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笔成趣(代序)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会与笔、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

记得1973年春节前,我从新兵团集训下到连队时,连队召开新战士欢迎会,指导员动员大家拿起笔,人人写稿件。我的第一篇稿子是坐着小马扎,趴在床头上写成的,题目叫《班长叫我巧练兵》。这个小故事很快被原武汉军区《战斗报》刊出一个“豆腐块。”那天“饭堂广播”(连队在吃午饭中穿插表扬好人好事)时,指导员把这篇稿子先念了一遍,然后进行口头表扬。从这以后,连队的工作总结,汇报材料,连长、指导员都让我帮着“整整”,但我不忘写新闻稿件,陆陆续续被报刊、广播电台采用了几篇。在连队不到两年,我从班长调到师机关当了报道员。从事报道工作的第一年,我的稿件被军内外报刊广播电台采用了80多篇,师政治部给我记了三等功,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将我评为优秀通讯员。三年义务兵服役期刚满,我有幸从战士直接提拔为干部。宣布任职的那天,科长指着我的鼻子说:“这不仅是你能写,也是你的运气好。”那时,因“文革”支左林彪在军队搞“双班制”,干部严重超编,林彪事件后冻结了干部提拔。邓小平复出主持军委工作才开始慢慢解冻,我们师第一批战士选拔干部仅10个名额,对象为服役5年以上的业务尖子,我是作为“写作人才”破格选拔的。从此,我冠冕堂皇地玩起了笔杆子。我的工作在不断变动,也是因为写作的需要,从军师团政机关干事、股长、秘书到科长、政治部副主任,起草文件、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组织会议,在学习掌握“十八般武艺”中不断写作。转业后,工作单位和岗位也在发生变化,从担任市金融工会主席、人行中心支行工会主任到银监分局副局长、局长,写作助我适应新的工作与环境。写作是艰辛的,但裨益不少。

写作使我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我不是科班出身,是被“文革”耽误的一代受害者,先天不足是我最大的缺憾。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崇拜马克思、恩格斯,但真正使我敬仰他们是在阅读马恩著作和传记时,被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所启迪所感染。马克思40岁以后还在学习代数、恩格斯50岁以后还在系统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东隅虽失、桑榆非晚”。“文革”结束后,我仅被军政治部选送到浙江省文联作协进修了一年。靠自学自修我拿过几张文凭,但我认为其含金量不高,倒是让我养成了手不离卷的习惯,让我坚持了写作,使我存下了近3000册图书。把看书写作融合起来,是自我超越的一种有效途径。我要求自己,上学比人家少但看的书不能比人家少,学历比人家低但写文章的质量不能比人家低。20世纪80年代初,我所在部队在全军率先响应邓小平同志“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号召,展开轰轰烈烈的学习军用民用技术活动,在举办“两用人才”成果展览时,军、师两级把我作为重要的个人典型宣扬,将我的学习事迹和文学作品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进行介绍和展出。那时我还不到30岁,当时我所在军的业余作者能在大报大刊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的唯我也。

写作使我学会了修炼思想。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令人沮丧的“大批判”、“政治挂帅”、“斗争哲学”的年代,又亲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里程。我刚开始写作时,正刮刀光剑影的极端文风,受“左”的思想影响,写过一些战表檄文式的批判文章,后来我在反思这些文章时,自愧乳臭稚黄,思想偏激。这时,我才发现古人讲文随时代、文随年龄,作文的老道稳重,是要不断修炼思想的,真理的光芒,思想的火花才会展示广博的知识与机巧。我学习文学创作,是在寻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年后,我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写出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我和爸爸的眼光》,很快被《文汇报》采用。这个短篇小说不是我对生活一般的悟性,而是自我的思想解剖,是对第一轮思想解放的真实记录。后来,解放思想贯穿到了我的工作与写作之中。其实,写作有益于修身养性。人生之路难免曲折坎坷、磕磕碰碰,用点精力和心思去写作,就会少一些烦恼和忧伤。我是一名“老转”,我曾在云南老山、者阴山战场经历过一年的生死考验,参加过多少次抢险救灾也数不清了。然而军人的人生苦旅并非战场、并非流血流汗,而是第二次就业。降职安排,被人视为“门外汉”。这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而我就是通过写作较快适应了工作与环境,以写作佐证了军人的秉性。工作之余,看看书,写写画画,在消磨时光之余烦恼和忧伤也挥之而去。

写作便利了我的工作。我们党历来提倡领导干部自己动手写文章,毛泽东曾经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邓小平同志也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会拿笔杆,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记得1981年中共中央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起草重要文件和写文章,不能一切让秘书代劳。写文章对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打开思路,指导工作大有益处。我算不上什么“官”,但我在县团级岗位已度过了27个春秋,从野战部队到省军区,从军队到地方,从做党群工作到做银行监管工作,从正职到副职,再从副职到正职,我一直坚持拿笔杆,亲自动手写文章、起草文件。因为我有一点新闻写作功底,知道从“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的视角,去谋划新的工作,探索总结新的经验,同样的事做出来就不同;因为我有一点归纳提炼的功底,参加一些会议需要我讲话发言时,能够在边听边思考后即席说一说,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也不用工作人员劳神费力准备讲稿;因为我有一点文字功底,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时自己动手,能把自己的真知灼见写出来,可形成自己的东西。写作让我多次走上了领奖台,写作让我多次站到了经验交流会的发言席,写作让我多次坐在了辅导讲座上。我的不少文章就是我在参加一些会议的讲话发言后,略加整理被报刊采用的。

多年前,一些朋友建议我将自己的文章编辑成书,但我不愿沾上附庸风雅、沽名钓誉之嫌。岁月匆匆,转眼间临近退休之时了,我想还是出版一个小册子吧,以此留下一点记忆,以此回报很多帮助过我的老领导、老朋友及同事们。这本小册子是从我数十年数百篇文章中筛选出来的50篇文章,由于时空的跨越,现在看来,有些话可能与我一样老了,但有些文章我现在倒写不出来了。我将这个小册子起名为《文字留下的足迹》,仅为留下一点记忆而已。

2011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