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从农村走出来的发明家

上篇 温州出了个赵章光——发明“生发魔水”,成为中国的“生发之父”

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瓯越,后改名永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宋代因此地诞生“永嘉学派”而倍受关注;近代“事功思潮”的勃发,使其享誉全国;现代“温州模式”的出现,更令其受到举世瞩目。

南宋时期,温州一带就形成了大量工商业者聚集的发达的商业经济格局。这一地区的儒家学者已经逐渐意识到商品经济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他们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并希望能减轻捐税、主张买卖自由、尊重富人、发展商业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要求,提出“道在物中”等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深远地影响着后世。

永嘉学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实践;2.提出义理不能脱离功利;3.主张“农商一体”;4.主张“富国强兵”。即讲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永嘉学派强烈反对重农抑商,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认为应大力发展工业与商品经济,并指出雇佣关系和私有制的合理性。成为今日“温州模式”的传统渊源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的历史源头。

前人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思想主张,往往留给后人成为无形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资源。这种精神上的资源如果能结合时代需求来加以接受和理解,就能成为先人留给自己的宝贵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画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这是永嘉学派的理论精髓在现代温州人身上得到的体现和弘扬。

而温州众多的民营企业家中,有这样一位企业家,他不仅自学医理,而且用自己研制的中药秘方救助世人,通经致用,享誉全球。

他就是被媒体称为“红色大亨”的中国章光101集团董事长——赵章光。

第一节 乡村郎中儿子的医学梦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孕育了无数的珍奇,也养育了温州乐清120多万的人口。

1943年,在中雁荡山南麓的温州乐清县一个名叫泥垟村的地方,有一户农家迎来了添丁之喜。年近不惑的赵典木,终于等到了赵家第一个男孩的出生,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赵典木为男孩起名赵章光。夫妇俩对赵章光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为赵家带来更多的财富,改善一家人贫苦的生活境况。而赵章光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就聪明伶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前,赵典木曾经在一个会中医的地主家里做长工,为其种植药材,受地主的影响略懂一些医理,加上他对中药材的熟悉,经常自己采集中药帮人救治一些疾病。

一些家境贫寒的乡亲们看不起病,碰到有些小病小灾、跌打损伤之类的病,就找赵典木帮忙。赵典木十分乐于用自己的医术帮助乡亲解除病痛,他为乡亲们看病从来不收取费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赵典木救治好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救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逐渐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逢年过节,一些经他救治好的乡亲会送来鸡蛋、红糖等礼物,表示感激之情。每当这时候,赵典木就会感到自豪和快乐。

父亲的自豪和快乐的情绪,让年幼的赵章光也得到感染,觉得父亲治病救人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于是,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父亲一样通过医治病人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敬。

小时候的赵章光经常央求父亲带着他去采集草药,学习和观察父亲是如何采药并使用这些药材的。

由于家境贫寒,赵章光相比同龄的孩子发育要慢,有时候也因个头小被其他的孩子欺负,但他在学习上却比很多孩子更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赵章光知道,自己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现状,改变自己的命运,帮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赵章光在学校里学得最好的课程,是跟父亲学医有关的生理卫生课。他经常一个人指着人体骨骼和构造的挂图,对老师问个不停。虽然老师经常会被他各种各样的奇怪问题难住,但却很喜欢这个爱钻研的学生。

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赵章光还对外界的一切知识和信息感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报纸,从此他就迷上了看报,只要能找到的报纸,他都会仔细地看上好多遍,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后来赵章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乐清中学。

1958年,赵章光到县城上中学。没有多长时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波及全国,人们的基本温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习更是成为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

在浙江温州,虽然没有造成大量饥荒和灾难,可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也是十分困难。而一心想要通过学习而“出人头地”的赵章光也是处境艰难,全家人为了让赵章光能够读书,节衣缩食供他上学,然而,他的父亲赵典木得了水肿,严重到腿肿得无法走路。父亲的病使得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倒了;雪上加霜的是,母亲也跟着病倒了,而两个姐姐更是因为吃不饱饭面黄肌瘦。

