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死不瞑目

豳州城,外郭烽火台升起袅袅黑烟。三天前,燕郡王罗艺假传天子密谏诈入城中,起兵造反,号为“清君侧。”

不过此时站在城墙上的叛军皆面色惶惶,喘息声不绝如缕。若是不知道事情缘由,还以为他们昨天晚上在婆姨身上造娃娃弄的体力尽无,跟耕地老牛一样躺在田垄打着瞌睡,用尾巴懒洋洋的驱赶蚊蝇。

在千米外远处的唐军人影密密麻麻,如同苍茫大地上的一个个小黑点,他们踏着震耳发聩的鼓点稳步前进,看其规模有数万之余。

在其前面仍有几万轻骑兵掠阵,手持制作精良的马槊,肩上背着长弓,这些都是在隋末征战十几年的精兵良将,是大唐的根基柱石——关陇府兵!

关陇府兵一个个都是中小地主的良家子,他们在长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配备上家传的马槊和甲胄,在亲戚好友的祝贺下入了府兵。

就像岑参说的“功名只向马上去,真是英雄一丈夫!”,关中和陇西自古以来都是精兵的出产地,唐军虽没有秦军人人皆闻战而喜的冲动。可在大唐,男儿立志报国和建功立业,自古以来都是在战场上获取军功!

关陇府兵虽精于天下,但燕郡王罗艺麾下的幽州兵也差不了多少,真正让叛军未战先胆怯的原因则是,在行进的战车上,随寒风飘动的纛旗。

纛旗上面有绣娘用精湛的手艺绣的赫赫功名,那便是“英国公”三个大字!

“停!”英国公李绩正值壮年,颔下三寸美髯,身姿挺拔如雪松,剑眉下一双璀璨如寒星的双眸,闪着智慧的光芒,他的目光凝视豳州城的城头,微微举起右手示意军队停下。

豳州位于关中和陇西的节点,易守难攻,燕郡王罗艺也是凭靠奸计诈入城中,占据了豳州,更何况罗艺此次起兵叛乱似乎名正言顺。

“名不正,言不顺,不可攻略其地。”李绩淡淡一笑,他更像一名教书的鸿儒,而不是战场上饮血的将军。

此次叛乱除了当年罗艺割据幽州的旧部,剩下的就是泾州城本来的守军。而泾州城本来的守军心中大多是不愿跟随罗艺造反的,但是选择权不在他们手中,更何况罗艺叛乱还占据了大义——清君侧!

天下皆知当今皇帝手中的皇位是抢他哥哥的,而且还幽禁了太上皇。这些行为虽不至于引起天下民愤,但总归百姓对李世民没啥好感,再加上名义上是要清除李世民这个奸臣逆子,迎回太上皇重登皇位。

所以,心里也就半屈半从的跟随造反。

“将三百降书绑在箭上,射入豳州城中!”李绩喝道。

大唐名将辈出,可李世民却偏偏点了李绩的将,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今冬已有彭国公王君廓叛乱,虽然声势甚小,只有不到百人,并且也被尉迟恭逮捕回到了长安。虽然此事告一段落,但大唐内外皆人心浮动,就在此刻,仅仅不到半个月的功夫,燕郡王罗艺又占据了泾州城造反。

此次造反的声势很是浩大,不仅阻断了丝绸之路,也断开了朝廷与西域的连接,让天下不安分的人看到了苗头。

英国公李绩,必须要用雷霆之势碾压叛军,震慑大唐内外。

皇帝陛下想要天下知道,造反.......是要死人的!

而整个大唐除了卫国公李靖,就属李绩打仗最猛,也最稳如老狗,其他的诸如秦琼等人,虽战功赫赫,但比之两人无疑还是差了一个层次。

......

