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典坦克完全图解
- 灌木文化
- 1984字
- 2020-08-26 23:43:45
1.2 坦克的发展历史
1.2.1 20世纪早期至60年代
坦克车的设计理念最早源于列奥纳多·达·芬奇。达·芬奇手稿中将其设计为圆锥体,而将手稿变为实体的是一个叫埃文顿的英国战地记者。1903年,履带式农用牵引车被发明,它的履带的功能引起了英国的注意,于是在1915年2月,英国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Landships(陆舟),并购买了两台牵引车做研究。1915年年底,第一辆履带式装甲车被研发,并取名为“小威利”。
英国是最先将坦克用在战场上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期间,西线战场上的壕沟战令战争双方僵持不下,坦克便有了用武之地,它的越野性很适合这种壕沟战。不过初期的坦克有很多缺点,可靠性、舒适性、操控环境都很差,底盘也没有独立悬吊系统,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官兵们眩晕、呕吐更是家常便饭。一战结束前,德国也研发出自己的坦克,不过,坦克和坦克的对决,在一战中并没有怎么发生。
一战后,坦克及其编制更是引起了各国的广泛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派:一派认为坦克应该作为支援系统来配合步兵并由步兵指挥调度;另一派则认为坦克应该集中起来使用,利用坦克火力大、防护强并具有机动性的三个特点,在战场上集中突破与攻坚。很多国家认同前一派观点,而德国则认同后一派。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中集中使用坦克突破和攻坚,战果累累。很快,各国也都认识了到这样的优势。在集中使用坦克之后,需要辅以相应的火炮支持,并且运输系统、后勤补给系统也都要跟着改变。这些都是战争中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二战后期战局的改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在此之后,坦克的编组和应用又有了两种派别的意见:一派认为坦克不能单独使用,它需要步兵的协助,而步兵要加快自己的速度来配合坦克,机械化和摩托化的步兵单位由此而兴;另一派认则认为坦克兼具防护和攻击能力,并具有机动性,可独揽大局。不过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证实:只有和步兵结合起来,坦克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2.2 坦克的世代划分
主战坦克有通用的国际分代准则。另外还有侦察坦克和特种坦克,它们都是依据各国国情自主制造,很少有合作制造,而且服役时间很长,更新换代很慢。
第一、二代主战坦克一般是指二战到20世纪60~70代期间出现的主战坦克,也有一些装甲武力发展缓慢的国家,80年代才推出类似的第二代坦克,但其设备比真正的第二代坦克要先进。
以色列线10级蒂朗-4/5坦克
第一代坦克直接改良自二战时的中型、重型坦克,改用柴油机驱动,使用有斜面的装甲。如美国的M48巴顿,苏联的T-54,英国的“百夫长”坦克,日本的61式战车,瑞士的Pz61主战坦克。
第二代坦克直接改良自第一代坦克,使用坦克炮,配备现代化悬挂系统和现代化火控系统,并首次配备较简单的核生化武器防御系统和夜视仪,比如苏联的T-62,美国的M60巴顿,英国的“酋长”式,德国的“豹”1,法国的AMX-30,日本的74式战车,瑞士的Pz68主战坦克。
巴顿坦克
20世纪60年代,由于出现了战后反坦克武器和战术核武器,各国对坦克的更新研究也进入了新时期。首先改变主武器,使用较大口径的主炮,而且有的可以发射导弹。使用机械装弹方式来配合大威力主炮,或使弹筒可燃。外形上采用有低重心的、矮的外形,避免受核弹爆风带来翻车。有完善的夜视设备,配有核生化武器防御系统,复合或间隙装甲可抵挡大部分反坦克武器的穿透。但因技术难度太大,这些方案都被取消了,如美德合作的MBT-70和苏联的279工程。但这些技术方案后来成为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技术基础。
20世纪70年代,苏联率先推出T-64和T-72,但苏联对于其新技术掌握并不成熟,T-64单价高昂,而且只有苏联采用,再加上T-72在实战中表现一般,所以被认为是不合格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真正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的,而俄罗斯则认为是第四代,如俄罗斯的T-80和T-90,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乌克兰的T-84,德国的“豹”2,英国“挑战者”1和“挑战者”2,日本的90式战车和10式战车,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以色列的“梅卡瓦”主战坦克及韩国的K1主战坦克等。
第三代主战坦克多为全新设计,技术含量较高,不过还有一些车型,继续使用类似于二代主战坦克老型号的部件(比如英国“挑战者”1)。由于坦克不能像飞机那样快速到达战场,只能大量部署,费用高昂,坦克最原始的功能——保护成员功能,就得到加强。保障坦克乘员安全的标准,就成了第三代坦克的判别标准,主要包括:安装有间隙或复合装甲,全自动灭火系统,以及集体式的核生化武器防护。这些都有力地保障了成员的安全。
M60“巴顿”
其他的一些技术,如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主炮和夜视热成像仪,在一部分早期(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主战坦克上并未全面使用,到90年代才全面使用;而自动装弹机、主动防卫系统、液气压悬挂系统、防止被贯穿后弹药殉爆的隔舱、主炮发射导弹、燃气轮机、敌我识别系统、C4I机能、隐形涂料……这些技术在今天也仅在一部分坦克车型上使用。例如,美国早期的M1坦克使用的是105毫米口径的主炮,苏联早期的T-80也没有使用热成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