孝顺的赵章光即使再舍不得放弃学业,但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也不得不回到家中照顾家人,下田干活养家糊口。从此,赵章光离开了学校,同时也将他的梦想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在偏僻的泥垟村,拥有初中学历的赵章光算是“文化人”了。回家不久,他就被推选为生产队的会计,每天有6个工分。这样,再加上患病的父亲全家每天能赚8个工分,分到的粮食有了明显的增加,全家人的生活基本上能够得到保障。

父亲、母亲和姐姐身体日渐恢复,赵章光觉得自己终于能够顶门立户了,他想自己虽然放弃了学业,但是家人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他认为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为了将生产队的会计工作做好,赵章光除了每天认真完成分内的工作,还帮助另外一个生产队的老会计做一些分外的事情。老会计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勤快的小伙子,不仅乐于教授他会计方面的知识,还想办法让他多赚钱,以补贴家用。

当时会计报表都是会计自己通过油印机印制的,多印制的报表可以卖给其他生产队。老会计把这个活计交给了赵章光,除了留够自用的部分外,赵章光以每本两毛五分钱的价格把多印制的会计报表卖掉,以适当地补贴家里的费用。

退学后的赵章光慢慢地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他并不甘心做一个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由于从小就受到父亲学医的影响,他在闲暇之余依然喜欢研究草药,喜欢读父亲案头那本《浙南本草》。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山区,雨水多,气候炎热潮湿,在田里劳作的农民很容易患上各种皮肤病。很多人因为没有钱去县城医治,或者出去一次路途太远,就找赵典木帮助医治。在赵典木为别人治病的时候,赵章光就做他的助手,帮助他准备药材、为病人敷药等等。

而赵章光在看到父亲配药、捣药时,常默默地在旁边观察,时不时地问上两句“这是什么草药,治疗什么疾病”,或者问“适合外用、还是内用、用量上有什么要点”之类的问题。赵典木看到儿子如此热心研究中草药,也很乐于将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传授给他,他常说:“医者父母心,我们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治病救人是做人的根本,但不能因此贪财图利,有其他的妄想。”

赵章光将父亲的教诲深深地记在心里。偶尔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如果有乡亲过来要医治,是一般的小毛病时,赵章光也会独自为他们配药。慢慢地,有一些被治好的乡亲开始拿着鸡蛋、红糖来感谢赵章光了,并且亲切地称呼他为“小赵大夫”。

生活上的“改变”,让赵章光埋在心底的梦想又开始萌发。虽然他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去求学,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技能,但他认为,如果能够像父亲一样为人治病祛痛,不也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吗?人的梦想只有一个,但实现的路却有很多条,只要能够不懈努力,一定会打开梦想之门。

乡村郎中的儿子赵章光,在小小的心田里开始种植美好的“医学梦”。

第二节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赵章光每天忙碌不停,做生产队会计、下田耕种,在闲暇之余读医书,帮助父亲医治病人。不过,在帮助医治病人时,赵章光更为主动,更加善于思考。

家传的《浙南本草》已经被他翻出了“毛边”。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学习、抄写药方;白天空闲时,经常独自一人到山上去采挖草药,回来试验新的药方。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雁荡山的奇山异水之间,这个承载学医梦想的乡村青年,正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写历史的命运。

炎热的夏季,他主动为乡亲们送去清热解暑的药材;空闲时间,他研究各种中草药生长的地点和药性。渐渐地,他不仅对家乡雁荡山麓上的草药如数家珍,而且他治病的“功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乡亲们的认可。虽然这时,他依然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除了担任村里的会计赚取工分之外,还要种田。但由于他有文化,肯吃苦,他家田里的稻子,总是比别人家的产量要高。为此,他家所在的人民公社还专门组织其他生产队到他家参观学习。

在农闲的时候,赵章光也开始学着做一些小生意。村子附近的小河里有很多野生鱼虾,一次,赵章光捞些鱼虾到集市上贩卖。家人认为赵章光有文化,脑子又灵活,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没想到他却没有赚钱。后来赵章光又进行了几次,都没有赢利。原来,辛辛苦苦打捞上来的鱼虾一送到集市上,只要买家与他“计较”或多说几句好话,他就会廉价卖掉,根本不够应付给他的辛苦钱。

