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邓文 吴恢主编
- 11字
- 2020-06-25 22:27:41
第二章 桑品种与桑苗繁殖
第一节 桑品种
一、桑树品种主要评价指标
桑树品种的主要评价指标有桑叶产量、品质和抗性。优良桑品种应具有叶质好,产叶量高,抗病性较强,农艺性状好,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等特点。桑树和其他农作物一样,有地区适应性和时间的变迁性,其优良特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一地区种植桑品种时,应选定几个主栽品种,并配合若干辅栽品种。
(1)产量。丰产桑品种一般具有长势旺、发条数多、枝条长,发芽率高、生长芽多、节间密,叶片大而厚、花果少等优良性状。
(2)叶质。桑叶品质,直接影响到家蚕的体质。优良桑叶是指桑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高,适合蚕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即等量的桑叶饲养同品种数量的蚕,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和50kg桑叶的产茧量要高。叶质的优劣可通过养蚕鉴定及桑叶的营养成分分析来判断。
(3)农艺性状。优良桑品种要求枝条直立,田间管理方便,桑叶采摘容易等。
(4)抗逆性。桑树的抗逆性,主要是指抗病性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病害发生情况也不同,对桑品种抗逆性的要求应有所侧重。优良桑品种须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对当地的主要病害有较强的抗性,有的桑树优良品种对一些虫害也有一定的抗性。
二、适应湖北地区栽植的桑树品种
不同的桑树品种有各自的生长特性和对土壤质地、气候条件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根据当地条件选栽适合的桑品种。我国已选育出了众多优良的桑品种,现介绍适应湖北地区推广的主要优良桑品种。
1.湖桑32号
本品种又名荷叶白、尖头荷叶白、跷脚荷叶白,分布于全国各大蚕区,是推广面积最大的桑树品种。
特征特性:树型开展,发条数多,枝条粗而弯曲,卧伏枝、侧枝较多。皮黄褐色,节形微曲。冬芽正三角形,黄褐色,贴生,副芽小而少。叶长心脏形,呈漩涡形扭转,翠绿色。叶片较厚,叶面光滑稍皱,光泽较强。雌雄同株,雌花无花柱,葚少,紫黑色。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芽期3月底至4月初,开叶期4月中旬,发芽率75%左右,是晚熟品种,亩产叶量在2000kg左右(1亩=667m2)。秋叶硬化迟,叶质较优,抗黄化型萎缩病弱,抗细菌病中等。耐寒、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广。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距离宜稍稀,宜养成低、中干树形。发芽与叶片成熟迟,宜于早熟品种搭配栽植。夏伐后及时疏去止芯芽,减少卧伏枝,便于桑园管理。适应性广,各地均可种植,不宜在桑黄化型萎缩病疫区栽植。
2.湖桑35号
本品种又名桐乡青、白皮湖桑、青皮湖桑、叶眼青、牛舌头桑等。全国各蚕区均有栽植,面积略少于湖桑32号。
特征特性:树形挺直,发条数中等,枝条粗直而长,上下端粗细开差较少,皮色青灰带黄,节形直,节距稍长。冬芽长三角形,黄褐色,贴生,副芽大而多。叶卵圆形,稍呈漩涡扭转,墨绿色。叶片厚,叶面光滑,光泽强。开雌雄花,葚紫黑色。发芽期与开叶期较湖桑32号早1~2天,发芽率65%左右,是中熟品种,亩产叶量在2000kg左右。秋叶硬化稍早,叶质优,抗萎缩病强,抗细菌病弱。
栽培技术要点:由于春叶成熟快,可作春期稚蚕用桑。树形直,枝条直立,适于密植和养成低、中干树形,多留拳和条。秋叶硬化较快,要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采摘利用。不宜在细菌病疫区种植。
3.湖桑197号
在全国多数省份栽培,栽培面积与湖桑35号相当。
特征特性:树形开展,发条数中等,枝条较直,侧枝较少。皮色淡紫褐色,节形微曲。冬芽长三角形,紫褐色,贴生,副芽小而少。叶片长心脏形,深绿色,叶片前部稍向一侧扭转。叶片厚,叶片光滑,光泽较强。开雌花,葚小而少,紫黑色。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芽期和开叶期较湖桑32号早,发芽率高,是中熟品种,亩产叶量1700kg以上。秋叶硬化较迟,叶质较优。抗旱、耐瘠性强,抗萎缩病较强,抗细菌病弱。
