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情商人士的12项核心能力
- 孟朝晖
- 2477字
- 2020-06-24 14:34:06
第二节 什么是情商
情商是指个体识别和调节自身情绪,激励进取,控制行为,感知他人情绪,促进理解,构建人际关系和达成人际协作的能力状况。情商与智商不同,前者特指情感智力,后者特指认知智力,这两类智力发挥作用时涉及大脑不同脑区的运作。情商与情感中枢活动密切相关,并且与大脑认知智力的活动彼此协调。
一、从笛卡尔的争议到个体智力的科学研究
笛卡尔是17世纪伟大的天才之一,他在数学和哲学领域中发动的革命至今还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笛卡尔有许多伟大的贡献,在去世前却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即声称肉体和思想相分离的理论。由于笛卡尔凭借着一句“我思故我在”令众多知识分子为之倾倒,因此这个奇特的理论——“人是由肉体和思想这两种不同的物质所构成的”,很快普及开来。
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近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事实与笛卡尔所宣称的相反,肉体和思想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学实验证明,躺着有助于思考。我们躺着时,思想速度能提高10%左右,也就是说躺着可以比站着更有利于思考问题。专家认为,这可能与血液循环有关,当人们躺下去时,大脑的血液流动会更加顺畅。有关笛卡尔的讨论提醒我们,个体智力要素领域的科学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唯美的、抽象概念层面的思考。那么,如何将个体的智力要素与个体的生物基础紧密联系呢?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智商范畴之外开启了不同智力类型之间的对话。加德纳认为,判断某种智力是否属于一种显著能力的标志是:是否存在独特的脑区指挥和调节这种智力。那么,是否存在独特的脑区指挥和调节个体的情感智力即情商呢?
二、情感智力的脑神经科学研究基础
案例:艾略特在治疗后发生的变化
艾略特的额头正后方长了一个橙子大小的肿瘤,做了切除手术后,熟悉艾略特的人都说他不再是以前的他了。艾略特曾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律师,在手术后,他失去了工作,投资失败,妻子也离开了,他只好寄宿在哥哥家里。艾略特面临的问题令人困惑,扩展的智力测试显示他和以前一样聪明,但是,他似乎失去了对事情的判断力。
安东尼奥·达马西欧是为艾略特咨询的神经病学家,达马西欧震惊地发现艾略特的心理知识体系缺少了一个要素。虽然他的逻辑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和其他认知能力都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上,他对发生在自身的各种事情失去了感觉。艾略特可以完全不动感情地讲述自己悲惨的生活,好像在过去的失败面前他只是一个旁观者。他没有丝毫的悲伤或沮丧,而达马西欧在听了他的遭遇后都会比他本人还要难过。
艾略特的情绪障碍还体现在人际交往领域。例如,达马西欧想和艾略特预约下一次治疗的时间,对于达马西欧建议的每一个可能的时间,在理性的层面,艾略特总是能够找到肯定和否定的理由,但是,他无法从中进行选择,艾略特搞不清楚自己对每个时间的感觉。
艾略特无法作出决策的案例说明,情绪感受对生活中数不胜数的个人选择起着导向性的关键作用。达马西欧认为,艾略特对情绪失去意识的根源是手术医生在给他切除脑部肿瘤的同时,把部分前额叶也一起切掉了。手术切断了原始脑的情绪中枢与新皮层的思考中枢之间的联系。
以色列著名的心理学家鲁文·巴昂(Rcuven Bar-0n)对情感智力的神经回路所进行的研究,得到了脑神经科学家的验证。科学家们按照神经心理学的黄金标准方法“损伤研究”,识别了与特定行为和心理功能关联的脑区。具体来说,他们针对大脑确切区域受损的病人展开研究,发现损伤部位与病人表现出来的特定能力的削弱或丧失存在关联。凭借这种有效的神经学方法,巴昂以及研究伙伴成功验证了对情感与社交智力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个脑区。研究表明,大脑具有独特的神经中枢来指挥和调节情感智力。情感智力有别于认知智力,也有别于人格特征,情感智力是人类个体拥有的一种独特的能力素质。
三、情商研究的发展简史
●1925年,美国人心理学家桑代克(Thondike)提出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认为社会智力体现为“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能够在人际关系上采取明智的行动”,并且把“社会智能”描述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Alixander在《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的概念。
●1940年,韦克斯勒(Wechsler)提出普通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并于1943年提出非智力因素是预测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智能的情绪部分可能是生活成功的必要组成部分。
●1975年,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化智能的理念。1983年,加德纳发展了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明确指出其中的两种情绪维度成分:内省智力(intrapsychic intelligence)和人际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1988年,心理学家鲁文·巴昂第一个使用“EQ”这个名词,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情绪智力量表,根据他的定义,EQ还包括了那些能影响我们去适应环境的情绪以及社交能力。
●1990年,情绪智力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情绪智力这个术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心理学家、现任耶鲁大学校长彼得·萨洛维(Peter Salovey)和约翰·梅耶(John Mayer)在《想象,认知和人格》杂志上发表了标志性的文章《情商》。
●1995年,心理学家兼《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情商: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一书,荣登世界各国畅销书的排行榜,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EQ热潮,使得EQ一词走出心理学的学术圈,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商这个概念得到普及。
●2000年,由鲁文·巴昂主编的《情绪智力手册》出版,它标志着情绪智力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情商的水平也可以像智力水平那样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只是暂时还没有系统、权威、成熟的测试方案,通常只是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心理学家们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显著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情绪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思考与练习
(1)我对情商的定义是什么?
(2)在日常工作中,我观察到哪些高情商的行为表现?
(3)这些高情商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