再后来,赵章光还曾去过温州城里做生意,他认为城里人生活条件好,肯定不会在小钱上计较太多。结果,赵章光依然不赚钱,因为,只要对方一“砍价”,他就把价格降下来,仍然是“只赚吆喝不赚钱”。

做生意不成的赵章光,回到乐清的小山村,继续做生产队会计、种田,也继续为乡亲们诊病、治病,研究中草药。然而原本过得波澜不惊的日子,却因为一次“意外”有了些许的改变。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次,赵章光去山上打猪草,一不小心被一不知名的植物伤到了皮肤,奇痒无比。他以为这是小事一桩,回到家后用自制的草药涂抹在患处,很有把握地认为能够医好。没想到过了几天,患处的红肿却丝毫不见好转,而且变得更加严重,甚至连呼吸都已经变得十分困难。

眼看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生产队队长毅然决定送赵章光去省城医治,乡亲们迅速将他送到了杭州大医院。经过检查之后,医生诊断说赵章光的病叫荨麻疹,并告诉他这是一种极容易反复的皮肤病,要治愈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赵章光即使再舍不得离开家乡,也只好听从医生的安排,办理了住院手续。

虽然赵章光不能在村里为乡亲们治病,也不能再研究他热爱的中草药,但是在医院里,他开始学习以前没有接触到的医学知识。每当医生为他诊疗时,他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仅了解病理,而且还要问治疗方案。

在护士为他换药时,他仔细观察,记住每个细节。而其他病友换药时,他也在旁边细细观察,有机会就会把别人的中药拿过来看看,分析里面的成分和比例。

因为赵章光的与众不同,他成了病友们打趣的对象,病友们会开玩笑地对赵章光说:“你哪里是来治病的,纯粹是来学医的嘛。”赵章光听到病友们这样说,也不反驳,只是憨厚地笑一笑。

在杭州住院的这段时间里,赵章光除了认真研读一本从家里带来的《赤脚医生手册》,还从医生那里借来了《临床中医学》、《实用皮肤学》等书籍。他边阅读边记录,到出院时已经记录了满满的一本笔记。

赵章光在杭州住院期间,他的二女儿赵胜慧出生了。赵章光经过5个月的治疗,他的荨麻疹终于治愈了。而他也在这段时间中,基本了解了用中西医治疗皮肤病等常见内外科疾病的方法,阅读医书面的扩大使他在中医药理论知识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住院,他对患者的病痛感同身受,为人们解除病痛的愿望更加迫切。

1965年,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并且开始大力建设农村的医疗队伍,赤脚医生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于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赤脚下田荷锄扶犁,但只要哪里有病人,便会背起简陋的药箱,拿着少有的医疗工具和药品奔赴而去,尽力为病人祛病免灾。

赵章光得知此政策后,找到生产队队长,详细地说明了自己要辞去生产队会计的职务想做赤脚医生的想法。他的这一决定让他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放着既轻松、工分又高的会计不做,却去做没有收入,也不能少干农活的赤脚医生,这是“有毛病了吧”。

但赵章光是一个有成熟思想的人,他决定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于是,生产队将赤脚医生培训的名额给了赵章光。在经过培训之后,赵章光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从此以后,赵章光接触的病人更多,见到的病例也更复杂,但他的医术也在迅速地提升。

像当时浙南农村人们常患的一些皮肤病,比如疥疮、皮癣、急性毛囊炎等,赵章光都能够诊治。看着一个个在自己的治疗下脱离病痛的乡亲,赵章光更加坚定了自己从医的信念。他的名气在家乡也越来越大。于是,一些疑难杂症的患者也会上门找他,恳求他帮忙看病。

一天,赵章光被一个乡亲领到邻村沙头村一户姓林的人家。还未进门,便闻到一股难以名状的恶臭气味,再看病人,此时的高烧已经达到40℃以上。农村医疗条件简陋,别说隔离措施,此刻连橡胶手套都没有。而眼前这位左腿上满是红肿溃烂、流脓流水的病人,却让赵章光顾不得一切,粗略消毒后戴上口罩,直接手持钳子将腐肉剔除,将里面蠕动的蛆虫一一拔出,将止血、解毒、杀虫的草药研磨成粉,再将西药捣碎混合后撒在伤口上。赵章光使用的西药原本是治疗各种创伤或者渗出、糜烂的感染性皮肤病和伤口冲洗的药物,情急之下,赵章光用这两种药来试诊。

