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领导科学评论(第五辑)
- 刘峰
- 1425字
- 2021-03-27 03:58:56
一、中国梦这一愿景来自历史反思和现实关怀之间的抉择
究其实质而言,愿景是主体对于未来的一种认识和规划。这种认识的产生首先来自实践,要从实践当中来,要回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愿景的提出要求领导者要具有通识,要对实际情况做准确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中国梦这一愿景的逐步形成,一方面是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严肃而冷静的历史反思,另一方面也要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在冷静的历史反思与热切的现实关怀中寻找前进的方向。
综观历史,自秦汉以来,中国尽管有分裂时期,但基本上处于大统一的局面,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大国情节。近代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遇了深重的灾难。自此以后,民族复兴的梦想,吸引着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都凝聚了国人百折不挠的抗争和梦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毛泽东的中国梦,首先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在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之后,是希望尽早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最发达国家。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的中国梦思想既贯穿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又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他的中国梦构想几经调整变化,愈益符合实际。开始时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目标,后来提出到21世纪中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两步走”的最初设想,其后又将21世纪中叶战略目标由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调整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正式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江泽民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曲折的严峻关头,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向21世纪。江泽民不仅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路线图和奋斗目标作了进一步深化,而且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细化了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将小康社会目标深化为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两个阶段。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党中央更加强调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为中国梦思想的呼之欲出做好了一切准备。明确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简言之,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努力探索中国梦的历史。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尽管由于具体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他们对中国梦的具体定位和相应目标形式上有所差异,但是,其实质却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梦这一愿景,本身来自中华民族苦难辉煌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反思,以及如何走好中国发展之路的现实关怀之间的抉择。
中国梦这一愿景来源于实践,但它又不是对实践的机械反应,而是要能够超越于实践,要能够引领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今后五年以及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分别进行了战略部署。报告在以往提出的国家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重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将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前十五年,再用十五年实现全面现代化并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世界强国,描绘出中国未来三十三年的宏伟蓝图,实在令人振奋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