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告

巩义市实行省直管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具综合性的基本单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正面临增长速度换挡但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升级但调整阵痛显现、发展动力转换但新兴力量不够强大等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巩义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如何抓住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寻求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对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按照省委要求,组成调研组到巩义进行广泛的实地考察,与巩义市四大班子领导、乡(镇)局委负责同志、金融部门和企业家进行座谈,到基层企业和农村调研,全面了解巩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要求,对巩义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一 巩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巩义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创造发展新优势,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区,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

(一)总量保持全省直管县第一,但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巩义市位于豫西地区,南依嵩山,北临黄河,地貌特征以浅山丘陵为主,全市国土面积1041平方公里,人口约82.4万人,是全国乡镇企业发源地之一。从2014年1月1日起,巩义市作为全省10个省直管县(市)之一,既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十二五”期间,巩义市连续五年GDP总量一直稳居省直管县(市)第1位,GDP平均增速也名列第3位。但是从GDP增速来看,从2010年的13.7%下降至2015年的8.0%,在省直管县(市)的增速连年走低,位次也从2011年的第1名,跌至2015年的第10名(见表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也从2011年的23.4%下降至2015年的9.1%(见表2),且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被周边新郑、中牟等县(市)超越。另外,从全国百强县(市)排名来看,巩义已经从历史最高的第39位下降至2015年的第85位,已经被新郑超越。受制于土地资源不足,招商引资难度较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煤、电、铝等资源型经济转型较慢等因素的影响,巩义市的发展动能明显减弱。

表1 2015年河南省直管县(市)GDP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年鉴(2016)》。

表2 2011~2015年巩义市GDP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速

数据来源:2011~2015年《巩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积极适应省直管县(市)发展新体制

巩义自省直管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省委、省政府推进省直管体制改革对于加强党的领导、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战略意图。积极适应新体制,抢抓发展新机遇,主动作为,加强与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属部门对接,在城市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城市发展方面,善用政策红利,在郑州和洛阳间顺势崛起,融合城乡资源,统筹全域规划,明确了“山水宜居城、现代工业城、历史文化城”战略定位,并以此为统揽构建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省直管试点县(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意见》,大胆突破、敢于尝试,积极推进直管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建立人才教育培养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四项基础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首接服务制”“三调联动机制”等,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政务环境。

(三)两年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巩义市自省直管以来,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科学谋划,采取有效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1.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73亿元,比2014年增长9.1%;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0.49亿元,增长8%,居全省10个省直管县(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5.2亿元,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5.5亿元,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8.3亿元,增长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5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5元,增长10.1%。

2.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呈现新的亮点

不少工业企业主动探索转型之路,豫联集团按照高端化思路拉长产业链条,投入巨资倾力打造代表世界铝板带加工最高技术水平的德国西马克2560mm宽幅铝合金加工项目,在国内外市场占据有利地位;明泰集团通过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铝业汽车轻量化项目建成运营,并且成功进入高铁机车制造等高端领域;鑫泰铝业投资26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通过以商招商方式引进浙江等地12家企业入驻,建成后可消化本地铝带箔产能30万吨;永通特钢高强不锈结构钢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4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认定为国际首创;人民电缆、科海重工等35家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企业认定备案。现代服务业出现较快发展势头,加快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嵩顶滑雪度假区、龙腾梦幻谷健康养老、竹林长寿山养老度假区、山怀村生态旅游项目等健康推进,伊洛河新兴产业带建设有序展开,乡村旅游发展不断壮大,获民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达到3个,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现代农业效益稳步提高,“西芝回鲁”优质粮、百里邙岭林果业、黄河滩区高效农业、南部山区特色农产品等4个十万亩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汇鑫农业“薰衣草景观”获得农业部“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小相野菊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国际茶博会“中国名优茶”金奖。

3.城乡面貌持续改观

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2%,比2010年提高6.6个百分点。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顺利通过复审验收,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同时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心城区的城市交通和生态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大峪沟镇民权村、小关镇水道口村入选美丽乡村试点。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和示范村创建全面开展,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市)。

4.维持社会稳定取得突出成效

针对前几年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纠纷等引发大量信访、群访等严峻形势,巩义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深入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全面加强信访信息化建设、扎实做好信访事项满意度评价工作、全力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四大班子领导实行重大案件承包责任制,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依法妥善解决。特别是2004年7月以来,全市信访量同比下降21%,赴京非访同比下降61%,并且在各级“两会”、“9 ·3”大阅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合组织峰会郑州会议等重要敏感时期,北京、郑州未发生来自巩义的干扰,全年没有因信访问题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5.社会事业建设有新的进展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十件实事”工程,全年民生领域累计支出34.8亿元,增长10.5%。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深入实施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工程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151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80人。最大限度整合、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扶贫搬迁和10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6.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分别编制完成了城乡总体规划、旅游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聘请省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编制了“十三五”规划。山水宜居城、现代工业城、历史文化城的美好蓝图逐渐清晰,实现路径更加明确。特别是“跳出河南看巩义”,借智高端智库积极谋划“郑巩洛一体化”和巩东新区建设,从更高层次上理清发展思路。

二 当前巩义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对于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较重的巩义来说,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显现,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结构调整步履艰难;新兴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服务业比重低,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仍然比较缺乏,不少行业大而不强;工业重化工特征明显,资源环境压力大,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新型城镇化步子缓慢,金融环境建设落后等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大

