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时代的功守道:阿里研究院独门秘籍(《商业评论》精粹)
- 商业评论
- 1092字
- 2020-06-24 16:46:15
赋能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创新平台
与商业语境中的平台模式一样,创新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和环境以赋能,使得异彩纷呈、无限可能的交互和创新以极低的引燃点和极高的效率发生。赋能与平台本就是同一个棱镜的两面,一为功能目标,一为实现模式:平台为创新孵化者而非主导者,创智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充分释放,创新才能在最自由的空间被孕育和激发。
创新平台的形成,依赖创新中后台的搭建、平台协同机制的创立以及相适配的文化和环境。
创新中后台指的是可共享各种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协作平台。中后台通常由许多不同层级、互相连通、形成复杂结构的子平台系统组成。以阿里巴巴这样一个数据驱动的商业创新公司为例,中后台包括基础数据存储和技术平台——阿里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引擎——DTPAI,代码、算法、模型的共创平台,项目管理和工程平台,以及应用层面的商业智能分析、调研、设计和开发应用的平台等。这些子系统以统一的标准、协议和流程规范连接和共享,而创新的部署过程就如同将这些不同层级的组件进行搭配连通的乐高游戏。
强大的中后台让创新以最小的代价、最高的效率得以实现。无论是在Google、Bing,还是在阿里巴巴,一个小小的算法创新即带来亿万量级价值增益的故事已成常态。强大的中后台同样简化和提效了复杂的创新协同,例如基于Facebook的机器学习平台FBLearner,产品经理和业务团队即可根据场景和设计来调用算法模型,配置参数,从而完成一个数据智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而无需算法工程师或数据科学家的帮助。
中后台最重要的特征或者说运行机制,就是透明和共创。因为透明,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其他平台参与者的工作,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特点和结果,如何复用和修改。这不仅意味着包括数据、代码、元数据和描述文档的充分共享,更是对协作规范一致的认知和恪守,让每个人的贡献得以一致、透明、公平地评估和昭显,从而正向激励学习和竞争。
透明使共创成为可能。每一次创新都建基于许多过去的创新实践之上,而不用闭门造车、重复建设;而每一次创新又同样在中后台的平台上沉淀,智能、技术和经验模式都以这种机制日益丰厚,共同迭代,从而形成难以被其他平台超越的创新壁垒。在人的创新智能和基于数据的机器智能交互增强和积淀的创智时代,这种创新壁垒的累积速度和效应都更为惊人。正如凯文·凯利(Kevin Kelly)所预言,十年后Google的核心产品将不再是搜索,而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而这个AI产品,正是通过强大的中后台经年运营数据,沉淀创新而孵化出的复杂的智能引擎系统。
因此,创新平台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或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资源平台,而是由创新的参与者协同共创、沉淀增值、不断进化的组织知识和智能的共同体,承载着未来组织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