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来自改革后温台地区民间金融市场的证据
- 张翔
- 1491字
- 2020-08-29 03:40:41
十一 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8年12月17日,温州市商业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97〕 5号文件批准,在整合市区2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6家农村金融服务社和8家营业处(原资金调剂服务社)等机构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注册资本为2.90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持股1亿元,占34.42%,国有股占比超过50%(陈明衡,2008: 23)。
温州市商业银行开业时存款余额36.09亿元,贷款余额23.42亿元,资产42.79亿元,其中不良资产8.2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24.33%,非信贷损失类资产1.25亿元。到1999年末,该行存款余额43.35亿元,贷款余额26.07亿元。不良贷款继续暴露,不良贷款比例达28.85%。
200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温州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个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温州市商业银行的股本结构改造是综合改革的六大核心内容之一。
2003年7月,温州市商业银行进行第一次增资扩股,增发18.03万股,每股1.057元。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股温州市商业银行,股本金总数增加到4.7079亿股,新入股的民营企业持股总数达2.788亿股,持股比例达到59.2%。而财政持股部分核销组建前历年亏损挂账6289万元后下降到4050万股,比例下降到8.6%。
2003年,温州市商业银行乐清、瑞安、平阳支行开业,标志着温州市商业银行跨出市区。
2006年温州市商业银行完成了第二次增资扩股,增发48.6183万股,总股本从原来的4.7079亿股增加到10.0721亿股,每股1.065元;股本金总数达10.2318亿元。财政股股数为4619.502万股,占比下降到4.59%。
2007年9月温州市商业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5.5亿元定期次级债券,发行价格为固定利率5.5%,每年付息一次。发行后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合计达18.6780亿元,资本充足率为8.66%;核心资本为13.1780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11%,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2007年12月17日,温州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温州银行,并设立了衢州分行,更名和跨区域经营标志着温州银行已从地方性银行转变为区域性股份制银行。
至此,笔者介绍了温州市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金融服务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以及温州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图2-1是温州市上述“两社一会”历史演变的示意简图。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州市的民营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金融服务社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银座城市信用合作社和泰隆城市信用合作社资产状况良好,在路桥区的金融市场份额上力压国有行社,位列前茅,温岭城市信用合作社也业绩可观;其他部分城市信用合作社风险逐渐暴露。
2001年2月,台州市商业银行(以下亦简称“台商行”)正式开始筹建。2002年3月在台州市政府的主导下,银座城市信用合作社兼并了龙翔等6家民营城市信用合作社,剥离不良资产后组建了台商行。台商行注册资本3亿元,由台州市财政参股5%并吸收了10家民营企业参股。
图2-1 1984~2001年温州市“两社一会”历史演变示意简图
台商行开业时在全市椒江、路桥、黄岩、临海、温岭、玉环等地共设有42家分支机构,员工777人。台商行开业之初的存款余额为35亿元,贷款余额为29.86亿元,不良贷款3.5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76%。到2002年底,台商行的存款余额62.4亿元,比开业初增加27.4亿元;贷款余额40.70亿元,增加10.84亿元,分别增长78.3%和36.3%,不良贷款1.98亿元,比开业初下降1.5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4.87%,下降了6.89个百分点;全年上缴税收2998万元,实现利润2514万元〔根据《台州市金融志(讨论稿)》(内部资料)相关记录整理〕。
1995年后,国内许多城市开始在财政注资控股,合并所有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合作银行。但台州市在组建台商行时,暂时保留了当时比银座城市信用合作社经营规模稍小的泰隆城市信用合作社和温岭城市信用合作社的独立地位。
2006年7月,中国银监会批准泰隆城市信用合作社和温岭城市信用合作社分别改名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这是中国纯民营股份制城市信用合作社第一次独立地拿到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