栽培技术要点:抗旱、耐瘠适应性强,不论平原、溪滩、海涂、丘陵均可种植。叶质优,养蚕成绩好,适于蚕种场种植。不宜在细菌病疫区种植。
4.农桑12号
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在浙江、江西、安徽、山东、湖北、云南等省种植较多。
特征特性:树形直立,树冠紧凑。发条数多,枝条长而直,无侧枝。皮色黄褐。冬芽长三角形,紧贴枝条,紫褐色,副芽大而多。叶心脏形,深绿色,叶面平而光滑,光泽较强,叶片向上斜生。开雌雄花,花穗均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芽期3月20日左右,开叶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率在78%左右,是中熟品种,亩产叶量2600kg以上。秋叶封顶迟,硬化迟,叶质优。抗细菌病和黄化型萎缩病强,抗桑蓟马、红蜘蛛、桑粉虱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可适当密植,养成低、中干树形,施肥要足,以充分发挥其高产性能。叶质优,养蚕制种成绩好,适于蚕种场种植。发芽较早,剪取穗条宜于春节前完成。发根力强,可用扦插繁殖。抗病力较强,适应性广,各地均可种植。注意防治小粒型菌核病,在断枝病流行地区,第二年起就实行夏伐。
5.农桑14号
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在浙江、江西、安徽、山东、湖北、云南等省种植较多,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推品种之一。
特征特性:树形直立稍开展,发条数多,枝条粗长而直,无侧枝。皮色灰褐,枝条基部根源体突出明显,节距3.7cm。冬芽正三角形,棕褐色,叶面平而光滑,光泽强,向上斜生。开雄花,花穗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芽期3月20日前后,开叶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率近80%,是中熟品种,亩产叶量2700kg以上。秋叶封顶和硬化均较迟,叶质较优。抗细菌病和黄化型萎缩病较强,抗桑蓟马、桑粉虱、桑红蜘蛛强。扦插成活率高,农艺性状优良。
栽培技术要点:栽植距离宜稍密,养成低、中干树形。施足肥料,以充分发挥其高产性能。发芽较早,剪取穗条宜于春节前进行。抗性较强,适应性广,农艺性状好,适合条桑收获。发根力强,可用扦插繁殖。
6.育711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199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枝条粗长,直立,稍开展,节距3.2cm。皮色青灰,侧枝少。冬芽三角形,较大,黄褐色,尖离,副芽小而少。成叶心脏形,稍波扭,叶色深绿,有光泽,叶尖锐头,叶基心形,叶肉较厚,叶形较大,叶面光滑。开雌花,葚少而小。发芽较早,发芽率80%,中生中熟品种。生长较齐,产量较高,成林桑亩产2000kg,对细菌病抗性与荷叶白相仿,叶质较好。
栽培技术要点:亩栽800株左右,养成中、低干树形。适于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种植。
7.鄂桑1号
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三倍体桑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树形直立,树冠较紧凑,枝叶生长快而旺盛,发条数较多,枝条长而直,上部易发侧枝。节间3.5~5cm,叶序2/5或3/8。皮色紫灰,皮孔椭圆或圆形,灰白色,分布均匀。冬芽长三角形,紫红色,贴生;副芽少而显。成叶椭圆形,叶长20~25cm,叶幅18~22cm,叶色绿色,叶尖短尾状,叶缘锯齿状,叶基浅心形,脉腋茸毛较密。开雌雄花,同株、同穗,雄花多、雌花少。武汉栽培,3月上中旬发芽,开叶期在3月下旬,桑叶成熟期在5月上旬,是早生早熟品种。亩产叶量达2300kg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可适当密植,每亩栽植800~1000株较宜,低中干养成。该品种发芽较早,冬季管理工作宜在12月底前完成;早春发芽前应及时重剪梢,夏伐桑园应适时疏芽;秋季养蚕时要注意分批采叶及利用侧枝叶养蚕,以提高桑叶利用率和桑园通风透光性。
