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长拳的技法特点
一、手要快捷
长拳对手法、掌法、肩臂、手腕的运动的要求是“拳如流星”,手法要快捷、有力。练习长拳时首先要动作方法正确;动作方法正确是手法快捷的基础和保障。
二、眼要明锐
长拳对眼法的要求是“眼似电”,眼法要明快、锐利。眼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随视”,要求“跟随手动”;另一种是“注视”,要求“目随势注”。眼法变化不但与动作密不可分,而且与颈部的活动关系密切。随着动作的变化,眼法的左顾右盼、上瞻下视,颈部的灵活性及甩头变脸的快速应变能力尤为重要。注视则表现在动作意向上,眼法则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
三、身要灵活
长拳对身法的要求是“腰如蛇行”,身法要柔韧、灵活,自如。身法在长拳运动中表现为闪、转、展、缩、折、弯、俯、仰等不同变化,这些变化多以腰为主宰。身法要求“腰如蛇行”,一方面要求身法的变化不是程式化的东西,要像蛇行那样蜿蜒起伏,灵活多样;另一方面对胸椎和腰椎的柔韧性要求较高,只有这样,动作才能显现出既柔顺又坚韧,柔则活,坚则挺,灵活有力、挺拔舒展的动作才能体现出长拳的风格与特点。
四、步要稳固
长拳对步法的要求是“步赛粘”,步法要稳固。站定时要像脚步粘在地上一样稳固,不掀脚、不拔跟、不动摇,以步快催动拳速,步到拳到,上下协调一致。
五、精要充沛
长拳对精神的要求是充沛、饱满、贯注。充沛如江河怒潮,饱满如雷霆震怒,贯注如鹰视猎物。
六、气要下沉
长拳对呼吸的要求是“气宜沉”,气要沉丹田。长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气之外,还有提、托、聚三法,合谓“提、托、聚、沉”。这些呼吸方法要随着动作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但需始终遵循“气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时,更要注意顺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
七、力要顺达
长拳对劲力的要求是“力要顺达”。发力顺达是动作间衔接的必备条件,否则会使动作僵硬、呆板,出现僵劲硬力,破坏动作结构与套路节奏。要做到用力顺达,必须掌握好“三节”的发力顺序和“六合”的协调关系,动作才会豁达流畅。三节,以上肢来说,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下肢来说,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六合,是指手、肘、肩、脚、膝、髋六个部位。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用力顺序,有些起于梢节,有些发于根节。
八、功要纯青
长拳对技术的要求是“功宜纯”。“功宜纯”是指功夫像炉火一样纯青。要达到纯青的技术,首先是在动作规范化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连接难度及创新难度的实践与探索,然后,持之以恒地练习,逐渐达到理想的纯青境地。
九、四击合法
“四击”指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击合法指长拳中的动作方法要符合这四种技击法则。踢、打、摔、拿自成体系,各有各的具体内容与运动方法,踢法有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打法有冲、撞、挤、靠、崩、劈、挑、砸、搂、拦、抄等,摔法有踢、别、揣、拱、切、耙、豁、掏、刀、勾等,拿法有刁、拿、锁、扣、封、闭、错、截等。
长拳对踢、打、摔、拿具体内容的运动方法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即一招一势都要恪守“四击”法则,若背离这些技击法则,就不能真实地再现不同动作的攻防意义,也就失去了长拳技击动作的攻防意识与价值。
十、以形喻势
长拳在运动时有动势、静势、起势、落势、立势、站势、转势、折势、轻势、重势、缓势、快势十二种态势。前人将此十二种态势以形象的比喻方法提示人们对长拳技术的追求,俗称“十二型”。
“十二型”包括动、静、起、落、立、站、转、折、轻、重、缓、快。
动如涛,运动之势;形容运动的气势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一波未平,滔滔不绝,激荡不已,富有韵律感。
静如岳,静止之势;形容静止时犹如奇峰迎面,稳如山岳。
起如猿,起跳之势;腾空跳跃时要像猿猴一样轻灵、矫捷。
落如鹊,落降之势;形容由高向下落的动作要像喜鹊落到树枝上那样轻稳。
立如鸡,单腿独立之势;形容从活动性转到静止性独立动作时,要像鸡在奔走中,突然听到什么,立刻停步屈腿甩头,静观动态。
站如松,两脚站立之势;形容站定之态要像苍松傲雪巍巍挺拔,静止中傲然富有生气,给人一种虽静犹动之感。
转如轮,旋转之势;形容凡轮绕的动作要像车轮绕着轴心转动一样,既要有轴心的依托,又要有飞轮之势,达到圆的要求。
折如弓,折叠之势;形容扭身弯腰的动作要像弓那样,折力越大,反弹劲越大,并不刻求折叠俯仰的柔软性,而是弓的反弹劲,同时也为即将运动的肌群加大了收缩前的“初长度”,利于动作变化。
轻如叶,轻飘之势;形容轻盈的动作要像树叶一样轻盈,落地毫无声响,令人难以察觉。
重如铁,沉重之势;形容动作当重之时,如钢铁下砸般夯实有力而又沉稳。
缓如鹰,缓慢之势;形容柔缓的动作要像雄鹰在空中盘旋那样缓中有势,神情专注,毫无呆懈之虞。
快如风,快速之势;形容动作迅速如疾风骤雨,势不可挡,在动作规范准确的前提下求速度、求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