巩义一直是河南省县域工业强县,工业产业主要是煤电铝、耐火材料、钢铁、净水剂、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下滑、劳动力和运输成本增加、融资困难加剧等因素影响,不少民营企业停工停产,有的因缺乏转型和创新能力没有市场而关门,有的因缺乏生存竞争力而被迫停产,有的负债过高无法经营而停工歇业,有的因参与非法集资等活动资金链断裂被强制关闭,等等。到2015年底,整个铝工业行业56家企业开工率不到70%,普通板带箔生产企业达产率不足,订单比上半年减少20%左右。耐火材料行业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125家,占总数的28%,停产168家,半停产151家。陶粒砂行业只有20%的企业在生产,在开工的企业中,产能发挥率也不足60%。电线电缆行业普通线材生产企业停产40%,剩余60%的企业除了人民电缆、宇辰电缆、三星电缆、迅达电缆等规模较大企业开工率在80%以上,其余的企业几乎都是开开停停,开工率只有60%左右,大量企业处在半停产状态。

(二)发展后劲不足

工业一直占据巩义经济的主导地位,但是现有铝及铝加工、耐材、钢铁、陶粒砂、电线电缆、净水剂等传统工业产品层次低,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产品少,加上产能过剩严重,进而导致行业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另外,现有产业的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在工业型材、航空用型材、交通、军工等用高端领域,几乎没有形成成规模企业,缺乏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全市2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工业中的占比较小,对全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经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3D打印等国家倡导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县域还很难落地。巩义和其他县一样,目前还缺少产业链长、牵动力强的标志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短期内新兴产业很难形成产业集群,很难对经济总量增长形成有效支撑。

(三)招商引资成效不够明显

近年来,巩义在招商引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先后引到了建业房地产、兴元大峪沟坡地太阳能、嵩顶滑雪场等较大项目,但总体上看,由于经济实力、现行政策、管理体制以及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其对外开放程度明显落后于郑州周边县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市上下整体上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视不够、氛围不浓,缺乏通过招商引资打基础、添后劲、调结构、增活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为巩义企业多,经济总量大,招商引资没多大必要,持这种认识的人比较多。二是项目储备不足、层次不高、论证不充分、缺乏吸引力,部分乡(镇)和部门招商干部存在对储备项目底数掌握不清、情况不明、走过场的问题。三是招商手段不多、办法不新,对接不精准,不能将招商引资与当地产业布局规划紧密结合,无的放矢、劳而无功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四是引资结构不优,引资水平不高,对于高新技术项目、产业链长的项目、500强企业以及开放型创新型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少。五是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多,落地少,资金到位率、开工率低,项目推进缓慢,个别项目甚至出现开工就停工;少数部门服务不到位,办事环节多,协调难度大,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四)新型城镇化步子缓慢

省委、省政府提出,巩义要充分利用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机遇,激活城镇化发展潜力,着力推动城镇化提速提质发展,尽快形成具有50万城市人口的地区副中心城市。然而,由于巩义产业布局分散,大、中、小工业企业基本上都建在乡(镇)和村,吸纳了较多人口在乡村就业,使中心城区难以实现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本的集聚,人口向市区集聚水平低。到2015年底,市区人口只有32万人左右,而且近几年几乎没有增加。既不利于土地和资源集约利用,也难以充分带动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巩义逐渐融入郑州都市区的大背景下,新城区人气不旺,老城区的发展也逐渐落后于发展的需要。调研中干部普遍反映,10年前冲破阻力规划建设行政新区,8年前强力美化伊洛河两岸,在巩义城市发展史上意义重大,而近几年提出山水宜居城建设缺乏实质性举措。

(五)服务业发展滞后

2015年,巩义市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4.5%,低于工业比重29.2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二、三产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比较突出。并且,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仅为16%,尚未形成引领区域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业的核心产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一些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投入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南部山区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潜力巨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青龙山、慈云寺、康店镇康南村等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和修复以及康店明清文化、站街唐文化等名镇建设开发规模偏小,没有形成文化品牌、旅游热点及文化吸引力。此外,缺乏品牌景点的塑造和宣传,尽管有康百万庄园、北宋皇陵群、杜甫故里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洛汇流处,但是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和加强。

(六)财政增收难度加大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持续放缓。2015年,全市财政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与郑州的其他5个县(市)比,巩义市的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排名靠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税收总量位居第3位和第4位,分别比第1位的新郑市少21.9亿元和22亿元;年度土地供应量排名在末位,比第1位的中牟县少11619.4亩。与全省直管县(市)比,巩义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位居第6位、第4位和第7位;年度土地供应量仅高于固始县、新蔡县,比第1位的长垣县少3241.5亩。在目前经济难以强势复苏的形势下,受结构性减税、房地产税收增长乏力、后续一次性税源减少等因素影响,巩义市的财政增收压力还会逐步加大。而在日子好过时,巩义形成了较大财政支出盘子,可以预计,今后若干年,巩义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财政困难期。

(七)固定资产投资乏力

一是受电解铝、耐火材料、钢材等传统产业持续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影响,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投资的意愿减弱,2015年全市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9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了5.4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继续放缓。2015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9.73亿元,比上年下降27.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低速增速长。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7.64万平方米,增长6.7%,增幅回落8.5个百分点。三是新开工项目减少。全市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148个,比上年减少35个,下降19.1%。特别是国家实行PPP投融资新的体制机制以后,巩义新投资项目少,在建项目和储备项目接续不好,项目的补充跟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档”,将直接影响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

