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 考点1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对会计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的范畴;

第二,其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第三,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即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对特定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并在此过程中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第四,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1-1(多选题)下列有关会计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或经济信息系统

B.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C.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D.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

【答案】ABCD

【解析】根据会计的定义,上述四个选项都正确。

1-2(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答案】×

【解析】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1-3(判断题)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因此货币是会计计量的唯一单位。( )

【答案】×

【解析】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 考点2 会计的基本特征

会计的基本特征有:(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1-4(多选题)会计的基本特征包括( )

A.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B.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C.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D.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答案】ABCD

【解析】会计的基本特征包括: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1-5(多选题)下列属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是(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复式记账

C.成本计算

D.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答案】ABCD

【解析】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时,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例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

1-6(判断题)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核算,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是会计监督。( )

【答案】√

【解析】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1-7(单选题)会计的主要计量尺度是( )。

A.实物量度

B.劳动量度

C.货币量度

D.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量度

【答案】C

【解析】对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会计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记录和反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主要是以货币进行计量并完成交易。当然,这并不妨碍会计以非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但就绝大多数业务而言,货币仍然是会计计量的主要标准,目的是满足不同业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 考点3 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由于会计服务的主体(如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等)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不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典型的现代会计是企业会计,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1-8(单选题)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被称为( )。

A.会计对象

B.会计目标

C.会计职能

D.会计含义

【答案】A

【解析】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1-9(多选题)下列属于企业资金运动表现的有( )。

A.资金投入

B.资金运用

C.资金转移

D.资金退出

【答案】ABD

【解析】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即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 考点4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1-10(单选题)会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被称为( )。

A.会计对象

B.会计职能

C.会计目标

D.会计含义

【答案】C

【解析】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1-11(多选题)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包括( )。

A.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B.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C.提供财务业绩预测

D.给出企业信用评级

【答案】AB

【解析】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1-12(判断题)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会计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答案】×

【解析】会计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 考点1 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和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2.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二)拓展职能

会计的拓展职能主要有:(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

1-13(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是( )。

A.会计核算与会计预测

B.会计核算与会计决策

C.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D.会计核算与会计分析

【答案】C

【解析】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即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以会计语言进行描述,并在此过程中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1-1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职能的有( )。

A.预测经济前景

B.参与经济决策

C.评价经营业绩

D.实施会计监督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职能的内容。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除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1-15(单选题)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 )来进行的。

A.数量指标

B.价值量指标

C.实物量指标

D.劳动量指标

【答案】B

【解析】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主要提供单位价值类会计信息,包括单位资产的增减变动、资金来源的增减变动、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发生及两者配比后的结果,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也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故B选项正确。

1-16(多选题)会计核算环节包括( )。

A.确认

B.计量

C.记录

D.报告

【答案】ABCD

【解析】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本题正确选项是ABCD选项。

1-17(多选题)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施会计监督

C.预测经济前景

D.参与经济决策

【答案】AB

【解析】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故AB选项正确。

1-18(判断题)会计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 )

【答案】×

【解析】会计监督,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后监督。本题说法错误。

1-19(判断题)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

【答案】×

【解析】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1-20(判断题)会计核算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而非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

【答案】√

» 考点2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1)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2)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1-21(多选题)下列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登记会计账簿

C.编制会计报告

D.编制财务预算

【答案】ABC

【解析】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④登记会计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故ABC选项正确。

1-22(判断题)会计核算只能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

【答案】×

【解析】有些是不能用货币来计量的,如企业未来战略、品牌、信誉、地理位置、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等。为了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性,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性指标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补充。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 考点1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1-23(单选题)确立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A

【解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核算的对象范围。本题正确选项是A选项。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核算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24(单选题)会计主体假设对会计工作范围从( )上进行了限定。

A.内容

B.人员

C.时间

D.空间

【答案】D

【解析】会计主体假设对会计工作范围从空间上进行了限定。故D选项正确。

1-25(单选题)由于有了( )假设,才产生了本期和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A.会计主体

B.配比原则

C.会计分期

D.持续经营

【答案】C

【解析】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和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以答案为C选项。

1-26(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他主体的经济业务

B.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D.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答案】C

【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1-27(单选题)会计主体是( )。

A.总公司

B.法律主体

C.企业法人

D.对其进行独立核算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答案】D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故D选项正确。

1-28(单选题)会计分期是从( )中引申出来的。

A.权责发生制

B.会计目标

C.持续经营

D.会计主体

【答案】C

【解析】会计分期是从持续经营中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故C选项正确。

1-29(单选题)货币计量实际上包含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前提,即( )。

A.会计主体

B.清算准则

C.历史成本

D.币值稳定

【答案】D

【解析】货币计量基本前提中还隐含了货币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即货币币值变动的幅度不大,可以忽略不计。故D选项正确。

