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去美国读中学

文/廉景丽

自从我开始从事美国中学留学的相关工作,便不断被人追问:“为什么要送孩子去美国读中学?”“在国内上国际班或国际学校不好吗?”“去美国读中学就能保证上常春藤大学吗?”在这里我必须承认,不管在哪里读书,都不能保证升入常春藤名校。但是,在美国读中学,除了能够获得升学上的优势,还可以获得未来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软实力。不管读什么样的大学,也只是几年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都是在毕业后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形成的。而在职业生涯中,有些能力和素质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学教育造就了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和马克·扎克伯格这些大学辍学却依然成就非凡的时代精英。

首先,我们说说美国中学的课程体系。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修满一定学分就可以毕业。在美国,没有一套标准化的文件要求中学生必须上哪几门课,每所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来设置课程体系。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修满20~23个学分方可毕业。在这20多个学分里,学生可以选择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大量的高难度课程,比如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或荣誉课程(America Honors)。因此,美国中学并没有清晰的班级概念,同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例如,同样是11年级的学生,同样选择了数学课,难度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学习不同的内容,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选择大学难度的课程,也就是上面提到的AP课程或荣誉课程。

AP课程,即大学先修课程,可供出色完成高中课程的优秀学生提前进行大学专业的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把大学的课程提前到高中来上,优秀的高中生在中学期间就可以学习大学一、二年级的学术性课程。这样的理念和国内明显不同。有天赋的学生甚至可以提前修完大学的课程,而在某方面没有天赋的学生,也可以很好地完成低级别的课程,从而有更多时间去寻找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扎克伯格能在大学二年级就创建Facebook,无疑与其兴趣爱好在中学阶段得到良好发展有关。

除了深入发掘学生的天赋并提供让其充分发展的机会,这样的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孩子的快乐成长。现代“幸福理论”认为,人只有做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事才能获得幸福。与此同时,这种选择的权利和幸福的感觉反过来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业这么久,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孩子,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近认识的一个男孩。这个孩子有多动症,从小在学校就不受欢迎,加上学习不好还经常惹祸,家长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无奈之下决定把他送到美国读高中。没想到,才到美国短短一个多月,孩子就变得积极乐观,因为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课外活动。和妈妈聊天时,他甚至还谈到了自己对未来学业的规划。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一个学生居然能迸发出如此大的学习动力,美国中学的教育模式不得不让人钦佩。

其次,美国的中学,尤其是条件较好的私立中学往往会开设大量的课程,涉及各个领域。比如,大家熟知的菲利普斯安多福中学开设了300多门课程,其中包括环境科学、心理学、哲学、宗教以及汉语等。看到这里,你肯定想问:这么多课程学生可以随便上吗?答案是当然不能。学校会明确规定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哪些课程需要达到一定要求才能上。而大学在录取时,往往也有相应的要求。以普渡大学为例,学校要求申请者在高中阶段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8个学期的数学、6个学期的实验科学(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天文、生理学等)、8个学期的英语、6个学期的社会科学和4个学期的外语,对申请工程学院的学生还要求其在中学期间必须修过与之相关的AP课程。

在保证必修课,也就是学生形成基本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大量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跨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美国的孩子从中学阶段就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学科领域,这大概也是美国能够产生众多创新型公司的原因之一。

最后,美国中学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软技能。美国中学的授课和考试形式非常多样,因此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小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撰写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做报告可以培养学生制作PPT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秉持着同样的教育理念,美国大学在招生过程中除了看重硬性的成绩单和标准化考试成绩,也对学生的各种软技能提出了要求。

我常常听到有学生问如何在材料里体现领导力。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参加了足够多的活动,那么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在美国读中学,学生会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洗礼,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从而具备更多的软技能。事实上,这样的软技能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升学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