(八)投融资体制机制严重不适应

一是金融资本体量偏小,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承载需求不匹配。2015年,全市在推进“三城”建设中谋划实施产业项目需要投资473亿元,“九横十纵”多层次快速化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和“一带三城四点”等248项新型城镇化项目实际完成投资只有61.3亿元。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需要从市场融资300亿~500亿元,但最终很少形成实际投资,难以承载经济超常规发展。二是金融资本结构单一,与实体经济差异化需求不匹配。其中,铝加工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生产经营中需要大量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必须依靠银信部门大量信贷资金的支持。自2013年下半年至今,受铝加工行业不良信贷影响,银信部门对铝加工企业进行抽贷,巩义市铝加工企业融资渠道受阻,仅米河镇6家铝加工企业就被抽贷2.6亿元,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不得不减少订单、压缩产能。在回郭镇,顺源铝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由于之前相关企业互相担保,十几家银行都来抽贷,一下子使多家企业陷入困境。自2015年以来,光伏行业虽有回暖迹象,但由于行业仍处于整合期,过剩产能还没有被消化掉,银信部门对其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只收不贷,只缩不放,导致光伏企业融资困难。三是民间借贷市场盛行,与建设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匹配。很多企业为缓解资金难题,不得不转向同行拆借和民间借贷,高息借贷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财务成本,吞噬了企业利润,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此外,复杂的经济形势、融资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对银行抽贷的做法,也使部分生产经营形势好的企业,对下一步扩大投资持谨慎、观望态度,发展后劲未能全面激发。

三 造成当前巩义发展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巩义经济发展的放缓、综合排名的下滑是由多方面原因综合造成的,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因素、管理体制不顺、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干部精神状态不振作等,是众多原因共同制约着巩义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全国性经济下行带来的外部市场因素

自金融危机以后,国内外都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不振的情况。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增长速度放缓,下游相关的钢铁、煤炭、电解铝、玻璃、耐火材料等行业需求量大幅下滑,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而巩义的产能过剩和全国的情况完全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巩义传统的铝制品和耐火材料行业同步出现了需求不足、缺少订单的情况,不仅如此,前些年巩义引进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行业不景气、产能过剩的情况。在这样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多数企业缺乏超前谋划新产品、新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巩义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2012年以后巩义工业的增速已经下滑到10%以下,2014年最低仅增长1.3%,外部市场因素是拖累巩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主要领导不稳定等导致对经济下行缺乏战略应对

由于巩义长期处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第一县的位置,因此巩义的主要领导干部选配标准较高、相对能力较强,在主政巩义之后便纷纷走上更高一级的领导岗位,因而巩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省里锻炼更高层次领导干部的地方。然而,在过去的10年中巩义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频繁调整也给巩义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2006~2014年,巩义换了5位市委书记,中间3任市委书记的平均任期在两年左右,这就直接造成了巩义市整体发展思路变化太快,干部队伍对巩义发展的思路不清晰。与此同时,由于2011年实施省直管体制变换等多种原因,这期间巩义市市长一人在市长的岗位上连续工作了9年,曾经和5位市委书记搭过班子。在市委书记频繁调整的情况下,市长接任不了书记又不能及时调整,造成工作开展比较被动,在干部中的威信难免有所降低。此外,市委书记频繁变动导致巩义全市上下干部调整工作多年没能有效进行,未能确保年轻有为的干部及时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去,干部队伍积极性受到长时间压抑。总体上看,近年来巩义市整体干部群体表现出发展思路不清晰、缺乏整体谋划、工作积极性不够、干部精神状态不振作等,导致党委和市政府对经济发展下行压力缺乏超前有效应对。

(三)对实行省直管表现出“体制不适应”

2009年,河南省开始在10个县(市)实行省直管县(市)试点工作,到2014年1月1日,开始实行全面省直管(市)体制,目的是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省里能够直接了解基层发展情况、直管县(市)获得更多体制机制创新权限等。然而,巩义市的干部群众普遍对省直管县(市)体制的背景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引导教育,缺乏思想统一,表现出了一些特有的“体制不适应”。由于巩义过去隶属于省会郑州市,并长期处于全省经济发展第一县的位置,干部到巩义干几年,基本上都得到提拔或重用,加上省会郑州市经济实力强,对县(市)的支持大,带来的机会多,给巩义财政支持还有更多倾斜,每年来自于郑州市的资金、项目支持较多,而省直管以后,省有关部门普遍认为巩义是经济第一县,不应该与穷县争利益争好处。所以在实施省直管以后,巩义干部群众中间没有感觉到被省直管的好处和“自豪感”,没有利用省直管的优势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反而感觉在脱离郑州市以后“吃亏了”,影响了巩义的发展,认为郑州航空港区建设、郑州国际商都建设、郑州“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等都跟自己没了关系,巩义不再成为省会郑州市的一部分了,郑州也不再从政策、交通、财政等方面支持巩义了,即便现在还有一点支持也只是看面子。此外,省直管以后,巩义市的组织、干部关系和郑州市脱离,干部安排使用直接对省里,尽管省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作为体制问题难以突破,广大干部认为交流任职和晋升、提拔的机会变少了,包括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大多数现职干部都感到看不到个人发展进步的希望,相对存在明显的意志消沉现象。所以,提高巩义各级干部对省直管体制的思想认识十分紧迫。

(四)长期形成的资源型经济路径依赖影响产业转型升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巩义市抓住我国重工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铝、耐材、钢铁、陶粒砂、净水材料、化工化纤、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扩张,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然而,最近几年在国内外需求下滑和产能过剩的宏观环境下,面对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关门企业较多的现状,巩义各级党委、政府、干部以及企业家,由于长期受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思维影响,缺乏认清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意识,普遍认为产业低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熬过冬天就好了”。认为政府也不要过多干预,过几年形势就会好起来,目前持这种思想观点的同志仍比较多。不少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缺乏对于企业可能长期面临困境的思考和准备,产生了资源型经济的路径依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巩义产业的转型升级。

