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听懂世界超级名曲:世界名曲密码
- 颜海强主编
- 1489字
- 2020-06-25 11:47:18
世界名曲密码No.13 《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本名《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于1804年,作品55号。从作曲技术上讲,它是一部革命性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的交响曲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的旧框架,使主要形象在充满紧张的戏剧性矛盾的广阔范围中发展。它的出现还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贝多芬生活在一个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年代里。1789年巴士底监狱陷落;1793年,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及皇后被送上断头台;1799年,拿破仑执政。贝多芬真心拥护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逐渐成为他世界观的核心,他还把拿破仑看成确立伟大的共和体制的英雄。
1804年,在法兰西共和国驻奥地利大使贝纳多特将军的建议下,贝多芬开始着手为歌颂拿破仑写作《第三交响曲》。写成后,他在这首交响曲的扉页上写上标题《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然后准备通过贝纳多特将军,将总谱呈献给拿破仑本人。就在这时候,突然传来拿破仑把法兰西共和国改成帝国,他自称皇帝的消息,贝多芬不禁勃然大怒,愤怒地喊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罢了,现在他竟要践踏一切人的权利,只顾自己的野心了,他就要高居所有人之上而变成暴君了!”说着,他走到桌前,把题有拿破仑名字的乐谱扉页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还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
1805年4月,《第三交响曲》在维也纳剧院第一次公开演出,由贝多芬亲自指挥,节目单上只写着这是一部新的大型交响曲。第二年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这样的字样: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使用奏鸣曲式,精致巧妙,变化无穷,乐曲进行得极为紧凑,同时不断有新主题出现。当年不论是排练还是首演,这一乐章都由贝多芬亲自指挥。自交响曲诞生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像《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这样宏伟壮大的乐曲。
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这个乐章具有鲜明的赋格曲效果,沉痛悲戚,但又美到极点。在第一小提琴的弱奏当中,哀婉的主题凄凄而现,仿佛在抚慰着破碎的心灵。随后的曲调高亢起来,似乎是死神在发出咆哮。最后,乐曲在渐行渐远的弱奏中结束,好像有人在喃喃自语。这个乐章极为有名,经常被单独演奏。
顺便提一下,1821年,拿破仑去世的消息传来,贝多芬说:“17年前,我写的音乐正适合于这件事情。”他指的就是《英雄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由此看来,贝多芬创作的这一乐章带有某种预言的性质。
第三乐章与第二乐章恰恰相反,它是诙谐而活泼的快板,围绕着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而展开,力度逐渐加强,渲染出一派悠闲自得的气氛,令人高兴,令人沉醉。
第四乐章是《英雄交响曲》的终曲,也是这首交响曲的精华所在。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实际上指的就是它的第四乐章。在这个乐章里,贝多芬用激昂的曲调,有力的节奏,爆发出强烈的生命力,把整部乐曲带入狂热的气氛顶峰。如果说贯穿全曲的是英雄形象,那么第二乐章可以看成是对牺牲的那些英雄的沉痛哀悼,而第四乐章则表现了英雄凯旋时的壮丽情景。
既然在贝多芬的眼里,拿破仑不再是英雄,那么他心目中的英雄是谁呢?他准备用这首交响曲歌颂什么人呢?贝多芬作为一个德国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能够热情地讴歌法国大革命,就因为法国革命精神与他的理想相契合。在那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里,他被那些为实现革命目标而斗争的英雄们所感染,为他们的豪迈、自信、英勇和献身精神所打动,所以才能创作出一部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作品来。确切地说,贝多芬并不是用这部作品去具体描绘法国革命,更没有去歌颂拿破仑本人,而是歌颂了那些拥有法国革命精神的所有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