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立业的士兵们

——南京某部队“技术革新模范连”纪事

战友,你可曾想到?

当你看到威武雄壮的火箭布雷车在训练中“嗖嗖嗖”地进行火箭布雷时,你可曾想到打出去的火箭布雷模拟弹竟是战士研制成功的?它的研制者某师工兵连,2月25日被南京某部队党委授予“技术革新模范连”的荣誉称号。总参谋部也给他们颁发了科技成果二等奖。

只要算一笔账便可明了这种模拟弹的价值。它的造价只有一发真弹的小小的尾数,却可达到真弹一样的训练效果。用它训练,一个工兵连一年为国家节约的经费是一个六位数。老一代工程兵是懂得它的价值的,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某师工兵连,要走了它的设计图纸和样品,它将作为一种制式器材陆续发到全军。

“路,是人走出来的!”

1979年8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英模代表团来到某师作报告。一位副军长讲到步兵战友冒险滚进雷场,用身体开辟道路的英雄壮举。步兵战友用身体滚雷,这对工兵意味着什么?工兵连连长黄明高和指导员石人俊,越听心里越觉得不是滋味,脸上发烧。

时针敲过年夜十二点。战士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这时,黄明高的门被“笃笃笃”地敲响了。指导员一进门就说:“老伙计,咱们得想点办法,把这落后的训练,落后的装备改一改。不然,咱们可再不好意思去听报告了。”

第二天一早,全连被带到训练场,地上摆着一些爆破筒、探雷器、地雷和炸药包等东西。

“训练方法也落后了!装备了火箭布雷车,可火箭弹太贵,我们打不起呀……”指导员讲起他听报告的感受。“同志们,有句古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们不是要现代化么,党支部号召大家:立足实际,革新器材,改革训练,用实际行动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工兵连干部战士的“机器”开动起来了。有的埋头思考,有的热烈议论,有的相互切磋。……一副醒目的对联贴在连队俱乐部门上。“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壮大国防,甘愿献出一切。”横批是“建功立业”。

一个星期之后,党支部召开一个献计会,通知二十人参加,结果全连都挤进去了。会接连开了两天又一个晚上,大家忘记了课间休息,忘记了熄灯号响。于是,《工兵连1979-1983年技术革新五年计划》产生了。计划中有两个核心项目,一是火箭布雷模拟弹,一是火箭快速开辟通路,这是全军关注的两个难题。

“爸爸,为您的儿子高兴吧!”

工兵连的给养员莫斌泽把一份精心绘制的火箭模拟弹弹体的图纸,交给某塑料机械厂金工车间的一位姑娘:“师傅,这个能帮忙加工吗?”

姑娘接过图纸,看了一会,哈哈大笑起来:这算什么图纸呀?既不成比例,又没有形位尺寸。莫斌泽脸红了,姑娘收敛了笑容说:“解放军的事,我们一定抽空帮助。看样子,你没有学过制图学吧?”

莫斌泽的确不懂制图学。自从参加火箭模拟单攻小组之后,他像着了魔一样钻进技术革新之中。队里办起六个文化补习和技术专业学习班,他参加了两个,又自费订了十多种杂志,涉猎了数学、化学、流体力学、电学和材料学等领域,搜集整理了十多万字的资料,啃下了几个关键性难题。可是,他对机械学却一无所知。他画的图纸,只有他和攻关小组的人看得懂。那怎么行呢?莫斌泽告别了这位蛄娘……

在杭州市科技书店里,莫斌泽站在摆满各种版本制图学书籍的书架前,一本一本地翻呀翻,四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最后,他选中了上海同济大学新编的《机械制图》。莫斌泽挤上公共汽车,急忙打开《机械制图》看起来。汽车开过一站又一站,开过营区的大门……。车上的乘客渐渐少了,莫斌泽才发现自己已经坐过了两站。制图学,形位尺寸……绷紧了他的神经。

过了几个月,当莫斌泽第二次拿着图纸到工厂去时,原来笑他的那位姑娘和她的师傅老钱惊讶了:“这图是你画的?”他们盯住莫斌泽上下打量,似乎要从这普通的士兵身上找出什么秘密。莫斌泽的心怦怦乱跳。

“师傅,不行吗?”

“行,很行,我们加班给你干!”

当第一枚火箭模拟弹发射基本成功的时候,莫斌泽收到父亲的来信。老人看到儿子半年多没给家里寄信,担心他出了事。还有,家里筹备盖新房,希望儿子寄上一点钱。而他连一分钱也没有存呀!他给爸爸的回信中有这么一段,“爸爸,您或许要问我,钱都到哪儿去了?儿子的确一分钱也没有乱花,都买了书,变成知识装到脑子里去了。我正在参加一项技术革新。这项成果,国家节约的钱恐怕您老人家挑也挑不动哩!爸爸,为您的儿子高兴吧!”

“亲爱的,你能理解我吗?”