(五)在家门口创办“社队企业”的文化习惯影响发展方式转变

巩义经济起飞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社队企业”,农民纷纷在家门口创办工业企业,其中以回郭镇为代表,在60~70年代就开始发展集体企业,多年来乡镇企业的不断壮大带动了巩义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巩义形成了以乡村企业为主的独特发展模式,并相应形成了巩义特色的经济发展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这在一定阶段是一种文化和经济优势,但是随着市场形势变化,这种文化习惯又反过来制约巩义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巩义产业的转型升级。河南省委近年来提出的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化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思路大多在巩义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进。比如,巩义有两个主要的产业集聚区,一个是由回郭镇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形成的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表现出很强的自发性;另一个是以豫联集团一家龙头企业为主的豫联产业集聚区,表现出很强的一企独大性。在其他的乡(镇)还分布着大量的中小工业企业,导致产业分布太散、缺乏总体规划。不少人认为这种分散在乡村甚至山沟里的发展就是巩义特色,没有必要促进集聚,但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近几年,大量巩义企业离开巩义到郑州高新区、荥阳产业集聚区、温县产业集聚区、偃师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现象表明,巩义众多企业还是希望甚至迫切需要在巩义也要有真正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区。但是,至今仍有部分干部认为巩义的企业都喜欢在村头上、山沟里办,干部的认识落后于发展的需要。

(六)对企业和企业家亲近感与亲和力不够

近年来,巩义一些企业家在发展出现空间、市场等困难以后,纷纷离开巩义到外地投资,在邻近的温县、偃师、荥阳,以及省外的上海、西安,都有大量巩义走出去的企业,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巩义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巩义隔黄河相望的温县,形成了一个几乎是专门吸引巩义企业的产业集聚区,这个在过去5年里形成的产业集聚区,已经有170家工业企业,其中有79家来自巩义,总投资额超过了100亿元。在巩义做不大、施展不开的企业,不少都到了温县产业集聚区。当然,巩义企业到外地发展形成溢出效应,对全国全省经济做出贡献,从全局上看也是好事,但是从巩义自身发展来看,也能发现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方面巩义近年来土地指标和发展空间不足,一些重要的交通道路多年不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区,政府又没有主动到周边谋划“飞地经济”,致使企业家改善发展环境的愿望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也和巩义长期形成的发展理念有关,由于巩义拥有7000多家企业,巩义人普遍认为不论是多几十家企业还是少几十家企业没有多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多了不珍惜、企业走出不劝阻、外地企业不需引”的思维共识,党政领导干部对一般企业联系不密切、不直接,因为企业太多了。面对本地企业家到外地投资的现象,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缺乏积极的挽留措施,也没有采取“飞地经济”、联建园区等方法留存税收收益。有一位企业家含着泪说,在企业形势好时,能给政府缴纳很多税时,各级领导经常来企业,给荣誉、给戴大红花;而企业遇到困难、企业日子过不下去时,想见个领导都很难。

(七)机遇意识和项目意识不强

近年来,巩义发展速度的放缓也和前些年机遇意识和项目意识不强有关。尽管巩义位于郑州和洛阳两大中心城市中间,然而距离两个城市都有80公里左右的距离,巩义对于如何借势郑州和洛阳来谋划项目,怎样融入郑州和洛阳产业体系,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想法和出路,对于如何利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发展产业和项目也还缺乏有效探索。近年来巩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南部山区、宋陵和杜甫等元素搞开发,但是项目建设还没有形成品牌和收益。巩义乡镇经济长期处于领先位置,又地处山区,对“互联网+”等发展认识不足,巩义一企业家在郑州经开区投资并形成全国工业企业界知名的“世界工厂网”,而巩义市许多领导同志和工业企业还不知道。总的来看,缺乏项目意识、创新意识和“互联网+”意识,已成为制约巩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 巩义遇到的问题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

通过对于巩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感到当前巩义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巩义独有的问题,有许多是河南省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发展创新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是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严峻挑战

巩义过去长期作为河南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其发展模式是具有典型性的。可以说,巩义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工业经济基础优势,通过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推动了地区工业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代表。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在产能过剩、能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负载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传统发展方式已经过时,过去的发展优势逐渐丧失,外部市场挤压越来越严重,使县域资源型经济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了。然而,由于长期形成的路径依赖,以及干部和企业家中间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对新的发展潮流、趋势和信息不敏感,能力和素质不适应,在发展动力转换、经营方式转变、技术创新等方面应对不足,使得企业发展转型越发困难,从而使县域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二)与创新发展不适应是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

面对新常态、新挑战、新要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必须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但是河南省县域经济普遍不适应这一新形势。一是过去的粗放式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挤占了发展空间,作为体量较小的县域经济来讲,要较快实现产业创新发展,从土地、财力、技术、环境等方面来讲都不现实。二是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主要依赖于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然而,县域经济在吸引高端人才、获取先进技术和信息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人才普遍更倾向向条件优越的大城市集聚。三是县域经济发展初期的企业家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思维较粗放,在长远发展、经营转型、技术创新等方面眼界不高、考虑不足。总体来讲,县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在面临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时,还存在着深层次矛盾。所以,巩义市目前只有少量的企业在创新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子。这就要求我们对县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更加保持清醒的认识。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需要提升对省直管县(市)改革的认识

省直管县(市)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减少行政层级、提升行政效率、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自主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就巩义发展现状来看,不少干部群众对于省直管县(市)带来的优势认识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消极情绪。总体上看,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作为党的十八大前启动的一项单项改革,虽然有一定正面作用,但是造成思想认识、干部管理等方面不稳定,政法以及公安技侦等方面出现混乱等负面作用也不可小视。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全国所有的县将走向平等、普惠、一视同仁,省直管县(市)的优越性会越收越窄,省一级在政治体制特别干部任用方面的自主权已基本没有。河南省下一步要继续深化这方面改革,就必须进行更深入系统细致的研究,真正说清楚县域如何利用省直管的机遇和优势,通过哪些自主权的扩大来创新发展方式,推动试点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在干部群众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统一认识,努力将省直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县级党委必须坚定不移把省委精神落到实处