不一会儿,药物起了作用,患者的伤口开始消肿,体温也逐渐降了下来。但赵章光不敢掉以轻心,而是一直守候在病人身边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确认患者身体无大碍,才起身离开。

其实这位患者伤口并不是因普通受伤所致,而是在采石过程中不小心被砸伤了左腿,后伤口恶化,转变为炭疽病。炭疽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患者死亡率高达50%,病人被送到温州大医院,一些医生也束手无策,于是一纸病危通知书将患者拒之门外。得知赵章光竟然治好了这“不治之症”,温州大医院里的医生都惊叹不已。

其实,赵章光并非有妙手回春之神奇,而是他将不放弃患者的济世情怀和不屈从病魔的顽强执拗化作了寻方试药、精心护理的实际行动。于是化腐朽为神奇,将炭疽病患者从死亡线上拯救了回来。经过这件事,赵章光一时间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医”,更多的患者前来求医问药。

第三节 贤妻林微云

有人说:“夫妻间的宽容,是家庭稳定的基石;夫妻间的默契,是两相恩爱的最高境界。”

赵章光的幸福家庭,与他的妻子林微云的默默付出有很大关系。说起赵章光和妻子的姻缘,还源于赵章光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1963年,赵章光已经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村里和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大多已经成亲,有的还有了孩子。赵章光因为家里贫困而没有人上门提亲,加上他一心钻研中医学,也没有为婚姻大事而太过着急。

一年端午节前的一天,赵章光又和往常一样到县城采购中草药,事情办完之后就立即往回赶。走到半路的时候,他遇到一个古稀老人正背着一大捆粽叶在赶路,样子十分吃力。他立即跑到老人跟前,提出要帮助他把粽叶背回家。

对于突然跑过来帮忙的陌生年轻人,老人多少有些不放心,刚开始没有接受他的好意。但赵章光却执意要帮助老人,最后老人终于把粽叶交给了他。两个人就这样边走边聊天。老人告诉赵章光他所住的地方是雪湾村,赵章光告诉了老人自己居住在泥垟村。老人对这个憨厚而又乐于助人的小伙子似乎分外地用心,还问他有没有结婚之类的话题,赵章光都如实做了回答。

走到泥垟村和雪湾村岔路口的时候,老人本不想再耽误赵章光的时间,要自己背着粽叶回家。但是,赵章光想着老人年纪已大,执意要帮老人把粽叶背到他家门口。

老人详细询问了赵章光的姓名、年龄,赵章光也得知老人家姓林,家里人丁兴旺,有4个儿子,还有好多的孙子、孙女。到了老人家门口,老人邀请他到家里坐一会儿,喝杯茶,可赵章光却一溜烟地跑了。

本来以为是小事一桩,赵章光也没有放在心上。可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就有人上门为他提亲了。

那天,赵章光有事不在家,他的母亲接待了媒人,详细地了解了对方的情况。他的母亲从媒人的口中了解到,女方是雪湾村林家的一个女孩,是因为赵章光帮助了他的爷爷,才有了这次上门提亲。

“女孩叫林微云,今年18虚岁,属猪,与赵章光的属相羊是良配,羊猪合婚是大吉,宜室宜家,安富尊荣,财星必临,五世其昌……”媒人的话说得赵章光的母亲心里乐开了花。

按照浙南的习俗,如果媒人提亲,双方同意之后就需要“踏亲”,也就是女方的母亲要到男方家里看看情况。得知此事的赵章光十分镇定,他自认为条件不错,身体强壮,相貌端正,也能吃苦。倒是他的母亲显得有些六神无主,不为别的,只为家里贫穷,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女方母亲到了赵家,里里外外地将家里看了个遍,接过赵章光母亲递过来的红糖茶,缓缓地喝完了。在浙南温州,只要喝了红糖茶,就意味着女方已经同意了这门亲事。赵章光母亲的心这才踏实了。