一排长王岩福是七人攻关小组的核心人物。二十六岁了,还没有考虑个人婚姻问题。去年初,一个好友给他介绍了一位姓童的售货员,姑娘长得聪明,娟美。两人开始通信来往,敏感的姑娘发现王岩福常常误了回信。即使来了信也往往只有一张纸,写着枯燥无味的几句话。小童不免产生怀疑:自己是否找到一个傻瓜?她要亲自到部队去看看。

春光融融,杨柳青青。小童被王岩福接到连队。一天,两天……四天过去了,就是找不到和王岩福谈心的机会。连队就住在杭州市郊,姑娘想在观赏湖光山色中培养爱情的种子。她约王岩福到西湖玩玩,他说抽不出时间;姑娘希望他晚上能和她谈谈,他天天和革新小组忙到半夜。小童终于下了“最后通牒”:“我在你心中是个多余的人,我不耽误你了,明天就走。”

王岩福傻了眼,找到指导员。正好那天晚上附近某团放映电影,指导员“命令”王岩福放下工作,陪小童去看一场电影。某团离工兵连三里地,王岩福陪着小童走到半路,突然想到一个新的方案。他安排好小童看电影后说:“我有点事回去一下,电影散场时来接你。”电影放完了,小童左等右等不见王岩幅的影子。她只好自己返回。人生地不熟,她摸错了地方,跑到附近的师教导队。

此时,王岩福正趴在一张图纸上,手按三角板画呀,画呀。……指导员接到师教导队捎来接人的口信,叫王岩福去把小童接回来。小童见到王岩福,眼泪止不住直往下掉。王岩福急中生智,突然来了“灵感”,他笑着说:“小童,你知道我为什么拚足劲搞革新吗?是为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是为人民。这就是我献给你的爱。亲爱的,你能理解我吗?”一番知心话赢得了姑娘的心。小童破涕为笑。她在连队住了八天,王岩福虽然一直没有陪她上西湖,但她却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有事业心的小伙子。姑娘坐上回家的列车,在列车启动的时刻,她含着热泪对王岩福说:“我等着你成功的消息。”

一小时后,王岩福也登上北去的到车,革新项目的实弹试验,将在一片海滩上进行。

“我,是共产党员!”

去年7月,快速开辟通路的一项革新进入静炸效应试验阶段。一百二十五枚地雷虽然没有装药,但全部装上真引信。实爆14后,雷场边沿草丛中有部分地雷未能引爆,这些地雷一旦触发,后果不堪设想。现任指导员靖思义命令大家继续隐蔽,径直走进雷场,开始排除未爆地雷。

他卧倒在地,排除了一枚,又排除了一枚。……遇到的第三枚是一枚防步兵绊雷,靖恩义小心翼翼地在草丛中寻找绊线。“噼”的一声,绊雷引信爆炸了。他的右边脸部仿佛沾满了黑芝麻……

“指导员受伤了!”战士们不顾危险朝他奔去,要接替他完成任务。靖恩义用一只手捂着右眼站起来,大声命令战士们退回去:“我,是共产党员,是干部,现在已经有一点经验了,换别人更危险!”他带伤坚持继续排雷。

在发射试验阶段,火箭发射之后,炸弹爆炸不了,要弄清原因,必须解剖引信。这种特制引信的爆炸力相当于一个手榴弹。火箭发射后,炸弹已经变形,保险装置很难保险,解剖时稍有不慎就有爆炸危险。九班长钱明提出由他来干,大家不同意。他着急地说:“我是老工兵,共产党员,请相信我。我若炸死了,你们接着干。”连队和科研所技术人员再三研究了安全保险工作,同意了他的请求。

钱明开始解剖引信,同志们都屏住呼吸,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分数了他的注意力。好!他拧下扩爆药,又取下黑火药。爆炸成分只剩下一只火帽了。突然,“啪”的一声像鞭炮响,钱明的右手掌烧焦了。他咬了咬牙,又接着干。不一会,右手掌上长起四五个军衣扣子大的血泡,无法伸展开,才被人换下来。就这样,钱明和苏子佳、王岩福三人先后解剖了十多个特制引信,终于找到引信上存在的问题,使试验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有这样好的战士,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办到!”

工兵连的技术革新连连告捷,一大批积极分子立了功、受了奖。老战士童世喜也荣立三等功。

庆功会后,连队干部知道童世喜有一个恋爱对象,一年前就张罗结婚,因为忙于搞革新没顾上,现在是放他回去结婚的时候了。当指导员把这个想法告诉童世喜时,他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对象早吹了,和谁结婚啊。”他拿出几封来信,指导员看着看着,止不住眼泪往下掉。

童世喜人伍前是个木工。他人伍后家里没有劳力,尽管他是连队革新小组的骨干,但考虑到他的家庭困难,连队确定他退伍。谁知指导员找他谈话时,他说啥也不愿走。他缠住连队几个干部不放,翻来覆去两句话:“我家里困难是实际,但连队搞革新更需要我。”连队干部感动了:有这样好的战士,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

童世喜的未婚妻听说他不退伍,坚决反对,立即发来“警告信”: “你我都是二十四五岁的人了,不要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是看看你家老的老小的小,你也该回来成家了。”童世喜想到父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定下这门亲事,心里确实不是滋味。但一想到连队的技术革新,一想到连队离不开他这位木工时,留队的决心更坚定了。后来,两人打了两次“笔墨官司”,童世喜收到姑娘的绝交信。这事童世喜从未向任何人谈起过,一头埋进技术革新里。连续六个多月,他没有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整理了四十多份技术资料,做了数十个模型。

今天,当全连都在庆祝成功的时候,指导员了解到他的这段情况,怎么能不动情呢?

在工兵连,像童世喜这样为国防现代化牺牲个人利益的干部战士,何止一人!战士陆庆华,父母已为他联系好了工作,只等他退伍回去上班,他却说服老人退掉工作,留队继续搞革新;战士苏子佳,入伍前在工厂当采购员,现在一家新办工厂多次来信请他回去,他不为所动,为技术革新留下来;战士肖武昌在试验中手指被火箭弹切下一截,他叫也不叫一声,手还被绷带吊着,又回到试验场……他们为了国防现代化事业,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啊!有这样好的干部战士,还有什么难关不能攻破呢!

(与江永红合作,刊《解放军报》1983年4月24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