近几年来,省委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和思路,比如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推进商务中心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这些都是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结合河南省发展实际做出的,具有“承天接地”的作用。巩义长期处于河南县域经济的排头兵位置,工业基础好,是全省发展的典范,而且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但由于对自身发展路子的过于自信,巩义在落实省委发展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开放创新等方面精神时,更多考虑了自身的特点和现实情况,对省委精神理解不深、抓得不实、推进不力。发展形势好时贯彻省委精神不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了,现在大潮一退,问题看得清清楚楚,在面临新常态下诸多发展压力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巩义过去这些年对省委精神的贯彻总体上沿着惯性推进,没能真正吃透省委精神做好转型发展的超前谋划工作。推而广之,对于全省县域来说,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存在必须把省委精神学好吃透,坚定不移而又创造性地把省委精神落到实处的问题。

(五)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强化项目意识

无论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最终都要归结到项目的投资建设上,表现在具体项目的落实上,脱离了项目空谈转型发展,无异于纸上谈兵。新郑市近年来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项目推进周例会制度,集中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召开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问题,保证了项目按时间节点要求顺利推进;汝州市以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中心,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完善重大(重点)项目联审联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为项目建设成立推进小组、进度质量督察小组、问题服务专员等,都可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中可以借鉴的经验。2016年,汝州市提出在建项目100个,新开工项目100个,论证储备项目100个的目标要求,以项目为中心配置财力和人力资源。特别是在巧妙运用PPP投融机制上形成了一整套办法和对策。现在有些县域经济发展缓慢,速度下行,大多是由于项目意识不强缺乏超前谋划造成的。

(六)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发扬滚石上山精神

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巩义为代表的许多县域经济发展走入了困境,部分干部和企业家在困境中也表现出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和不振作。然而,越是面对困难的发展局面,越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要积极谋划转型、积极解决县域经济中的发展难题。河南有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利用这样的精神财富在县域经济内营造政治优势,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科学的态度谋发展、以昂扬的斗志搞建设,破解发展难题,营造发展环境,从而激发民间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逆势转型,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实现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近两年兰考县面貌变化十分明显,除了特有政治优势之外,县委把广大干部精神振奋起来,各级干部日夜苦干、拼命工作,从而使大项目纷至,脱贫攻坚加速、城乡面貌改观。巩义现在就迫切需要学习兰考各级干部拼命工作的精神状态。

五 对巩义市转型发展的若干建议

总体上说,巩义发展速度下滑问题是客观经济形势造成的,也是历史积累的,解决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给巩义一段时间。调研组针对当前巩义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十三五”、认真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及相关规划基础上重点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市委领导核心作用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巩义市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针对巩义实际找准症结把准脉,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巩义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第一,要在全市上下增强危机意识,发扬滚石上山精神,丢掉幻想,再创辉煌。当前巩义面临的发展问题,不是周期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好日子、好形势靠等是等不来的。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发展理念,吃透“新常态”深刻内涵,吃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精神,真正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处置僵尸企业、推进创新发展等方面迈出大步子。第二,市委要发挥好“牵头抓总”指挥部的作用,有效整合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的力量,将城镇经济、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巩义市发展要务按照四大班子划分若干领域进行具体分工,共促巩义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良好氛围的形成。第三,市委书记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主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为巩义市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要针对干部工作遇到的新形势、新体制,努力创造新机制,通过不断的动态调整,将精兵强将配置到发展第一线,用真抓实干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为巩义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第四,为引导全市广大领导干部跳出传统思维、工作习惯和既有经验,更好地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市委要从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入手,分批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积极主动到发达地区和先进县(市)考察学习,定期集中党员干部谈认识、找差距、明方向,努力营造加快发展、克服困难、再创辉煌的精神状态。第五,着手建立起“务实管用”“能上能下”的干部激励机制,将政治过硬、群众认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拥有真才实绩的干部选出来并推上去,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局面,进一步激发广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

(二)以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视野理清巩义发展大思路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这是指导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经验,又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努力方向。巩义市经过过去几年的努力,进一步明确了省直管体制下发展方向和定位,提出了建设“山水宜居城、现代工业城、历史文化城”的“三城”定位,并且聘请有关规划机构对“三城”发展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都为巩义“十三五”和更长时期发展明确了方向。但是对照中央确定的新发展理念,结合调研过程中不少干部提出的中肯意见,调研组认为巩义的发展战略定位还有进一步丰富、拓展、提升的必要。巩义作为郑州和洛阳两个大都市之间的县级市,谋划长远发展战略必须把牵手郑州和洛阳发展特别是融入大郑州都市区放到更加突出地位。郑洛工业走廊已经成为河南最重要经济带,在国家重视中原城市群、郑州航空港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省会郑州市建设大郑州都市区,建设现代国际商都,建设国际临空大都市的背景下,郑州市的发展空前强劲,产业扩展努力方向十分清晰,郑州正处在全国最快速发展城市的前列。巩义市虽然实行了省直管,但绝不能受直管体制影响而追求自我独立发展,过分看重直管因素追求自主建设“三城”,这样有可能使巩义落入“直管陷阱”,盲目与郑州和洛阳平起平坐、自成一体、封闭发展,反而不利于巩义发展。其实巩义目前遇到的困难,巩义与新郑、中牟、新密以及荥阳在发展速度上差距的拉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表明巩义正在失去努力方向。巩义必须吃透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必须把巩义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省特别是中原城市群、郑州航空港、大郑州都市区发展一盘棋中来谋划,不受省直管体制限制,积极主动融入郑州都市区,积极主动对接郑州向西发展,积极主动融入郑州航空大都市,参与郑州产业分工,接受郑州产业辐射。向东牵手郑州,向西牵手洛阳。只有这样巩义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努力方向才能清晰和持久。

