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做好调查研究源头活水滚滚来
-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 刘保全
- 4133字
- 2018-11-05 09:57:25
——新闻精品在调查研究中诞生
加强深入调研,是新闻传媒创新的必由之路。信息时代给我国媒介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闻本来就是调查的行业,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新闻工作者只有以更扎实的作风进行调查研究,以更丰富而准确的信息为受众服务,才能真正赢得受众,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调查研究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了解受众需求、把握受众情绪、倾听受众呼声、体验受众感情,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新闻传播,它是新闻媒介赢得竞争胜利的基础。调查研究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必由之路,已评选出来的历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们的事迹,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新时期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要不迷浮华,坚守职责,不畏艰险,乐于奉献,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跨越行业、地区界限,还要求记者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加强对话和切磋,在收集素材时重视思想的积累。
然而,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眼下有些人认为,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通信工具也已“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了,再加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商品经济,注重经济效益,记者主要应靠电话采访、用电脑写作,再也没有必要用两条腿去跑新闻了。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就出现了这样一些记者:
——他们不愿深入沸腾的矿山工厂、宁静的田野农舍、火热的军营哨所,更不愿意跋涉风雪高原、戈壁荒漠、海岛渔村,靠在报社办公室和机关招待所里,用电话进行采访或从简报及总结材料中找寻事例,摘寻锦句,便毫不费劲地写出“本报讯”或“本台消息”来。
——有的热衷于周旋在宾馆、酒楼、舞厅、剧场,或泡在订货会、展销会、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在酒足饭饱,拿了礼品、红包之后,把从会上散发的宣传材料或通稿,稍加修改,便写出宣传某企业或推销某产品的“材料新闻”“请柬新闻”“麦克风新闻”“通稿新闻”。
——有的陶醉于觥筹交错,沉溺于醇酒妇人,即所谓“早上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专写名人隐私逸事和歌星、影星、球星、“大款”的行踪,美其名曰“趣味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
——有的利用记者的身份,在工商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当起了掮客,为企业写“有偿新闻”,从中索取可观的信息费或回扣,等等。
这些人虽然数量不多,但这种作风,败坏了我国新闻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损害了新闻工作者和党的新闻传媒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誉,难怪有的受众嘲讽这些记者是“材料剪贴员”,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间竹笋,是池塘水面上的浮萍。
近几年来各传媒所揭露的一些失实报道,除极少数是记者、通讯员故意歪曲捏造的外,绝大多数是由于记者、通讯员调查研究的功夫没有下够,没有到现场去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而只听信于某些采访对象在办公室、招待所口头介绍的情况所致。以《每日新报》2001年6月26日刊登的《母猫生狗》一稿为例,稿中写道:最近,到湘乡市栗山镇永安村七组村民张林松家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他家的一只猫竟生下了一只狗。这只小母狗除脚爪有点像猫外,其他地方跟狗一模一样。猫妈妈似乎也没有觉得这个“女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哺乳、玩耍,一视同仁。后《北京晨报》记者就此奇闻的真实性采访了中科院动物所科技处,该处有关专家认为:“这绝对是一条假新闻。”科技处的孙先生说,猫和狗分属于猫科和犬科,跨科是不能杂交的。当初《每日新报》的记者、编辑在发稿之前,如果像《北京晨报》的记者那样进行一下调查研究,也就不至于出现这起失实报道。
在新闻工作中之所以要强调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是因为自然界的事实,尤其是社会生活中的事实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里,各种矛盾、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要获得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要弄清某一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不经过系统的、周密的(有时甚至要经过反复多次的)观察、比较、分析是不行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经济活动是这样,新闻工作同样如此。新闻工作的投入就是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以第10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深圳部分外来劳务工劳动安全状况堪忧》(原载《工人日报》1999年3月13日)一稿为例。记者为了采写这篇不足千字的报道,曾前前后后进行了三个月的调查研究。每天,天一亮就揣着方便面、饼干和矿泉水上路,隐姓埋名深入到港台资企业、医院、出租房屋和法医鉴定等地查实情,挖材料。连春节都是和伤残工一起过的。因此掌握了大量证据式材料,录了几十盘打工者及法医工作者的含泪诉说,拍了几十卷伤残工人的照片,还取得了一万多个伤残者名单及伤残鉴定表。由于记者深入生活最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占有了充分翔实的材料,因此整篇报道很有深度和力度。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劳动人事部等部委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深圳调查,解决了在300万外来劳务工中存在的劳动安全问题。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调查研究的功夫下得深,所采写的稿才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才能在读者中产生长久的影响。”这是经验之谈。