豳州城,都督府。

“郡王,郡王,李绩率领的唐军停在了五百米外,迟迟不攻城。”一个叛军将领急匆匆的跑进都督府的正厅。

“什么?李绩迟迟不攻城。”罗艺跪坐在正首的案几,脸色阴郁,他环视堂下,众人听到此话面色不一。

虽惧于他曾经的威严,没有轻举妄动,但天节军内部已经人心不稳。若是李绩稍有动作,恐怕出了都督府,就会有人打开城门出去投降。

无奈,英国公李绩正值壮年,又是声名赫赫之辈。哪像他罗艺岁数已大,又离开曾经割据的幽州,正如鱼无水之源,纵然能活一阵子,也只是勉强支撑。

不同半月前反叛时的利欲熏心,此刻的他如坐针毡,他倒不是后悔,而是恼恨为什么叛乱的消息那么快传到了朝廷,让他还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英国公李绩就率领唐军压境。

要知道在泾州城扣押的商人货物,足足有几十万贯巨款。这些钱财要是给他时间使用,在突厥和西域等地招揽异族骑兵,或者购买西域的良马,也可招募陇西的穷困子弟......(府兵制大多征召的是中小地主,只有这些人家才能备齐武器装备,好点的马槊在长安城至少十贯起步,更别说良马、甲胄等耗资巨大的武备,最便宜的反倒是弓箭。)

三刻钟后,又有一将领进来跪地道:“郡王,城外唐军依旧没有攻城,反而......用弓箭不断射入书信。”

说完之后,他从腰间抽出一张卷起来的细小纸张,上面字迹清晰,密密麻麻。

罗艺皱了皱眉,让侍者将书信呈了上来,看了一会,他大惊失色:“贼子李渊真没抱负,误我也!”

他和李渊在隋末时,职位差不多,本是同僚,后来李渊势大,才投靠了大唐。心中这一着急,就将老早的“贼子”二字脱口而出。

堂下的天节军将领面面相觑,不知道书信写了什么,可是听到罗艺这么喊,心里也明白了几分,相互看了一眼,两名关系好的将领从席位一同起身,对着罗艺逼近了几分,言辞隐隐有着威胁之意,同声道:“还请郡王,让末将等人一阅那李绩射入城中的书信。”

罗艺面色微变,看似将书信随意的准备递给几名将领,可他的眼神早就示意亲卫准备动手。

几十名亲卫会意,从厅外鱼贯而入,还没等两名将领反应过来,就用刀剑将其杀害。

“诸位将军要知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待本郡王攻进长安城内,诸位都是开国国公,岂不美哉,何必要当阶下囚呢?”罗艺微微一笑,许诺道。

他可是从隋末摸爬滚打出来的老江湖,当得知英国公李绩已经临近豳州之时,就在都督府召集诸将,为的不是讨论怎么得胜,而是害怕有人反水。

可天节军诸将却没有那么好糊弄,纷纷抽出随身携带的刀剑,防范罗艺的亲卫。

其中一名为首的将领起身拱手道:“郡王既然胸有成竹,何必杀害周、吴两位裨将,还请郡王让我等一阅书信,是走是留,有我等决定!”

然而罗艺却不敢露出书信,向后退了一步,狠声道:“既然诸位非要逼本郡王,那么就分个你死我活!”

一炷香后,都督府的厮杀声渐渐消弭,厅堂遍布血迹,宛如修罗场一般,地上横躺、竖趟着身穿甲胄的天节军将领,也有装备精良的亲卫,以及无辜受死的侍者。

而罗艺也带着残留的几名亲卫借着密道逃出了豳州城,他和王君廓的想法一样,在大唐混不下去了,准备前往投靠突厥,苟延残喘。

一个时辰后,唐军不费一兵一卒便进了豳州城。

都督府,李绩弯下腰从一名死去的天节军将领紧握的手中,捡起一张染血的书信,顺便合上他死不瞑目的眼睛。

血迹斑斑的书信上写道:“秦王李世民恭顺有嘉,贫道甚是欣喜,不图归政于己,清君侧定为妄言.......燕郡王李艺率众据泾州而反,废其国姓,重为罗艺......”

书信本无那么大的作用,可在数万关陇精锐兵临城下时,这便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罗艺也断然没想到太上皇这么不要脸,竟然能站出来写这么一封书信。

至于有人伪造?

天子亲书岂是英国公李绩敢伪造的?

PS:今早码字手贱锁定小黑屋,没有六千字不能出来,所以更新完了,求求推荐票,安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