(三)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县域工业领导水平

传统工业既是巩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也是当前面临难题的重要掣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巩义市保持发展势头的迫切要求。巩义市需要进一步强化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意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表率和排头兵”。第一,要牢固确立经济越是转型、企业越是困难越是需要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思想意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的改革原则。总体上看,巩义市各级干部和政府部门,对市场决定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的认识都比较到位,但是对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认识还有待提高。第二,市委、市政府要珍惜产业、关心企业、关爱企业家,建立稳定的领导干部分工产业、联系企业机制,经常赴企业调研,组织企业家座谈,及时掌握产业发展的动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摸清底数、有的放矢、企业主体、政府协调、分类施治、一企一策为原则,组织实施“企业脱困工程”,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奖补、协调金融支持、优化市场环境等措施帮助企业脱困。第三,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招商引资的认识,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加速推进产业国际化战略,开拓有巩义特色的招商引资之路;要把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以原有产业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明确引进项目努力方向,要把铝工业轻量化、终端化、高端化作为战略重点,与汽车工业、高铁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紧密结合,实现以铝代钢的跨越。第四,积极实施“回归工程”,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激发外出企业家返乡创业的热情。按照“政治上给荣誉、精神上给鼓励、政策上给支持”的原则,建立回归创业的机构和制度,搭建回归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外出在上海、西安、郑州、甘肃及周边其他县(市)的企业家和成功人士以总部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和在市辖区范围内投资创办新企业等方式回归巩义,为巩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第五,将产业集聚区战略落到实处。应当加大巩东新区开发力度,真正开辟具有实际意义的、能够为巩义新办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空间的产业集聚区。要持续加强产业集聚区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围绕产业定位设置合理的门槛标准,实行激励性政策,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新办企业向重点产业集聚区集中。

(四)探索具有巩义特点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巩义在河南的地位十分突出,也十分优越,刚好位于郑州和洛阳两个大都市区正中间,巩义必须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第一,要抢抓“十三五”国家重点支持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推进“郑巩洛一体化”发展作为巩义城镇化总战略,积极谋划全域城镇化。刚刚通过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把中原城市群作为重点扶持的五大城市群之一,而郑州和洛阳之间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目前郑州建设国际商都和航空大都市的步子日益加快,发展脚步向西已到了荥阳和上街,而洛阳向东发展呼应郑州的脚步已到了偃师,巩义必须认清这一趋势,不要封闭起来自成一体搞城镇化,必须以大战略、大思维、大趋势思考巩义城镇化问题,把“郑巩洛一体化”作为一个大战略,一手牵郑州,一手牵洛阳,按照全域城镇化新理念推进巩义的新型城镇化。第二,认真落实城乡战略规划,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合作等方面着手,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打造辐射带动力强的增长极。新城区建设要加快商务中心区、现代商贸区、生态宜居区等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商业、绿地、景观、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增强新城区商气和人气的集聚;老城区建设要从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出发,制定实施合理的城市更新规划,以城中村、危旧房为重点加快推进老城区集中连片改造,迅速改善老城区城市环境与面貌。对于镇区建设,鼓励其在符合全市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完善镇区服务功能,改善镇区人居环境,提升镇级城市化水平。第三,借助城区中心河流伊洛河水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围绕“水”字做文章,通过伊洛河治理、伊洛河景观带提升等系列工程,以项目带动在伊洛河巩义段沿岸打造集生态环保、旅游度假、文化创意、购物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生态城市,以此提升巩义城市形象及品位,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第四,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积极把握多规合一的历史机遇,突出山水文化特色,突出人文内涵营造,突出智慧便民服务,突出城市水循环系统建设,以科学规划引领巩义城市建设,有效增强城市治理能力、化解各类“城市病”,将巩义建设成田园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要按照全域城市化理念,对“郑、巩、洛”东西方向上所有的乡(镇)按照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区“组团化”发展模式进行科学规划,提升档次和品位,要强力打通郑洛之间多条快速通道,整治沿路村镇环境,提高生态廊道建设水平。按照中原城市群现代化大都市标准提升沿线镇区发展质量和标准。第五,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坚持“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强化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落实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村人口最大限度向城镇转移,构建完善中心城市、城镇组团、新市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五)高度重视巩义特色农业发展

农业在巩义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因而长期受重视不够。但是,最近几年巩义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表明巩义农业是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茁壮”的产业。特别是在工业资本面临转型升级,许多企业和企业家找不到投资方向,很有可能转投农业的背景下,巩义要高度重视对农业现代化的引导和扶持。一是要明确巩义农业为郑州和洛阳两个大都市服务的努力方向,发展面向都市市民需求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大力吸引工商资本进军农业,使农业领域成为承接工商资本转型升级的广阔舞台,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土地流转扶持力度,努力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三是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把农业发展与旅游、休闲、养老、观光以及文化创意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效益农业、高品位农业,不追求一般的粮食产量。四是把农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提高农产品档次,提高农产品清洁、包装、配送等服务水平,扩大农业服务性就业。五是促进农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财政、金融和其他工商资本扶持,帮助、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把特色农业发展作为组织贫困农户摆脱贫困的主渠道。

