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听懂世界超级名曲:世界名曲密码
- 颜海强主编
- 2547字
- 2020-06-25 11:47:17
世界名曲密码No.2 《勃兰登堡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1721年应勃兰登堡选帝侯之约而写的一组套曲,原名《为几种乐器而写的协奏曲》。巴赫去世后,第一个为他作传的德国音乐学家斯彼诺给这六首协奏曲加上“勃兰登堡”的题称,就此一直沿用至今。
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的德国作曲家巴赫,出生在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里。这个家族从16世纪中叶开始到19世纪末,300多年中一共出现了52位音乐家。在德国的图林根州,巴赫的姓氏成了音乐家的同义语。巴赫本人的家庭更是一个音乐之家,人人都有音乐方面的特长,用巴赫的话来说:“我的一家常常可以组成一个出色的家族乐团。”描绘巴赫一家合唱情景的绘画,至今还珍藏在柏林美术馆中。
然而,在巴赫生活的时代,音乐家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尽管他几经奋斗成为魏玛公爵府上的风琴手,仍不过是公爵的侍从而已,他的名字和马夫、厨娘写在同一个花名册上。公爵做礼拜时,风琴师坐在特设的一间小屋子里弹奏;公爵做祈祷时,这间小屋就要紧闭房门,以免打扰公爵。
有一次,一个提琴手病了,不能参加演出,恰好这时宫廷中有贵客来访,公爵顿时大发雷霆:“病了?告诉他,爬也得给我爬起来演出!”演奏结束后,巴赫发现那位乐师的后背全湿透了,脸色蜡黄,便扶着他回到住所。
这件事情对巴赫触动非常大,他鼓起勇气向公爵提交了辞呈,要求离开魏玛宫廷乐团。一个奴仆竟敢如此忤逆犯上,使得公爵勃然大怒,把巴赫的辞呈丢到一边,不予理会。巴赫一连请求了好几次,都没有获得批准。
当时有个小城邦的领主奎登公爵嗜乐如命,他听说巴赫是个难得的音乐奇才,竟动了“偷”的念头。一天深夜,他派人赶着马车偷偷地去接巴赫。事有不巧,奎登公爵的计划暴露了,魏玛公爵迁怒于巴赫,下令将他抓了起来,关了将近一个月。
1717年末,巴赫终于离开了魏玛,来到了奎登公爵的领地,平生第一次担任了宫廷乐长。奎登公爵待巴赫为上宾,使他过上了一段安稳的日子。这里的宫廷乐队中还有一班出色的音乐家,对音乐的共同爱好激发了巴赫的创作热情,他的重要器乐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巴赫饱满的情绪和自然奔涌的艺术灵感。
1719年,巴赫陪同奎登公爵前往柏林提取新完工的钢琴,在那里拜见了勃兰登堡选帝侯。选帝侯听了巴赫的精彩演奏后,不由得对他的技艺大为叹服,便请巴赫为自己写些乐曲。回来后,巴赫迟迟没有执行选帝侯殿下“无比仁慈的吩咐”,直到过了两年半的光景,他才把六首分别为不同的乐器写的协奏曲凑在一起,称为《为几种乐器而写的协奏曲》,呈献给勃兰登堡选帝侯。此外还附有一篇用法文写的献词,字里行间极尽卑微与谄媚,与巴赫的性格判若两人,这也许是那个时期的文风所致。经后人考订,这六首协奏曲里至少有五首是巴赫的旧作,曾经为奎登公爵演奏过。这批乐谱送交勃兰登堡选帝侯手里后便被束之高阁,从来没有被排练演奏过。13年后,选帝侯去世,为了公平地分割遗产,所有物品都被估价,巴赫的这六首协奏曲被划入不重要的作曲家的作品,估价只有40个芬尼,相当于一堆废纸的价钱。19世纪时,德国音乐学家斯彼诺发现了巴赫这批手稿,给它加上《勃兰登堡协奏曲》的总名,沿用至今。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流行一种“大协奏曲”,它与后来的协奏曲不同,独奏乐器不是单一的乐器,而是一小组独奏乐器与整个乐队协同竞奏。《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三首协奏曲(第一首、第二首和第五首)就是用这种形式写作的,第四首是由弦乐队和两支长笛伴奏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三首和第六首是为弦乐队写的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的音乐风格是德国式和意大利式兼而有之,融合了意大利协奏曲的热情欢快和德国音乐的冷静均衡,整体表现出一种理性与欢乐向上的人文主义精神。每部协奏曲都由三个乐章构成,其中有三首完全采用了维瓦尔第的“快-慢-快”的顺序排列,在形式上与后来的协奏曲十分接近。各首中的独奏乐器组全不相同,有两首完全没有标出独奏乐器,可见巴赫并不注重挖掘各种乐器在乐队中担任独奏的潜力,而是注重于交响性作品的主题表现力。
在《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六首作品中,以艺术成就而论,以第二首最为辉煌。这部作品称为《F大调第二号协奏曲》,又称《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F大调)》。在这部作品中,巴赫将生动的活力注入严谨的形式中,以精湛的技巧为协奏曲形式奠定了基础,由此使它成为巴赫创作的管弦乐曲的典范之作,同时也成为欧洲管弦乐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F大调第二号协奏曲》的独奏乐器组,除了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之外,还加了一个F调高音小号。巴洛克时期的小号没有滑管或孔键,由于号身上没有改变音高的装置,这种小号被称作尖声小号。小号手全凭嘴上的功夫和腹中的气息来控制高音,在极高音区寻找更多的泛音,以适应音乐的要求。由于这种小号的加入,使得这首协奏曲变得更加嘹亮高亢。现在演奏《勃兰登堡协奏曲》用的小号是F调的特制小号,不再具备巴洛克时期小号高亢的音色了。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一些原型乐器,如古小提琴、古大提琴、羽管键琴等,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用现代乐器来演奏这首协奏曲,与巴赫所要达到的音乐效果自然会有一定差距。
这部协奏曲由三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旋律自由奔放,洋溢着兴高采烈的气氛,给人以无比欢快的感觉。第二乐章音调清澈纯净,犹如一曲用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演奏出来的三重唱。在大提琴和羽管键琴声部均衡的和声音型伴奏下,抒情的对答传达出真诚感人的感情,在听者想象中描绘出一幅静谧的乡村风景画。第三乐章描绘的仍然是一幅德国现实生活的风俗画,旋风一般奏响的小号演绎着民间舞蹈的主题,充当伴奏的低声部大提琴和羽管键琴奏出愉快的踏步节奏。最后,乐曲在节日的狂欢场面中结束。后世的乐评家认为,巴赫的这个第三乐章,为贝多芬那首《第七交响曲》舞蹈性终曲开了先声。
知识链接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从1600年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出现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一般来说,巴洛克音乐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其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音乐的特色。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