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形象地图:中国网民眼中的多元世界
- 刘鹏飞 张力 杨卫娜
- 2089字
- 2020-06-24 14:53:22
一、政治外交形象:中英的“黄金时代”
英国政体为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现任国王为伊丽莎白二世。英国首相是英国政府代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执政联盟的首领自动成为首相人选,人选经国王/女王任命后正式成为首相。英女王与极具个人色彩的首相,成为当前英国政治以及外交的重要形象代表。
(一)“超长待机”的英女王
图5:新浪微博上关于伊丽莎白二世91岁寿辰的新闻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中国网民非常熟悉的人物。在1952年6月2日便正式登基加冕的伊丽莎白二世,见证了近五十年来全球的变化与中国的发展。“她和善而不失皇家尊严的气质不断延展着英国的外交弹性”,有网民如此感慨。1986年10月,伊丽莎白二世来中国访问期间,邓小平同志说:“感谢你不远万里来看我这个老头子”,伊丽莎白女王说:“我就是来看你这老头子的。”——她高超的外交手段使得英国外交出现了很多的缓冲地带。
2017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迎来91岁寿辰。作为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且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尽管不掌握实权,但其在位的60多年间,见过四分之一的美国总统,五分之一的英国首相,出访过120多个国家。伊丽莎白二世的“超长待机能力”总被中国媒体以及网民所津津乐道。
尽管已是91岁高龄,在中国互联网上伊丽莎白二世的形象依旧是尽职、亲和甚至是活泼可爱的。在一些英国的关键时刻,英女王总会成为英国社会上下的精神支柱。例如,在2017年曼彻斯特爆炸案后,伊丽莎白二世不仅探访了受伤市民,还为受害者默哀并发表了声明。
(二)流水的英国首相与铁打的“@英国首相”
英国首相,即英国政府首脑,是代表英国王室和民众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从1721年华波尔爵士开始至现任首相特雷莎·梅,英国一共经历了54任首相。从丘吉尔到撒切尔夫人、卡梅伦以及现在的特雷莎·梅,不少英国首相为中国网民所熟知。
当下,英国首相常成为中国网民议论中心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在新浪微博中,“英国首相”已经成为首相的官方微博——这也意味着,从2013年卡梅伦开设“英国首相”的官方账号至今,特雷莎·梅也在使用该账号,变化的仅仅是账号的头像以及人物简介。因此,一种错位的喜感常引发网民的围观。
图6:“英国首相”微博账号头像已换成特雷莎·梅,但仍可追溯此前卡梅伦的活动照片
(三)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开启与延续
英国于1950年1月6日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1997年6月30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英国查尔斯王子共同主持了举世瞩目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的回归为中英友好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1998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访华,双方决定建立新型伙伴关系。2004年,中英两国从“全面伙伴关系”迈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5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举行会晤,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这个历史性的会晤铸造了中英关系史上又一座新的里程碑,意味着中英关系再上新台阶,在诸多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后卡梅伦辞职,特雷莎·梅作为内政大臣接任首相一职。正当中国舆论担忧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是否会遇到挫折时,特雷莎·梅再次确认英国将致力构建与中国关系“黄金时代”的政策方向。
(四)脱欧:对中国影响有多少?
2016年6月24日下午,英国公布了“脱欧”公投的最终结果:英国脱离欧盟。对此,中国外交部表态:“我们关注英国即将举行的英欧关系公投,尊重英国人民的选择。中方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愿意看到一个团结、强大、稳定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方重视同英国的关系,愿与英方继续开展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
这次公投不仅决定着欧盟整体的命运,同时会对中英乃至中欧关系带来诸多影响,也因此为中国媒体以及网民高度关注。新华网解读文章指出,英国脱欧可能会带来三大重要影响:
首先,作为欧盟内部的一支重要力量,英国在中欧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欧”后预计英国的对华态度不会出现重大转折,但英国与欧盟“分手”后,将出现欧盟与英国各自与中国“打交道”的局面。
其次,中国企业之所以要进入英国,不只是看中英国市场本身,更因为它们还把英国视为通往欧洲的门户。对于这些企业,尤其是金融类企业来说,英国“脱欧”后作为欧洲门户的作用必然弱化,中国企业对英国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
最后,英国“脱欧”后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短期内可能导致伦敦股市和英镑汇率出现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及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受波及。
但也有学者认为,英国一向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英关系已步入“黄金时代”,各领域合作进展显著。2015年以来,中英经贸合作成绩喜人,中国的不少银行和金融企业选择在英国开展业务,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加速推进。英国不少专家和金融界人士纷纷看好中英金融合作和中英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前景。此外,英国拥有不少全球化的产业,东亚地区有很多英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范围。英国“脱欧”后很可能继续向东看,甚至更加向东看,中国与英国的合作机会将更多。
总之,正因为英国与中国在政治、外交、经济、社会等领域有着非常紧密且全面的联系,英国脱欧的结果才会引来中国各界的聚焦、思考与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