(六)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

坚持把优化金融环境作为促进地区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强化金融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第一,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组织开展专门的教育培训活动等,向群众广泛普及金融知识,增强全民现代金融意识和融资意识。第二,通过治理整顿地方性金融机构,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规范民间借贷融资,加快淘汰过剩产能,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和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土地资源等手段,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性金融风险;要认真总结过去几年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经验,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业、社会开展广泛的教育,形成避免非法集资现象再次发生的社会环境。第三,政府要关心支持企业发展,除了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和出台金融扶持政策外,还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推介力度,助推银信部门和企业、园区的对接。第四,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以积极态度对待PPP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棚户区改造资金等众多领域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性资金和社会性资金,通过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巩义发展,并为企业创造市场拉动力量。要适应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的新要求,积极为企业转型升级争取更多的上级财政资金支持。要对所有政府性债务进行归口管理和总量控制,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通过有效融资和扩大投资,支持和拉动经济有效增长。第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政策,化解市政府债务的局部风险,建立起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发挥好债务资金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七)着力形成以项目为抓手的推进发展机制

坚持项目带动,推进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在全市上下确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推工作就是评价项目,看干部要注重考核项目,想未来就是着力谋划项目的工作思路,着力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推进发展工作机制。第二,以交通水利为重点,适度超前谋划一批对巩义长远发展有战略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打造“九横十纵”的大交通路网,快速打通巩义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有效改善“掐脖子”地段的通行条件。要发扬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和南水北调精神,与洛阳市密切协作,把小浪底水库丰富的水源引到巩义,彻底解决巩义缺水问题,把巩义市变成一座水城。加快推进坞罗河水源地治理等水源工程、伊洛河流域(二期)等防洪排涝减灾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构建与小康社会基本适应的现代水利支撑体系,快速提升巩义的城市承载能力。第三,依托郑州和洛阳的优势资源,推动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谋划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健康巩义”,促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养老等公共服务业发展。第四,巩义大量土地为低丘缓坡浅山丘陵,可开发利用荒坡荒沟丘陵土地达3.86万公顷。要系统总结、大力推广兴元新能源科技公司利用大峪沟镇大片向阳荒坡发展光伏产业的经验,以及北山口镇利用凤凰山坡地打造梯田式耐火材料产业园区的做法,以科学规划引领全市各地用好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积极争取开展低丘缓坡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试点,扩展有巩义特点的产业集聚区,以破解全市建设用地资源匮乏、发展空间紧张的难题。第五,强化项目谋划意识和各类项目库建设。巩义市要从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将迫切需要向中央和省里争取的政策支持、迫切需要与郑州和洛阳协调对接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不断梳理出新的项目,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及时向各自对口的国家部委、省直部门进行汇报,积极与郑州市和洛阳市的相应部门沟通,争取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持和倾斜。第六,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与发达地区、与郑州市和洛阳市的科技合作,加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载体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新的产业项目,推动“巩义智造”发展。

(八)大力推进“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发展

把推进“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作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制订实施“巩义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电子商务体系建设,促服务业加快发展。组织学习推广世界工厂网、上海世邦的创新理念和商业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脱困;高度重视传统服务业发展,规范提升商贸业、餐饮业、住宿业等,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持续提升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的多样化需求;大力支持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引导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充分发挥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树立“全域旅游”理念,以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和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构建“一心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推进文化、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体育等一体化发展,把巩义建设成中原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九)着力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

巩义市拥有一支勇于创业、勇于创新、永不满足、永不向困难低头的企业家队伍,这是巩义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巩义的希望所在。但是也要清醒看到,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巩义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适应问题十分突出。全面提高现有企业家队伍素质,培育新生代企业家群体,已成为巩义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第一,高度重视巩义现有本土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引进国内外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来巩义讲课或担任创业导师,组织本地企业家赴国外或外地参加企业家论坛或商务之旅,进一步开阔巩义企业家的视野。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家创新发展、再次创业的积极性。第二,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治理体系改革和创新,引导民营企业从小业务意识过渡到现代企业观念,鼓励其加快发展方式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支持其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形成有利于稳健经营的产权、股权结构。大力实施“薪火相传”工程,高度重视“新一代企业家”的培养。通过加强政治引导、教育培训和组织宣传等手段,培养一支能于创业创新、善于经营管理、懂得感恩社会的新生代民营企业家队伍。第三,要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企业家。几十年来,巩义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企业家,在市场竞争的大风大浪中起起伏伏,他们的事迹和人生经历十分宝贵,是培养新生代企业家最鲜活的教材,是今后影响激励更多企业经营人才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和借鉴,巩义要把他们的业绩、贡献、经验、教训总结出来,记载下来,传承下去,使其成为巩义和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宝贵文化和精神财富。第四,围绕高精铝、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耐材、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领域,探索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选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制度,吸纳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和创新管理团队到巩义发展。第五,基于对全市人才和干部队伍的调研摸底情况,按照巩义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地制订硕博研究生、“985”和“211”工程大学毕业生引进计划、急需紧缺岗位人才引进计划等,坚持每年开展引进工作,吸引巩义籍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回乡扎根创业就业。第六,建立多层次表彰奖励和荣誉机制,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政策资金上扶持、在生活上创造条件解决后顾之忧,为优秀人才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密切与省直部门联系沟通

