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土方施工异常情况处理措施与方法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操作不当和违反操作规程而引起质量事故,其危害程度很大,如造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陷、开裂、位移、倾斜,甚至倒塌。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土方工程施工,按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认真施工,以确保土方工程质量。
1.场地积水
在建筑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完成后,场地范围内高低不平,局部或大面积出现积水。
(1)原因
①场地平整填土面积较大或较深时,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不均匀或不够,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而造成积水。
②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③测量错误,使场地高低不平。
(2)防治
①平整前,应对整个场地的排水坡、排水沟、截水沟和下水道进行有组织排水系统设计。施工时,应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做好排水设施,使整个场地排水通畅。排水坡度的设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当设计无要求时,对地形平坦的场地,纵横方向应做成不小于0.2%的坡度,以利于泄水。在场地周围或场地内设置排水沟(截水沟),其截面、流速和坡度等应符合有关规定。
②场地内的填土应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其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也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夯)实,使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以免松填。填土压(夯)实的方法应根据土的类别和工程条件合理选用。
③做好测量的复核工作,防止出现标高误差。
(3)处理
已积水的场地应立即疏通排水和采用截水设施,将水排除。场地未做排水坡度或坡度过小,应重新修坡;对局部低洼处,应填土找平、碾压(夯)实至符合要求,避免再次积水。
2.填方出现沉陷现象
基坑(槽)回填时,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从而造成室外散水坡空鼓下陷、积水,甚至引起建筑物不均匀下沉,出现开裂。
(1)原因
①填方基底上的草皮、淤泥、杂物和积水未清除就填方,含有机物过多,腐朽后造成下沉。
②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
③槽边松土落入基坑(槽),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回填后土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
④基槽宽度较窄,采用人工回填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⑤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干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
⑥采用含水量大的黏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符合要求。
⑦冬季施工时基底土体受冻胀,未经处理就直接在其上填方。
(2)防治
①基坑(槽)回填前,应将坑(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积水,应有排水措施。
②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使其符合要求。
③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0mm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二八或三七灰土回填夯实。
(3)处理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造成墙脚散水空鼓,如混凝土面层尚未破坏,可填入碎石,侧向挤压捣实;若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则应视面积大小或损坏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去,填灰土或黏土、碎石混合物夯实后再作面层。因回填土沉陷引起结构物下沉时,应会同设计部门针对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3.边坡塌方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基坑(槽)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坍塌或滑坡。
(1)原因
①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挖方尺寸不够,将坡脚挖去。
②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③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层湿化,黏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引起塌方。
④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施工设备、车辆等外力振动影响。
⑤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2)防治
①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土的内摩擦角、黏聚力、湿度、密度、休止角等)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经过不同土层时,其边坡应做成折线形。
②做好地面排水工作,避免在影响边坡的范围内积水,造成边坡塌方。当基坑(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将水位降至离基底0.5m以下方可开挖,并持续到基坑(槽)回填完毕。
③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防止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及时做好基础或铺管,尽量防止对地基的扰动。
④施工中应避免在坡体上堆放弃土和材料。
⑤基坑(槽)或管沟开挖时,在建筑物密集的地区施工,有时不允许按规定的坡度进行放坡,可以采用设置支撑或支护的施工方法来保证土方的稳定。
(3)处理
对沟坑(槽)塌方,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措施,如堆装土编织袋或草袋,设支撑,砌砖石护坡墙等;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可将塌方清除,用块石填砌或回填二八灰土或三七灰土嵌补,与土接触部位做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在土方工程施工中,一旦出现边坡失稳塌方现象,后果非常严重,不但造成安全事故,还会增加大量费用,拖延工期等,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4.填方出现橡皮土
(1)原因
在含水量很大的黏土或粉质黏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地基上进行回填,或采用上述土作土料进行回填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被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当施工气温较高时,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内不易消失。
(2)防治
①夯(压)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
②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黏土、粉质黏土、淤泥质土和腐殖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③填方区如有地表水,应设排水沟排水;如有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应降低至基底0.5m以下。
④暂停一段时间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逐渐降低。
(3)处理
用干土、石灰粉和碎砖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的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将橡皮土挖除,然后换土回填夯(压)实,回填灰土和级配砂石夯(压)实。
拓展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城市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而且向着更高、更复杂的趋势发展。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建筑结构的合理要求和场地空间的有限性使得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一般认为深度在5m及以上或者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影响毗邻建筑物安全的基坑即为深基坑。例如,北京财源国际中心位于朝阳区东长安街延长线、原北京第一机床厂院内。基坑北侧距居民楼最近距离为3.36m,西侧距丽晶苑6.9m。该工程基坑开挖长为279m,宽为47~67m,开挖深度为24.86~26.56m;基坑北侧为砖砌挡墙+护坡桩+4(5)层锚杆支护体系;西侧、南侧采用连续墙+5层锚杆支护体系(丽晶苑部位增加管棚支护);基坑的东侧、南侧东段采用土钉墙+护坡桩+锚杆支护体系;连续墙厚度为600~800mm,深度为20.24~34.1m。
深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的一个新的领域,由于地质的复杂性、受力状态的多边形、结构形式的多样性,构成了其自身的特殊性,给基坑工程领域带来了新课题,也势必会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思考题
1-1 土可分为哪些类型?它们与土方工程的关系如何?
1-2 土的可松性在场地平整土方工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1-3 为什么对计划标高进行调整?如何调整?
1-4 试述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1-5 何谓“最佳设计平面”?最佳设计平面如何设计?
1-6 计算土方量的四方棱柱体法、三角棱柱体法、模截面法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1-7 场地平整土方工程的主要机械有哪些?各自的适用范围及施工特点是什么?
1-8 试述管井井点、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的构造及适用范围。
1-9 试述轻型井点的布置方案和设计步骤。
1-10 简述井点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1-11 试述流砂形成的原因以及因地制宜防止流砂的方法。
1-12 回填土料有哪些质量要求?
1-13 填土压实有哪些方法?哪些因素是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如何影响的?怎样检查填土压实的质量?
习题
1-1 某建筑场地方格网的地面标高如图1-56所示,方格边长a=20m,泄水坡度ix=2‰,iy=3‰,不考虑土的可松性的影响,确定方格各角点的设计标高。
图1-56 习题1-1图
1-2 某工程基坑开挖如图1-57所示,坑底平面尺寸为30m×15m,天然地面标高为-0.300m,基坑底标高为-4.500m,基坑边坡坡度为1∶0.5;土质地面至-1.800m为杂填土,-1.800~-7.100m为细砂层,细砂层以下为不透水层;地下水位标高为-1.000m,细砂层渗透系数K=18m/d,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图1-57 习题1-2图
试求:(1)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
(2)轻型井点的计算(计算涌水量、井点管数量和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