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典枪械巅峰对决
- 军情视点
- 1468字
- 2024-11-02 20:59:59
1.1枪械的发展历史
早在公元1259年,中国人就发明了以黑火药发射弹丸、竹管为枪管的第一支“枪”——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竹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不过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100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得住那样的爆炸,很少能成功开火,所以只有心理威慑作用。
到了14世纪中期,意大利出现了名叫“火门枪”的武器,这种武器主要用于城堡要塞的防御。在此基础上,后人又设计出了火绳枪。
火绳枪在发射时,可用手指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引燃点火药,继续点燃发射药。这样,射手可以一边瞄准一边推火绳点火。不过,由于火绳枪是前膛单发填装且弹丸与推进药分装,所以其射速非常慢,大约30秒一发。再者,暴露在外的火绳非常容易被风吹灭或者被雨水浇灭,射击非常容易失败,枪手还需要用火折子直接去点火绳,所以射击失败之后的重新射击也非常麻烦。 火绳枪是后来燧发枪的先驱。燧发枪是在17世纪由法国人发明的。它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燧发枪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枪,所以这对当时的弹药装填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枪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而在战场上,这就意味着浪费生命。
1608年西方的火枪手
燧发枪的出现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技术的结束,而之后的爆炸式点火技术就意味着瞬间点火时代的开始。首先进行爆炸式点火技术激发试验的是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福希斯的苏格兰牧师。福希斯开始是用器皿装雷汞粉。后来把雷汞粉铺在两张纸之间,再进一步制作了纸卷“火帽”,这种发明大大加快了枪械的发射速度。1812年,法国出现了弹头、火药和纸弹壳组合一体的定装式枪弹,于是,人们开始从枪管尾部装填弹药。
燧发枪
1835年,普鲁士人德莱赛成功发明了后装式步枪,他把自己造的枪称为“针枪”。在使用时,射手用枪机从后面将子弹推入枪膛,在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击针穿破纸弹壳并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将弹丸击发。1867年,德国研制成功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支使用金属外壳子弹的机柄式步枪。这种枪有螺旋膛线,使用定装式枪弹,操纵枪机机柄可实现开锁、退壳、装弹和闭锁。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枪械终于在19世纪末出现了,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中大放光彩。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国使用马克沁机枪对冲击德军阵地的英法联军扫射,使英军一天的伤亡就达到近6万人。马克沁机枪一战成名,在此役之后各国军队纷纷开始装备,并被称为“最具威慑力的陆战武器”。于是自动枪械开始取代手动枪械,成为战场上新崛起的一颗新星。
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进行枪械射击训练
一战之后,各国积极开发各种手枪(包括左轮手枪)、冲锋枪、手动步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及机枪。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后期,还出现了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如1944年出现在战场上的德国7.92毫米StG44突击步枪,特点是火力强大、轻便,在连续射击时亦较机枪容易控制,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突击步枪,亦对世界各国枪械的研制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