8.鄂桑2号
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四倍体桑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树形开展,枝条粗长且直,节间3.1~4.2cm,叶序3/8,皮色淡紫褐色,皮孔大而少,椭圆形,灰白色。冬芽正三角形,紫褐色,芽尖稍离枝条,副芽多而明显。成叶长心脏形,叶长28~31cm,叶幅24~27cm,叶色深绿,叶面较粗糙,光泽较弱,叶肉厚,叶尖短尾状,叶缘锯齿状,叶基浅心形,脉腋茸毛较密。开雄花为主、极少雌花,花多。武汉栽培,发芽期在2月底至3月初,开叶期在3月15日左右,桑叶成熟期在5月初,秋叶硬化期在10月中旬,属早生早熟品种。亩产叶量达3000kg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可适当密植,每亩栽植800~1000株较宜,低中干养成,养成期要适当多留支干。因叶片过大,枝条生长迅速,木栓化低,易下弯或被风折断,为此,应适当延缓疏芽、增施磷钾肥;该品种春季开花较多,枝条中下部三眼叶较多,每年9月份应适当控制肥水,抑制生长,增强枝条充实度和春季重剪梢等。
9.湘7920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育成。1988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6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树形高大,枝条直立紧凑,皮色紫褐,皮孔粗大突出,侧枝少,冬芽长三角形,鳞片呈淡褐色,成叶卵圆形,叶色翠绿,叶尖尾状、叶基截形,开雌花,葚少。发芽比湖桑32号早5~7天,发芽率高,生长芽多,发芽率80%以上,生长芽30%以上,发条数多,枝条粗,生长势旺,产叶量高,平均米条长春叶产量达200克,秋叶达150克,抗逆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树形高大,适宜养成高、中、低干多种树型;属早熟丰产型品种,适宜在肥水充足的洞庭湖地区及长江流域栽培;发条数多,芽叶生产茂密,应注意防治病虫害;生长芽多,春季注意摘心,促进叶质成熟。
10.湘桑6号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育成。三倍体桑品种。
特征特性:树形稍开展,枝条直立粗长,木质较疏松,上部有少量分枝,皮褐色;节间直,节距5.0cm,叶序2/5,皮孔粗大突出,椭圆形或线形;冬芽长三角形,褐色,贴生,副芽少;叶长心脏形,墨绿色,叶缘锐锯齿,叶基截型,叶尖长尾状,叶片大,叶长30.4cm,叶幅24.8cm,叶片厚,叶面微粗糙,光泽度较弱,上斜着生,叶背密被柔毛,叶柄粗短;开雄花。湖南省澧县栽培,发芽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叶期3月中旬,发芽率80%,生长芽率30%,叶片成熟期4月底至5月上旬,叶片硬化期10月上中旬。属早生早熟品种。中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对桑蓟马、桑螟虫的抗性强于湖桑32号,抗旱性中等,适应性强。
栽培技术要点:适应性强,在长江流域平湖区和山丘均适宜栽植;发条数中等,应适当密植,亩栽800~1000株为宜;生长势旺,应确保充足肥水供应,注意氮、磷、钾等配比施肥,木质疏松,适当增施P、K肥;生长快,枝条长,冬季宜留枝条1.2m水平剪梢。
11.大1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果桑品种。
特征特性:树形直立开展,枝条细长多侧枝,发条数中等。皮淡褐色,节间直,节距较大,冬芽三角形,棕色,尖离,副芽大而多,成叶心脏形,较大,翠绿色,光泽暗。开雌花,无花柱,葚大而多,紫色,甜而无籽。发芽早,为早生早熟品种。果叶两用,桑叶和桑果产量高,成林桑葚果产量可达1500kg,亩产桑叶1000kg以上。桑葚易感染菌核病,须加强防治。嫁接繁殖注意提早剪接穗。
栽培技术要点:以果用为主宜稀栽,亩栽500~600株,中干或中高干养成。长江中游4月底至5月上中旬收果后进行夏伐,促进多长横枝,八、九月份要重施肥,氮、磷、钾配合使用,提高桑果产量,秋季少采叶,否则影响次年产果量,冬季轻剪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