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走近“挑战杯”
- 张金山
- 1913字
- 2020-08-29 02:15:48
前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灵活就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更是强调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明确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
目前,高等教育开始普及化,各高校逐渐将保障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在对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进行研究时发现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企业衡量毕业生就职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不论是从国家发展角度,还是从毕业生职业发展要求角度而言,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十分必要,尤其是创新、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融合发展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因此,各高校也逐步开设创业就业指导课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园或创业基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日渐提升。
鉴于创新、实践相融合的理念,高校不断进行尝试。参与创新创业类比赛以及相应的实战模拟演练就是其中之一。从2000年创新、创业在中国高校萌芽到今日的蓬勃发展,十余年来各高校经历了从尝试到认同的过程,创新、创业在高校也慢慢被学生重视和喜爱。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基础上,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明确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这一重要建设内容,并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明确指出了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许多比赛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大多是基于主办者的主观目的,对于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缺乏有效的证明。在此背景下,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以及全国学联等机构支持的创新创业比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真正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中,这个比赛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书也因这一比赛应运而生。本书以吉林大学商学院参加创青春比赛的项目为例,各案例由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阐述,呈现了参加比赛的要求、过程和感悟,真正带领读者走近挑战杯、了解挑战杯。
本书的编写有如下特点。
1.案例真实可靠,全面具体,具有针对性
本书以吉林大学商学院参加创青春比赛的创新、实践和公益类项目为例,分别从三种不同类型的比赛中提炼做好挑战杯的要点,并结合参加比赛的感悟为读者提供一些比赛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快地融入比赛。
2.形式丰富活泼,信息量大
本书的编者主要将比赛的过程即从编写计划书到进行现场答辩完完整整地表达在书中,通过每章节理论与案例的结合真正做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既进行了创新意识的讲解又进行了实践的训练。因此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编者都力求创新,以理论和案例呈现与分析等方式,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
3.简洁明了,重在启迪育人
本书带领读者走近挑战杯,领略挑战杯独特的魅力,同时通过参赛者自身的感悟、收获,启迪读者创新创业。
本书立意较高,写作风格独特,内容真实丰富,体现了时代特色。编者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也能为有意愿参加挑战杯的朋友提供参考。
参加本书写作的有:张金山(第一章:了解挑战杯);马景惠、张亿萍、陈禹彤(第二章:千里之行,始于团队);杨婷婷、武志超、吴绮思(第三章:通往成功的“敲门书”);李帅、章晨昊、孟璇君(第四章:成败在于答辩);李玥蓉、张诗琳、鄂虹延(第五章:成长与收获)。
本书的编写源自吉林大学创新创业项目,感谢吉林大学李元元校长对本书的大力支持,并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吉林大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比赛的教师与同学对本书编写做出的贡献。
在此,谨向所有对本书的编写给予帮助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金山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