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简明知识读本
- 编写组
- 2415字
- 2020-06-24 14:36:07
“一带一路”专家谈
要在国家层面规划布局
对话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新疆主委、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牛汝极
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布娲鹣·阿布拉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牛汝极:现代丝绸之路的五通还有很多条件要克服
现代丝绸之路的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我们正在准备之中,还有很多不利条件要去克服,比如政策沟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和俄罗斯达成共识;道路畅通,中亚地区的铁路比我们的要宽。
五通要开通,我认为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动作可能会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快一些,劲头足一些,工作做得可能要充分一些。“海上丝绸之路”协调起来难度很大,这和我们离海洋强国还有一段距离,海域周边环境复杂有一定关系。
现代丝绸之路和古代丝绸之路是有区别的,也有联系,可以归纳为以古连今,以道带商,以经促文,以文连心,以利安邻。
要用“丝绸之路精神”来拓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精神就是开拓、互信、合作、创新、共赢。没有丝绸之路开拓开放的精神,就不可能走出我们目前的困境;没有互信,就没有互联互通;当今世界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所以要有合作;创新的核心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共赢才能赢得共鸣。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贸易丝路、文化丝路、科技丝路、艺术丝路、旅游丝路、能源丝路、交通丝路、信息丝路、农林丝路、考古丝路等等。
张蕴岭:要和外界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共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定要有新的布局,才能和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和外部世界新关系相联系。一个新特征是主动战略,另一个特征是是共建共赢。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第一,建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加强和东盟的协商。
第二,合作走出去第一步,都是发展中国家,过去以能源关系为主,这是简单的经济关系,不可持续的。如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业转移,有个富邻居,才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好处。习总书记讲“亲诚惠容”,在经济带建设上,中俄取得共识,没有战略怀疑,要与俄罗斯区域合作接轨,能同向而行。
第三,安全问题,开通了和中亚的合作通道,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包括人员流动,如何控制对极端势力的渗透,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很大问题。
娄源功:需要各国有识之士、人民的接受
古代丝绸之路一千多年了,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不到一年,我们正在开始准备,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它也需要有各国的有识之士、人民的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这个战略实施绝非一蹴而就,无论是规划上,理念上,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在于“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
我们一定是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要想长久,要想把困难解决好,应该与沿途国家有充分沟通,真正按照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形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才能真正做好。
不要便宜都是我们占了,也要让人家得到实惠。实际上就是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有个分工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未来发展才有希望。
布娲鹣·阿布拉:重点是产业准备人才准备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这个战略到底想干什么?合作能带来什么好处?目前不少国家害怕中国威胁论,中亚国家觉得我们是掠夺资源的,其实我们是平等互利,共赢发展。通过这样宣传,使这些国家认识到,这对每个国家都是有利的。沿线国家都要达成一种共识后,才能促成的事。
我们国内在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现在还只是准备阶段,要积极谋划,更多的准备是产业和人才的准备。国内还没做到从统筹国内方面来做些规划,有功能区的分工,有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在顶层设计方面,统筹各方面,形成互补结构,形成合力走出去,同时还要体现各方的利益。
比如新疆,有地缘优势,但是经济又是比较落后的,急需来改善民生。国家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东部获益后,西部若只是一个通道作用,西部没得到任何好处就不会有太高积极性,最主要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焦念志:在国家层面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
建设丝绸之路,对内要全国一盘棋,对外要取得邻国的共识。不少省市主要是在交通运输、经贸方面称自己的条件优越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很多重复,并不能形成最大的优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是对外的,也是对国内的,其理念应该是和平、友好、协作、发展。
当前要做的是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领导机制,组织、协调涉及“21世纪丝绸之路”方面的有关省市,领导、职能部门、科学家、社会各阶层都参与到研讨当中,通过充分认证,形成共识,然后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
科技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同于古丝绸之路,“21世纪”的内涵应该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有科技含量。相对于南海周边国家,我国的科技含量或科技水平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如福建的优势商品瓷器、茶叶,的确可以做成一个品牌,但要达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制高点,这些产品还需要科技支撑、引导。
我国在海洋科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让海洋科技充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
迟福林:打造10+1升级版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对外开放新的战略,建议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以下简称10+1升级版),把打造10+1升级版作为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在10+1的良好基础上,利用我国与东盟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合作新机遇,3年左右明显突破,5年左右形成10+1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
(人民网2014年3月13日,记者赵晶、李叶、贾玥、贺迎春、李阔、吴声婧、王千原雪、钟巧花、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