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今,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两大热点,云计算应用的重点是让每个节点计算能力最大化,重在技术;而大数据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重在数据的效用最大化。

Oracle是数据库领域优秀的数据库软件,Oracle数据库软件用户多,市场占有率高。在许多行业,Oracle是用户的数据库首选产品。

为了适应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新技术潮流和趋势,Oracle公司于2013年将数据库从Oracle 11g升级到Oracle 12c,这里的c就是cloud(云)的缩写,Oracle 12c是基于云计算的、具有高可用性、功能强大的数据库产品。该软件一经面世就受到IT界的追捧。为了支持云计算,与以前版本相比,Oracle 12c在系统结构方面进行了彻底改变,Oracle 12c是一款高度集成的云计算平台,为企业数据存储和计算提供了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

本书以Oracle的最新版本Oracle 12c为例,系统地讲述了Oracle 12c数据库的概念、管理和应用开发等内容。全书结构合理,内容翔实,示例丰富,语言简洁。

本书对于Oracle 12c管理员和应用程序开发者,也有很好的学习和参考价值。该书不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本/专科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Oracle数据库课程教材,还适合作为各种数据库技术培训班的教材以及数据库开发人员的参考资料。

作者在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从事数据库教学和科研近20年,在Oracle 12c发布之前,作者在数据库课程教学和工程项目开发中使用的Oracle版本有Oracle 9i、Oracle 10g、Oracle 11g。2013年Oracle 12c发布之后,作者将Oracle 12c应用于数据库课程教学和项目开发,通过实际应用感觉到Oracle 12c比以前的版本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

本书是作者多年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项目实战的精华总结。本书选择的演示数据库是大家都熟悉的学生选课数据库,这与王珊、萨师煊老师编写的《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四版)》教材保持一致,因为国内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数据库课程一般都选用该教材,使用上述数据库便于读者阅读。

本书特色

• 注重Oracle 12c基本概念和新技术应用。

• 配有大量的例子,书中代码都在Oracle 12c中通过运行。

• 以应用开发为主,贴近实际应用,适当引入Oracle 12c管理技术。

• 重点突出,通俗易懂。

读者对象

有一定数据库基础的大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老师、大学生,以及IT公司软件开发技术人员。

本书约定

• SQL命令或者语句中,凡是保留字,全部使用大写;需要用户填写的变量,都使用小写斜体。

• Oracle 12c中由一个单词组成的命令,可缩写部分用大写,其余用小写,例如:CONNect,表示CONN可作为connect命令的缩写形式使用。

• Oracle 12c需要运行在64位操作系统下,本书用的Oracle 12安装在Windows 7旗舰版64位操作系统下。为了便于阅读,SQLPLUS端口号取默认端口号1521。建议读者在给用户做工程时,为了Oracle 12c数据库服务器的安全,使用一个新端口号,不要使用1521这个默认端口号。

• 在安装Oracle 12c时创建了一个容器数据库(CDB)和一个可插接数据库(PDB),容器数据库名为demo。demo数据库的用户名使用系统的超级用户名sys。可插接数据库名为pdborcl,用户名为turing。为了便于讲解和操作,本书中将用户sys、system、turing以及其他用户的密码都设为Oracle12c,如下表所示。

• PDB演示数据库pdborcl由3个数据表组成,分别是Student、Course和SC。Student(SNo, SName, SAge, SSex, SDept),其中的语义如下:SNo-学号、SName-姓名、SAge-年龄、SSex-性别、SDept-系别、Course-课程、CNo-课程号、CName-课程名、CCredit-学分、CPNO-先修课程号、Grade-成绩。

          Course(CNo, CName, CCredit, CPNO),
        SC(SNo, CNo, Grade),

• 凡是书中出现的IP地址、端口号都是作者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如果读者做实验,需要修改为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

本书在组织上,力求贴近应用,更多地使用实例,注意操作细节,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由于时间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会虚心接受并表示谢意。

致谢

本书得到中原工学院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感谢中原工学院电子档案研究所的同志在本书的成稿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感谢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感谢数据库课程组的同事们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谢中原工学院科技处对本书出版提供的帮助。

素材下载

本书相关的数据与脚本,请从异步社区中本书页面下载(www.epubit.com.cn)。

作者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5229@z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