此时,受赵章光母亲之托去打听女方情况的邻居也给了回话,说女方的家庭条件不错,女孩自身的条件也挺好,相貌端庄,而且孝顺能干。很快,双方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把婚礼办完了。从此,赵章光的生命中有了相濡以沫的另一半,他在学医的道路上也不再是独自前行。后来,他常说,没有妻子的默默付出,就不会有他日后的成就。

婚后最初的生活是平静的。赵章光依然如以前一样下地干活、上山采药、治病救人。妻子林微云在家打理家务,勤俭持家,天天绣花,孝敬老人。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1968年的一天,邻村一对夫妇带着一个神态木讷的女孩前来拜访赵章光,从女孩父亲的口中,赵章光了解到这位女孩名叫陈汉英,正值青春妙龄的她本一头黑发,谁知,在两年时间内头发竟然全部脱落,从此躲在家中不愿见人。

父亲给她弄到一个假发,一天出门,一阵大风刮来,让她光秃秃的头顶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一时间成了很多人的笑柄,女孩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甚至几度想到轻生。为了救治女儿,陈父跑遍了周围大大小小的医院,求见所有的“名医”,还三次带女远赴上海著名医院求治,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就在他们一家求医无门的时候,听说赵章光是治疗皮肤病的名医,于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赵家。

看着陈汉英光秃秃的头皮,赵章光在惊讶之余想起了几天前的两件事。

一天傍晚,学校的民办教师林老师头戴帽子、遮蔽严实的匆匆跑进赵家,赵章光还未开口,林老师就哭着对他说:“赵医生救我!”原来她患了严重的脱发症,这对她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还有一事,邻村一位芳龄20岁的女子刚与未婚夫订下婚约,欢天喜地之时却不料突然患了秃斑,头上缺发处非常明显。夫家一看,竟然要求解除婚约,退了婚事。又气又恼的女孩差点喝药寻了短见。

上面这两个患者的痛苦赵章光看在眼里,但他从未诊治过类似病症,现在面对老泪纵横的陈家父女以及想到受到巨大伤害的林老师等人,赵章光答应尝试帮助治疗,从此,他开始研究治疗以前未曾碰过的医治秃发的难题。

自从赵章光开始研制“治秃”的药物之后,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就更多了。虽然林微云十分勤快、能干,但是家里的境况还是变得窘迫。为了能让赵章光安心研究,林微云一开始并没有将家里困难的情况告诉他。等到家里的钱都用完了,林微云想办法四处借钱,支持他购买药物。日积月累,家里慢慢是债台高筑。

倍感压力之下,林微云向丈夫坦承了家里的情况。当赵章光得知妻子为了支持他的研究,家里已经欠了500元的债务之后,他沉默了。

在当时那个偏僻的山村,500元不啻为一笔巨款。然而,此时赵章光的研究刚刚有了一点起色,难道真的要因为钱的问题而放弃吗?赵章光内心经历着巨大的斗争,如果要放弃,上门求医的患者那痛苦和无助的眼神就会浮现在他的面前;如果要继续,妻子林微云那疲惫的身影又挥之不去。

在经过了痛苦地抉择之后,赵章光做出了决定,他对妻子说:“试验不能停止,那么多的患者都眼巴巴等着我呢。现在只能是卖房了,卖房之后就能解燃眉之急了。”

祖上留下来的三间老房被卖出去一间。从此以后,一家八口人挤在两间狭小的房间内生活。两位老人住一间,赵章光和妻子以及四个孩子住另外一间。

赵章光用卖房的1200元钱,到县城采购药材,继续研究“治秃”药方。没多久,卖房的钱又用完了。已经进入药物研究关键时期的赵章光,开始和妻子商量说卖床换钱。

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尤其是对一个操持全家衣食住行的妻子来说,“压力山大”已经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如果是换了其他人,可能早就会因此而闹得鸡犬不宁,甚至离婚。但是林微云没有,她选择了用最大的心力去支持已经进入痴迷境界的赵章光,她同意了丈夫卖床的要求。在妻子的支持下,赵章光治秃的药物研发最终取得了成功,上门求医的几名患者都被治好了。

20世纪70年代的乐清,是一个信息闭塞的小县城,“赤脚医生赵章光能治秃”的消息虽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传诵,却也引发了大批“正规军”和当权者的质疑。林微云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但是她坚信丈夫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研发的药方一定是真实可信的。每一次,她都坚定地站到了丈夫这边,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抵挡住一次次上门闹事的人。