刘少奇同志曾说过:“记者和编辑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报纸上的一切文章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这是每个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无数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强调过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论述,至今仍没有过时。
凡是忠诚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闻工作者,都把调查研究看作自己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调查研究也给予这些新闻工作者以深厚的回报。笔者翻阅第11届(2000年度)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发现这些获奖作品有一个共同的成功经验是:作者不道听途说,不当“二道贩子”,而是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才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仅举消息一等奖作品《法警背起生病的被告》(原载《北京青年报》2000年12月16日)为例,该消息的作者是在深入北京西城区法院调查时发现这一新闻线索的,而后报社又派两名记者赶到法院做进一步的调查采访,最后又采访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位厅长。由于记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因此写出的报道有血有肉,形象感人。报道刊出后,从正面树立了司法工作者的形象,使人们从一名普通法警的行为,看到了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也是对西方攻击中国人权状况舆论的有力回击。这篇报道的成功,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获蛟龙”“花香来自泥土情。”记者要想写出有深度、厚度、力度的新闻作品,就必须在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上下苦功。
影响一些同志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前面所述的之外,目前还有这样两种糊涂认识需要加以澄清:
一种是认为“情况熟悉,用不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有的记者、通讯员同志认为,我对某地区、某系统、某单位的情况熟悉,不深入调查研究也可以写出报道来。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有害的。采访对象虽是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人和事,但大多数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即使是自己亲身实践过的事,也不等于已经深刻理解了。另外,事物总是发展的,每个单位、每项工作和每个人的情况都在不断地变化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了解的情况,又有可能有新的发展;原来熟悉的情况,又有可能变为不熟悉的了。因此,“情况熟悉”,仍需要进行调查研究。
另一种是认为“问题很简单,一看就明白,用不着进行调查研究”。以《广西身份证替代户口簿》(原载《武汉晚报》2001年9月21日)一稿为例,报道说:广西将出台一项政策,以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并将逐步取消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农转非”计划指标限制。《武汉晚报》的记者从广西的部分媒体获知这一消息后,认为问题很简单,不经调查核实就草率发稿,然而,尴尬的是,随后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户政部门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媒体的报道是失实的。
要搞好调查研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这主要包括:
——既要满腔热忱,又不能感情用事。恩格斯说过,愤怒造就诗人,但不能造就经济学家。如果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单凭感情用事,往往会得出偏激的,甚至完全错误的结论。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对的,但是写稿时滥用了感情,激昂刺激的用语过多,冷静的逻辑分析太少,这种稿件就不能使人信服,反而使那些本来就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的单位和个人更加反感,也就难以发挥稿件应起的传播作用,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切忌先下结论,后找证据。记者、通讯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同部队的侦察兵侦察敌情一样,无论是夸大敌情还是缩小敌情,都是不行的。要做到准确反映客观事实,就要遵照毛泽东同志曾教导过的,“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应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遵循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原则,忠于事实,忠于真理,寻求科学的结论。
——不光要事例,而且要总和。列宁曾经说过:“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列宁全集》第23卷279页)这是为什么呢?列宁在另一处说,“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字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列宁全集》第2卷73页)每一个记者、通讯员都应牢牢记住列宁的这些话,不要为了证明自己的某个观点找例子,而是要掌握并分析事物的总和来形成观点,只有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写出来的稿件才是真实、准确的。
——要善于对所报道的事件或问题做宏观的即大范围的调查研究。要认识庐山真面目,要看清它的全貌和同全中国其他名山的不同之处,就要站在远一些的地方进行观察,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来观察。要防止调查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片面性,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要跳出局部的范围,对所报道的事件或问题做大范围的研究和分析。
——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要扎扎实实。既要“身至”,又要“心至”,走到别人没有到过的地方,深入到采访对象的心里,深入到受众心中,达到别人没有深入的程度,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新闻。
“城里走,乡里走,山里走;握纤手,握绵手,握茧手;风也受,雨也受,气也受;伐恶效狮吼,逢喜魂相就,图一个天地无垢心无垢。”愿大家以“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人民日报社的李新彦同志曾引用过的诗作勉励,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让调查研究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