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化景观的本质特征

“文化景观”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已普遍应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索尔(Carlo Sauer)早在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我们通常把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叫做文化景观佚名:《文化景观》, baidu2010-05-0610: 31: 30,互动百科-www. hudong. com/wiki/% 2011-11-02。。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它是山河、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池、炮台和陵园以及生物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

对文化景观需要正确的时空观,就是要承认它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文化体系的特征。“自然”是一切文化景观的物质载体和空间构成条件。“人文”是文化景观的作用机理。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由于民族的迁移,一个地区的文化景观往往是多民族“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y)过的、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地区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诸种要素的集合。

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一些具体实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氛围”。正如法国地理学家J.戈特芒所言:要通过一个区域的景象来辨识区域,而这种景象除去有形的文化景观外,还应包括无形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影响因素很多。1963年英国地理学家J. E.斯潘塞和R. J.豪沃思指出农作文化景观有六个要素:即心理要素、政治要素、历史要素、技术要素、农艺要素、经济要素。归根结蒂就是自然的客观因素和人的主观因素及其相互的作用。六要素是否发挥先进性作用,就看是否能保护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景观,传承具有美学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景观,创造有普适性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景观星辰:《论科学美及其美感》,百度网站发布时间:2006-10-25, 1: 44: 21,发布人:jpkjz。。泛指一切“文化景观”其道理也是一样的。

“文化景观”这一概念于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上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的重要性就是要求保护与发扬固有的文化景观。为了可持续发展,人们正在呼唤“文化景观”从历史中走出来,从烦躁中退回去,实现科学化、生态化、大众化、人性化、美学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