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近段时间,“互联网思维”开始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并成为各行各业谈论的焦点,在很多企业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时候,各行各业已经陆续走向了互联网化,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成长和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正在借助互联网这个跳板创新自己的产业模式和形态,大步跨进了“互联网+”的时代。

“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与各个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升级,并创造适用于新时代的新产品和新业态,构建起能够将一切都连在一起的新生态。

马化腾认为,在智慧民生的发展过程中,走“移动互联+民生应用”的道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适用于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一条新路径。“互联网+”与腾讯的发展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腾讯QQ和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分别达到了8.2亿和4.68亿,在互联网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腾讯为了在新时代构建新的商业生态圈,已经将业务的触角伸向了各个领域,医疗、房地产、金融保险、影视、智能硬件等几乎无孔不入,“互联网+”将成为腾讯发展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目标。

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冲击传统产业的业态,将信息通信技术融进传统产业之中,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广度上来看,“互联网+”正在逐渐渗透进第三产业,形成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新的产业业态,此外,“互联网+”也开始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进军,如工业互联网正在逐渐走进设备制造、能源和新材料等工业领域,创新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工业的转型发展;农业互联网也正在逐渐向生产环节渗透,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深度上来看,“互联网+”不再停留在信息传输环节,而是向下渗透进了产品的制造、运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同时互联网也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利用物联网将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和人连接在一起,实现全面的连接,从而推动产业链的开放融合,改革传统规模化生产模式,实现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新型生产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互联网+”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了传统产业的生产业态,减少了产业链的环节,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可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将信息通信技术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为更多有需求的群体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实现跨区域的创新服务,为有效解决教育和医疗等公共领域资源稀缺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地域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互联网教育将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上,可以让偏远地区或者三、四线城市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互联网+医疗”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到互联网平台上,不仅为民众就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更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和成长,如商务专车、拼车、二手交易、家政等服务领域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商务专车服务正在积极实践通过汽车共享的方式合理配置社会上闲置的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空车率,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和完善

支撑“互联网+”发展和实现的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

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完善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争取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追上互联网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

在数据基础设施方面,开放的公共数据成为实现相互连接共通的重要渠道,因而打破各个领域信息孤立的现象,开放公共数据资源是完善数据基础设施的必要环节,同时还可以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条件。

在标准接口的基础设施方面,生产服务标准落后以及相关接口的不统一是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跨界融合的过程中,很多行业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跨界融合的过程中由于接口不统一,出现了重复开发和开发效率低的问题。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业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数据显示:我国在2014年全年信息消费的规模达到了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到2015年年底,信息消费的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的比例将达到15%左右。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一款重要的移动社交产品,从2011年年初正式上线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系统,2014年由微信带来的信息消费规模达到了952亿元,占到了总信息消费规模的3.4%。为社会上1007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在将来微信仍然会呈现比较旺的发展势头,预计到2015年年底,由微信拉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将达到1428亿元。

移动互联推动智慧民生的实现

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使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移动互联网的气息,让人们的生活充满智能化,推动智慧民生的成长和发展,已经成为在互联网时代致力于实现的一个目标。而“互联网+民生应用”是新时代实现智慧民生开创的一条新道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平均每一个网民每天上网的时间长达3.7小时,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1个小时;从使用的层面上来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服务平台;利用这个服务平台,人们可以进行购物、娱乐、学习、医疗、理财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人们就可以轻松快捷地连接到网络,再加上智能手机操作的简便性,进一步降低了移动互联网使用的门槛,让更多的用户可以使用网络,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种更便捷的方式和途径。尤其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人们而言,他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增长见识和知识,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政府服务的重点也开始从管理方面转向了民生方面,微博、微信作为重要的信息平台,已经被政府部门广泛使用,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与公众沟通互动以及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网络宣传的效果,推动透明政府的建立。

现如今,很多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移动医疗、在线教育、打车软件等,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帮助传统产业重塑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如移动医疗充分利用了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服务窗平台,患者使用手机就可以完成预约挂号、交费、候诊、查询报告等医疗环节,既缩短了就医环节、节约了时间,又可以让患者省去排队等候的麻烦。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会有更多为人们提供便利的民生应用借助移动互联被开发出来,人们的生活也会愈加丰富多彩。

移动互联被广泛应用于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距离实现智慧民生和信息惠民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和障碍需要解决和克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在系统部署和迁移标准方面没有达成统一,使得很多搭载移动应用的系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人们还不能够准确理解移动互联服务民生情况,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还不够高。

因此,面对在实现信息惠民道路上的诸多问题,应该积极发挥全产业链上各方的力量,携手共进,在克服障碍的同时推动实现智慧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