由于在家乡的压力太大,赵章光离开家乡到郑州去发展。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林微云一个人的身上。她不仅要伺候公婆,照顾孩子,还要为孩子们上学的学费想办法。为了让远在郑州的赵章光能够安心行医,开拓市场,她没有将家里的困难告诉丈夫。赵章光虽然也经常回家看望家人,但是,每次都来去匆匆,而林微云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能干的林微云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5个孩子后来全部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各自成家立业。林微云数十年如一日地无微不至地照顾患病的婆婆,经常陪老人聊天,竭尽能力为老人买一些可口的食物。林微云是一名任劳任怨的合格妻子。

后来,在赵章光“101”事业发展起来之后,林微云又成为丈夫事业上的得力助手。林微云陪着赵章光出席各种活动,接电话,接待访客,以及打理浙江公司的具体工作,成为赵章光这个幸福家庭的“总理大人”。

1992年,浙江省举办首届“十佳特色家庭”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在杭州揭晓。经过7万多名城乡群众投票,赵章光家庭以“发明之家”的称号进入“十佳”特色家庭的行列,这也是温州唯一入围的“特色家庭”。

赵章光常说:“我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社会各界的帮助之外,还在于我有一个优秀的后勤部长,她就是我的太太。”赵章光的成就确实包含着林微云对这个家庭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第四节 “章光101”刮起了大旋风

头发是人美丽和健康的标志,和人的身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头发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古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古代成人的标志是把头发绾上头顶,叫作“束发”。而“髡首”则是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五刑之一。因此,保护好头发就是保护好身体和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美发越来越重视,谁都渴望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脱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在年龄上越来越低龄化。脱发成为一个世界性医学难题。面对脱发患者这个庞大的市场,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们都积极开展攻关,陆续研制出各种药物和技术。

巴西专家发明了移植头发的技术,虽然效果不错,但一个疗程只能植入1000多根头发,而且只适用于头顶光秃、四周有发的男性。此外,这种治疗方式需要动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

美国专家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望治愈脱发的强效生发霜,但这种药物中的化学成分会侵入人体,有损身体健康,因此,没有得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批准。

日本的医学家发明了人工栽种头发的方法,将人的头皮移植到老鼠的背上,可以成功长出新发。日本《朝日新闻》曾发表报道称,这种方式可以“解开人类秃发之谜”,但由于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放心使用。

英国专家发明并使用了聚酯纤维植发技术,三位脱发患者接受治疗后,不但没有成功长出新发,头部的皮肤还受到巨大的伤害。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赵章光的人生追求。面对脱发给患者带来痛苦不已的折磨,身为医生的赵章光决定要做有功德的事,他集中精力,加大了对治疗脱发的研究。

赵章光看病,十分注重“对症下药”,寻找病因。他认为脱发问题古来有之,因此他从查阅古籍医典入手,希望能从书中找到病因,或者觅得良方。

据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记载,毛发的生长与内脏有很大的关系。“肾气实,发长龄亘”,反之“肾气虚,发堕齿槁”。人体毛发旺盛是气血充沛的表现,反之,气血不足,人就会产生脱发等问题。根据研究,赵章光还发现,脱发之所以不能再生,与毛囊堵塞或者坏死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想生发,必须疏通和刺激毛囊,这样才能保证头发的再生。

通过研究大量的脱发者病历,赵章光发现,很多人出现脱发是由于神经紧张导致的。人在脱发后,心情低落、紧张,使情绪更加紧张,有的还会加重病情。如此恶性循环之后,脱发便成了久治不愈的恶疾。

但古医书中对于脱发问题只是寥寥记载,并不能解决赵章光面临的难题。在资料和经验都不足的情况下,赵章光只能依靠自己在有限的条件下研究各种药物“治脱”的方法。他将当归、干姜、川芎、紫草、丹参、赤芍、何首乌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药物作为溶剂,以酒精作为溶液,制成可以涂抹的药水,进行试验。

最早寻求赵章光帮助治疗脱发的林老师和陈汉英,隔三岔五就来赵家。赵章光一边研究,一边观察用药,不断探索。而在各种药物的作用之下,林老师的头皮经常是红一块肿一块,让赵章光吓得有些不敢用药了,同时对林老师的愧疚之情也日益增多。但每当赵章光犹疑不决时,林老师就会不断地鼓励赵章光:“赵医生,您就放心大胆地用药吧。没事的,我相信您!”

