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肠内营养

随着对胃肠道功能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胃肠道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地位。肠内营养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且有利于维护消化系统生理功能,预防黏膜萎缩,保护屏障功能。正因为如此,“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利用它”已成为临床医师的共识。

【适应证】 凡在营养支持指征、有胃肠道功能并可利用的病人都可接受肠内营养支持。①吞咽或咀嚼困难。②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③消化道疾病稳定期,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胰腺炎等。④高分解代谢状态,如严重感染、大面积灼伤、创伤或手术病人。⑤慢性消耗性疾病。但肠梗阻、活动性消化道出血、严重肠道感染、腹泻及休克禁忌肠内营养。

【投入途径】 有经口和鼻饲两种。多数病人因经口摄入受限或不足而采用鼻饲。

(一)经鼻胃管和胃造瘘

鼻胃管通常用于仅需短期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功能良好的病人。胃造瘘适用于较长时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

(二)经鼻肠管和空肠造瘘

适用于胃功能不良、误吸危险性较大或消化道手术后必须胃肠减压、又需长期肠内营养支持者。

【输注方式】 根据喂养管尖端所在位置和胃肠道承受能力,选择分次或连续输注方式。

(一)分次注入

适用于喂养管尖端位于胃内或胃功能良好者。每次量为150~200ml,每次间隔2~3小时,每日6~8次。

(二)连续输注

适用于胃肠道耐受性较差或导管尖端位于十二指肠或空肠内的病人,通过重力或输液泵将每天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平均输注。输入的量、速度与浓度应从低值逐渐上调,让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并发症】(一)感染性并发症

由于病人年老体弱,昏迷或存在胃潴留,当通过鼻胃管输入营养液时,可因呃逆后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二)胃肠道并发症

营养液浓度及渗透压过高或输入速度过快,容易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和腹泻,其中腹泻最常见,占肠内营养治疗病人的5%~30%。

(三)代谢性并发症

如高血糖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但因胃肠道具有缓冲作用而较少发生。

(四)机械性并发症

如鼻咽部和食管黏膜损伤、喂养管阻塞,与喂养管的放置、柔软度、位置和护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