加大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有利因素的舆论宣传力度,引导巩义市广大干部群众克服不利思想障碍,充分认识到实行省直管有利于巩义市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市政府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权限,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主动利用好省直管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与省会邻近的区位优势,利用好省直管体制的优势,加快建立与省直各部门的联系沟通机制。市属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将迫切需要与省直部门对接、向省里争取的支持政策,及时向对口的省直部门汇报,争取更多、更及时的政策支持与倾斜;认真研究并真正吃透省直管县(市)政策体系,通过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将省管体制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巩义的发展优势,充分利用好扩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激发巩义市经济发展的活力;继续保持和郑州市密切联系,搭上郑州市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便车,努力融入省会郑州发展大格局,参与省会郑州市产业体系分工。

六 加强和改进省直管县(市)工作的若干建议

通过对巩义市自实行省直管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深入调研,使我们对巩义市自身面临的发展问题以及全省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同时也对河南省实行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以来遇到的问题和基层实际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建议省委、省政府和省直管县(市)有关部门,对2010年以来特别是2014年1月1日全面实行省直管以来省直管县(市)改革综合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河南省的直管县(市)改革试点工作。

(一)适时改进对省直管县(市)的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省里有关部门定期通报10个省直管县(市)发展情况,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GDP总量和增速,对巩义这样的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大的地方压力太大,建议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形成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要积极适应新常态,改进完善评价考核指标,引导县域发展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真正体现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直管后体制的变化和直管县(市)之间经济社会体量和基础的差别,避免一刀切采用横向比较的考核方式。应当更加注重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衡量判断县域经济社会事务在直管前后的成效变化。

(二)专门研究解决巩义市当下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由于没有了以往地级市的统筹谋划和帮带,与省里对接又存在困难,许多困难仅依靠直管县(市)自身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巩义市当前就存在企业大面积停产,企业贷款难、成本高和国有大银行对受限产业中有市场的企业抽贷、县域范围内特别是民营企业如何解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如何处置僵尸企业等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策衔接跟不上,而县直部门到省里办事职级差别太大,效果较差。建议省委、省政府借鉴兰考模式,充分考虑巩义在县域经济中所处地位和积累经验的重要性,在进一步加强省政府对省直管县(市)工作指导基础上,可以考虑向巩义派出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组或叫督导组,安排一位基层经验丰富的省人大或省政协领导担任组长常驻巩义市一个阶段,专门负责帮助巩义协调省级层面沟通对接问题,为加快推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积累经验。

(三)支持巩义市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政策应更加具体

建议将巩义市的铝工业转型升级列为“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的重大项目,帮助巩义市铝工业企业按照《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紧抓“以铝代钢”机遇,引进高端制造装备、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开展上下游产业对接,推进汽车轻量化、高铁轻量化发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与郑州市的汽车工业、高铁等装备制造业紧密结合,为巩义市强大的电解铝产能找到新出路,推动铝工业实现经济效益与节能环保双赢的重要选择。

(四)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市)扶持政策

推进省直管县(市)改革试验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扶优扶强,赋予直管县(市)大的管理权限、更大的发展主动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但从调研走访情况看,这些县(市)被省直管后,省里部分下放权限尚不到位、政策执行不到位,同时省辖市削弱了对其的支持力度,发展面临的双重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省里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省直管县(市)扶持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外,省级政府应最大限度下放行政审批权和经济管理权,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政府”。同时,根据经济形势不断给直管县(市)创造优惠条件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协调、产业政策、资金扶持方面。

(五)理顺省直管县(市)干部管理体制

完善省直管县(市)干部政策,引导省直管县(市)的干部预期,调动省直管县(市)干部积极性。实行省直管后,直管县(市)上面没有了原来的地级市架构,而省县(市)之间层级级差较大,县(市)内干部很难流动到省直部门或其他直管县(市)工作。干部晋升流动渠道不通畅,直接影响直管县(市)广大干部的出路,影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省委组织部、省委直管县工委虽然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但由于干部问题作为地方最重要的政治资源,在体制不顺的前提下,仅靠对一个一个干部的单项协调,难度越来越大,也影响了省级机构开展工作的权威和力度。直管县县(市)委书记虽参与原来省辖市的市委常委会,但在全面直管以后省辖市的市级常委会根本不研究省直管县(市)问题,形成了尴尬局面,协调干部更是不顺。这个问题已不能再久拖不决,对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是最大的无形障碍。

(六)稳定和适度延长省直管县(市)主要领导干部任期

前些年,巩义主要领导干部变动太快是这次调研座谈中大多数干部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建议规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同一职位应当任满一届,无特殊原因对未任满一届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调动。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职务的,在一个任期内一般不得超过一次。为了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发展思路稳定性,党委正职调整提拔以后尽可能由原行政正职接任书记。今后,在县域领导班子配备中,要尽量避免由于干部调整频繁、任期不稳而造成的施政理念短期化、施政行为浮躁化和干部政绩泡沫化问题,最大限度地稳定县治、稳定省直管县(市)领导班子。同时又要加快建立省直管县(市)领导干部与原省辖市的县处级干部稳健交流机制,增强和稳定干部的预期,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

参考文献

仲祖文:《选任制领导干部要保持任期稳定》,《人民日报》2010年6月7日。

张占仓主编《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丁同民、朱军主编《巩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邬晓霞:《多中心空间开发战略研究——以大郑州都市区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5期。

文雁兵:《“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得与失——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评估》,《阅江学刊》2016年第3期。

王婧、乔陆印、李裕瑞:《“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影响的多维测度——以山西省为例》,《经济经纬》2016年第2期。

薛瑞汉:《市县政府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16年第1期。

胡一航、刘桂芳:《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级评价——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河南科学》2016年第1期。

金碚:《总需求调控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经济日报》2016年5月5日。

朱光喜、朱燕:《地方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现状、原因与对策——基于广西市县两级主要党政领导职务任期的考察》,《中州学刊》2016年第2期。

(执笔:刘道兴 赵执 武文超 彭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