除了林老师,陈汉英对赵章光的信任也一样坚定。她在出现困难时以及毫无疗效时不放弃,因为赵章光给了她希望,而这份希望也让赵章光丝毫不敢懈怠。

虽然深得病人信赖,但“是药三分毒”,赵章光本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他不仅在患者身上试验,也在自己身上试验。头发脱落且不长新发,按照常理应该是头皮毛囊坏死,要想长出新发,就少不了一些带有强烈刺激性的草药促毛囊新生。在实验这类草药时,赵章光将它们涂抹在自己的胳膊上、腿上,药性发作时,他的身上也时常红肿,有时腿肿得连裤管都放不下来,胳膊上也常是旧伤未好,再添新伤。

赵章光不仅拿自己做实验,家人也没能“幸免”。妻子林微云看着他身上的伤疤,心中不忍,想劝慰几句,谁料赵章光却挽起了她的袖子,将那些草药往她的胳膊上抹。妻子也罢了,连女儿也曾被他用来试药,后来在家人的强烈反对之下他才“放手”。

不敢拿家人做“实验”,赵章光只好“变本加厉”地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一个月,两个月,三年,五年……赵章光就这样一边研究一边做试验。

温州雁荡山麓奇峰秀水,层峦叠嶂,植被茂盛,草药资源十分丰富,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赵章光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凡是有草药生长的地方,就有他的足迹。

神农尝百草,终于谱成《神农百草经》。神农的精神鼓舞着赵章光不断翻阅典籍、查找医书,刨土挖药、亲身试验,苦苦求索治疗脱发的克星。家人也给予他莫大的支持,特别是妻子林微云,用她瘦弱的肩膀挑起贫寒之家的重担。而勇敢的患者,支撑着赵章光走过了研发那段艰难的岁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陈汉英兴冲冲地跑进了赵家,边跑边兴奋地喊着:“我长头发了!我长头发了!”

陈汉英兴奋地指着自己的头皮给赵章光看。赵章光定睛仔细查看,果然她原本光秃秃的头皮上已经生出一层细细的绒发,虽然刚刚“探出头”,但对赵章光来说,是对他不眠不休埋头研究的肯定,是对他信心百倍治疗患者的回报。

看着欣喜若狂的陈汉英,赵章光一个劲儿重复说着:“好!好!”由于秘方计算正好是101次,此生发秘方从此被称为“101”。

第二天,陈汉英全家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和一面镶着金字的锦旗,一路吹吹打打,到赵家登门致谢。从这天起,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了“能治秃的赵章光”。而此药方即是后来“101”生发精的最初蓝本。

因为研发“101生发精”,已经家徒四壁的赵章光明白自己此时并不算完全成功,因为,并发症的治疗、药效的持久性等问题依然亟待解决。于是,他更加废寝忘食地投身于治疗秃发的研究中。

令他欣慰的是,体贴的妻子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种地收粮、孝敬父母、拉扯孩子,让他的研究没有后顾之忧;也算是乡村郎中的父亲时不时和他“切磋切磋”。例如,他选择将酒精作为药物的溶剂,就是从父亲泡制的药酒中得到灵感。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药草中的许多有效成分不能溶解于水,但是可以溶解于酒精中,而涂抹在患者的头皮上便能深入肌理,助药发挥其效用。

看着为了自己的研究而默默付出的家人,再想想满眼期盼,甚至甘心用自己作为“实验品”的患者,赵章光感到责任重大,唯有用成功来回报他们。从此,他如同不知疲惫耕耘的黄牛一般,在治疗脱发的道路上深耕不辍。他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调整剂量、更换药品;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现药效开始显现,红肿、发炎等副作用逐渐减轻。天道酬勤,或许是连上天都不舍得让这个顽强倔强的男人继续失望,经过上百次的失败和试验,在近80名患者亲身试验并确定有效之后,“101生发精”终于问世,上天为他送来了期待已久的成功。

