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质学说与阴阳学说不是对立的

原文重现

体质不重要,阴阳平衡才健康

我们的身体从一出生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偏阳盛,或偏阴盛,这两种体质哪个更好呢?过犹不及,无所谓好坏。阳虚的人有阳虚的人爱得的疾病,阴虚的人有阴虚的人爱得的疾病,所以阳虚的人平日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阴虚的人通常以滋阴祛火为养生。尽力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求医不如求己》

点评: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其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体质应是阴阳平和之质。《素问·调经论》说:“阴阳匀平……命曰平人。”《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说体质包括了阴阳。人体的精气阴阳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总是处于动态的消长变化之中,使正常的体质出现偏阴偏阳的状态。体质类型的阴阳,主要是指以对立制约为主,而多表现为寒热、动静偏倾的阴阳二气。

这是一个中医的基本概念问题。中医历来强调体质学说,而体质学说中包括阴阳,怎么能把体质学说与阴阳的关系对立起来呢?

由于体质有阴阳偏颇的差异,临证应视体质而用药。其一,注意药物性味,一般来说,阴虚体质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寒沉降;阳虚体质者宜益火温补,忌苦寒泄火;气虚体质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等。其二,注意用药剂量,一般说来,体长而壮实者剂量宜大,体瘦而弱者,剂量宜小;急躁者宜大剂取其速效,性多疑者宜平妥之剂缓求之。

疾病初愈或趋向恢复时,中医学很重视善后调理,以促其康复。这也属于治疗范畴。此时常需多方面措施的配合,包括药物、食饵、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等。这些措施的具体选择应用,皆须视患者的体质特征而异。如热体质者热病初愈,慎食狗肉、羊肉、桂圆等辛温食物或辛辣之味;腻滞体质者大病初愈,慎食龟鳖等滋腻之物及五味子、乌梅等酸涩收敛之品。

总之,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源于临床,最终也要服务于临床,并从临床实践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中医体质学的贡献,不仅在于生命科学,更在于临床医学,它将更全面、本质地揭示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从而更有力地用以指导医学实践。


中医体质学分类

1.气虚型

精神不振、疲倦无力、容易出汗、懒言懒动、头晕嗜睡;心悸胸闷、动则易喘;久咳、容易感冒、呼吸气短、遇冷则鼻塞、流鼻水、气喘、声音低微;食欲不振、嗳气腹胀、容易恶心呕吐、胃酸肠鸣、肌肉消瘦、身材矮小、大便较软或易腹泻、排便不畅;脏器下垂(胃下垂、脱肛或子宫脱垂);造血功能不足;肌肉筋骨酸痛、小便频数、色清量多、漏尿、夜尿多、掉发;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失调或量多、白带多而清稀、容易流产、不易受孕等。

2.阳虚型

包括气虚的症状外,还有畏寒怕冷、脸色苍白、四肢冰冷;脸色晦暗、心前区疼痛、胸闷胸痛;腹部疼痛、喜按喜暖、时常腹泻;肌肉筋骨酸冷、大量脱发;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后期、色暗红、闭经或不孕等。

3.血虚型

脸色苍白或萎黄、疲劳、唇白肤干、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抽筋、指甲易断、月经量少或闭经。

4.阴虚型

两颧潮红、口燥咽干、口舌生疮、手足心热、面红盗汗(睡时流汗)、大便干结、小便量少;心悸失眠;干咳痰少而稠;饥饿却不想吃、干呕、胃部胀气;脸红眼痒、眼睛充血、鼻干鼻痒、鼻痛喷嚏、耳痒耳痛;急燥易怒、眠差多梦、视力减退、眼睛干涩、皮肤干痒、青春痘、粉刺、斑点、肌肉筋骨酸软、健忘失眠、眩晕耳鸣、掉发秃发、男子遗精、女子月经提前、色鲜红、量少或闭经,阴部干燥搔痒等。

5.火热型

面红发热,口苦口臭,口渴喜饮,口舌生疮,目赤目痒,鼻干鼻痒,流鼻血,咽痛涕黄,咳嗽痰黄,烦躁易怒,失眠眩晕,头痛头胀,耳鸣耳痛,红肿疼痛,尿频尿痛,小便量少黄赤,大便秘结、便血或泻下黄秽恶臭,痔疮,红肿热痒,疮疡肿毒,阴部搔痒,带下色黄腥臭等。

6.湿热型

发热,四肢倦怠,口淡无味或口苦而腻,食欲不振,口渴但饮不多,胸胁胀闷,恶心呕吐,腹部满痛,尿频尿痛,小便短少黄赤,大便黏腻或秘结,皮肤红肿热痒,疮疡肿毒,阴部瘙痒、带下色黄腥臭等。

7.寒(痰)湿型

头痛头重,眩晕欲倒,身体肿胀,怕冷肢冷,全身酸痛,鼻塞涕清,咽痒欲咳,咳嗽痰白,关节肿痛,恶心呕吐,胃痛腹痛,便软泄泻,月经延后,经痛、色黑夹血块,白带清稀。

8.肝郁型(气滞郁闷型)

精神抑郁,情绪失调,易紧张,压力大,喜叹气,烦躁眠差,头痛头胀,嗳气泛酸,胁腹胀痛,便秘或泻泄,月经不调,经痛,乳房胀痛等。

9.气血瘀阻型

局部疼痛,瘀青,斑点,肿块,肿瘤,经痛、夹血块,久病不愈等。

养生小贴士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体质类型是会随着环境、生活习惯改变的。比如广东人爱喝凉茶,又常呆在空调房中,不管生什么病都吃抗生素,许多人已经转变为阳虚体质;长期劳累也会使平和体质转变为气虚体质。因此,和西医体检一样,中医体检也不是一检而终,需定期检查,以便在养生保健时有的放矢,对症进补。

什么叫养生?养生就像穿衣服,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衣服只有与你的气质、肌肤、面容、文化教养相符合,这才是得体的。养生也一样,要养生必须了解自己是什么人,先读懂自己的身体,才去因人施养、因人施膳。比如说人参是好东西,但是有人吃了会流鼻血、血压高、恶心等等一大堆问题。

切记:养生是养生,看病是看病,有了疾病一定要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