1-30(多选题)在下列组织中,可以作为会计主体的有( )。

A.事业单位

B.总公司

C.分公司

D.车间

【答案】ABCD

【解析】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会计主体本身经济利益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ABCD四个选项都符合要求。故ABCD选项正确。

1-31(多选题)我国的会计期间可以有( )。

A.年度

B.半年度

C.季度

D.月度

【答案】ABCD

【解析】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季度和月度。故ABCD选项正确。

1-3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有(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ABCD

【解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故ABCD选项正确。

1-33(判断题)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

【答案】×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它不仅要求会计核算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还是其他企业,还要分清经济业务是属于本企业的还是企业的所有者。

1-34(判断题)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

【答案】√

【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法律主体必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本题说法正确。

1-35(判断题)会计分期是对会计主体活动的空间范围上的限定。( )

【答案】×

【解析】会计分期是对会计主体活动的时间范围上的限定,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本题说法错误。

1-36(判断题)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 )

【答案】×

【解析】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做相应披露,以达到如实披露企业实际情况的目的。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 考点2 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1-37(单选题)目前我国的政府行政单位会计采用的会计基础,主要是( )。

A.权责发生制

B.应收应付制

C.收付实现制

D.统收统支制

【答案】C

【解析】目前,我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1-38(单选题)划分企业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基础是( )。

A.权责发生制

B.收入与费用配比

C.历史成本计量

D.收付实现制

【答案】A

【解析】权责发生制属于企业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它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故A选项正确。

1-39(多选题)会计核算基础包括( )。

A.权责发生制

B.永续盘存制

C.会计分期

D.收付实现制

【答案】AD

【解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故AD选项正确。

1-40(判断题)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凡是本期实际收到的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是否归属于本期,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

【答案】×

【解析】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题说法错误。

1-41(判断题)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一般是收付实现制。( )

【答案】×

【解析】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一般是权责发生制。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 考点1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1-42(单选题)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单位会计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 )。

A.财务会计报告

B.财产清查

C.会计凭证

D.账簿

【答案】A

【解析】财务会计报告是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单位会计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故A选项正确。

» 考点2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做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43(单选题)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这指的是会计信息的( )原则。

A.相关性

B.可理解性

C.可比性

D.实质重于形式

【答案】C

【解析】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本题正确选项是C选项。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44(单选题)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是(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A.实质重于形式

B.可比性

C.可靠性

D.相关性

【答案】A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质量要求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故A选项正确。

1-45(单选题)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是依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重要性

【答案】C

【解析】可比性质量要求也称统一性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两层含义。横向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故C选项正确。

1-46(单选题)属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是( )。

A.持续经营

B.实质重于形式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B

【解析】选项A、C、D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不属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47(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是( )

A.资产计价时从低

B.负债估计时从高

C.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D.利润估计时从高

【答案】D

【解析】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审慎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谨慎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需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做到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以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因此选项A、B、C正确,D选项错误。

1-48(单选题)企业销售商品时,如果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即使已经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 )的基本要求。

A.谨慎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相关性

D.重要性

【答案】B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销售商品时,若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就不应该确认收入,即使已经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这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要求。

1-49(多选题)企业应当按照( )确认当期费用。

A.及时性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配比原则

D.谨慎性原则

【答案】BC

【解析】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确认当期费用。对于应属本期的各项费用,不论其是否实际支付款项,均应确认为本期的费用;对于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付出也不应确认为本期费用。故答案为BC。

1-50(多选题)下列说法符合及时性原则的有( )。

A.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

B.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编制出财务报告

C.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D.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答案】ABD

【解析】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及时性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编制出财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ABD选项正确。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因此选项C属于可靠性原则的要求。

1-51(多选题)一般来说,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有( )。

A.可靠性、相关性

B.可理解性、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

D.谨慎性、及时性

【答案】ABCD

【解析】一般而言,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通常包括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等。ABCD四项都符合要求。

1-52(判断题)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经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

【答案】×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质量要求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53(判断题)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某些情况下可以计提秘密准备。( )

【答案】×

【解析】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或审慎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本题说法错误。

1-54(判断题)会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频繁地改变会计程序和方法。( )

【答案】×

【解析】要达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质量要求要求,不同会计主体对同一会计事项或类似的会计事项采纳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处理程序。

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 考点 会计准则的构成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一、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符合适用条件的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并鼓励提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

1-55(多选题)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 )。

A.《企业会计准则》

B.《小企业会计准则》

C.《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D.《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答案】ABC

【解析】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1-56(多选题)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包括( )。

A.一般业务准则

B.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

C.报告准则

D.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答案】ABCD

【解析】具体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为企业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具体而统一的标准,其具体构成包括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除上述三部分外,还包括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1-57(多选题)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 )。

A.基本准则

B.具体准则

C.应用指南

D.解释公告

【答案】ABCD

【解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