1987年至1993年,在国家科委的推荐下,赵章光带着他发明的“章光101”产品六次参加了世界博览会,共获得了11项国际大奖。“101生发精”的问世不但给国内,也给世界各地的脱发患者带来了福音,在其他国家刮起一阵阵“章光101”旋风,以无可辩驳的效果征服了世界。

1988年,“章光101”产品轰动日本,两年间日本境内掀起两轮抢购“章光101”产品的热潮,很多贸易公司都在争抢“章光101”产品,或者直接称自己已经得到“中国之外的代理销售权”。

由于日本市场对“章光101”产品的需求很大,有些代理商为了从中赚取高额利润,开始倒卖“章光101”产品,致使局面失控,引来倒卖狂潮。更有一些商人颇具“创意”地组织“生发旅行团”前往中国治疗脱发。美联社记者在报道中写道:“日本游客花费3000美元,就可以到中国大陆参观万里长城,品尝北京烤鸭和接受神奇生发剂治疗秃头。”

“章光101”的旋风也刮到意大利,米兰、罗马、佛罗伦萨、都灵等城市的患者也争相购买“章光101”产品。1991年春,正是意大利最美丽的季节,赵章光受邀访问意大利,在米兰演讲。他从宾馆出来赶往演讲地点时,一群米兰脱发患者、商人、记者纷纷涌来,用赵章光听不懂的意大利语问着:“您能为我诊治脱发症吗?”“我可以做意大利的代理商吗?”“您一次最多可以卖给我多少瓶‘章光101’产品?”等等。会议结束后,带到意大利境内的“章光101”产品被抢售一空。

1992年,“章光101”产品进入了希腊市场,受到患者们的青睐,即使有商人囤货抬价,也没能浇灭购买者的购买欲望。第二年,赵章光在希腊方的邀请下赴雅典坐诊,希腊的患者纷纷越过爱琴海赶来雅典问诊。

屡见“章光101”产品奇效的希腊患者、商人开始疯狂购买“章光101”产品,以致库存不足。雅典代理商电告中国“章光101”总部称:“如果货物不能及时供应,影响患者的治疗,很可能被患者告上法庭。”

“章光101”的旋风还刮到了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在韩国、日本、巴基斯坦、加拿大等国赵章光都开设了分公司,在日本筹建了生产基地,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得到世界的认可。

与国外治疗脱发的药物和技术相比,“章光101”具有绝对的优势。其采用的药物是中草药,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非常小,而且由于是一种外用涂剂,使用简单、安全、无痛苦。

一个来自中国的中草药产品能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和市场穿透力,能够在排斥中医产品的发达国家获得如此巨大的认同,除了它本身的神奇疗效外,与赵章光对它的“东方式营销”智慧分不开。

链接:章光101集团简介

“章光101”是全球生发知名品牌,章光101集团是中国毛发再生行业的开辟者和领军企业,涉足头发健康、制药、房地产、红豆杉养生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始创于1974年的“章光101”,以“生发之父”赵章光自主研发的“章光101”生发、护肤系列产品为主导,以医药业为龙头,坚持产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旗下拥有10多亿固定资产、近10000多名员工、近2000家“101”专业生发连锁咨询服务机构。产品包括生发、养发、防脱发和护肤4个系列的20多个品种,除“章光101”生发系列产品之外,还开发了以养发为主的子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头发亚健康人士的需求。目前,“章光101”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行销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有16个分支机构,已为世界3000多万脱发者解除了痛苦,是全球公认的生发知名品牌、中国毛发行业的开辟者和领军企业。

章光101集团除生产发用类产品外,房地产也是其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集团已在杭州千岛湖、温州、乐清、山东等多地投资布局,体现了一专多元的综合化经营理念。同时,“章光101”倡导绿色健康生活理念,引领环保时尚生活。作为“章光101”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自2003年开始,“章光101”斥巨资先后在江西九江庐山、浙江乐清等地人工种植国家濒危树种红豆杉1000余万株,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红豆杉基地,以其天然、环保、健康和养生的理念,开发出集养生、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并开创了闻香疗法,研发出对睡眠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的红豆杉系列睡枕,使之迅速成为一匹引领新型健康养生潮流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