3)劳动争议;(4)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货物买卖纠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

【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1.【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特殊地域管辖的适用情形。根据规定,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本题应由乙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和丁地(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2.【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件具体有五类,ABCD均属于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

【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3.【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的范围。不能提出行政复议的情形包括:

(1)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决定;

(2)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

【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4.【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和诉讼的相关规定。B选项是错误的,应当仲裁和诉讼都实行回避制度。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5.【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选项A错误;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因此选项B错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法定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进行,因此选项D错误。

【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6.【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责任的形式。选项A属于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规定的行政责任的形式有两种,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即: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该题针对“法律责任的种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判断题

1.【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分类。实体法是指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主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大型设备建造合同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并不是乙方承建的设备,而是乙方的承建行为。

【该题针对“法律关系的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体系的定义。

【该题针对“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知识点进行考核】

4.【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案件的审判人员和书记员、还适用于翻译人员、鉴定人等。

【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事实的规定。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称为绝对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称为相对事件。

【该题针对“法律事实”知识点进行考核】

6.【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诉讼的基本规定。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该题针对“行政诉讼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7.【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纠纷的解决方式。当事人发生争议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这在法律上称为或裁或审原则。

【该题针对“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知识点进行考核】

8.【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该题针对“仲裁机构和仲裁协议”知识点进行考核】

9.【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本题因欠银行贷款的诉讼时效属于普通时效,为2年,该银行没有超过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不丧失胜诉权。

【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该题针对“仲裁机构和仲裁协议”知识点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