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大纲解读

本章的考试目的在于考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从近年的考题情况来看,本章主要考查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经济周期、经济波动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及其原因等。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和计算公式。

2.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波动的含义和类型,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和阶段特征,经济周期形成的原因,我国的经济波动,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3.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和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含义和特征。

考点精讲

第一节 经济增长

考点一 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设ΔYt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为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则经济增长率(G)就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在计算GDP时,可以分为:用现价计算的GDP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例8-1】下列关于增长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6年多选题)

A.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B.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

C.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D.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内逐期增长量的乘积

E.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解析】ABCE 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内逐期增长量之和,所以选项D错误。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是,应当注意,由于GDP只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

考点二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一般来说,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科学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状况、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以及人口的增长情况等。具体来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

(1)劳动的投入数量。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投入生产的劳动数量越多,生产的产品就可能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投入的数量多少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以及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2)资本的投入数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资本数量投入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资本的投入数量也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就是资本,主要是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在生产能力一定时,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就能够增加资本的投入量,否则,就会减少资本的投入量。

(3)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如一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意味着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的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不同的国家,即使具有同样的劳动人口,投入同样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就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在同样的劳动投入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

(4)资本的效率。也就是所谓的投资效益,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入的资本数量来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的效率提高就会带来经济增长。反之,资本效率下降就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可见,决定经济增长的具体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投入数量和资本的利用效率。

考点三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解

经济增长因素有两种分解方法:两因素分解法和三因素分解法。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解方法及计算公式如表8-1所示。

表8-1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解方法及计算公式

全要素生产率: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因此也叫索罗余值,即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例8-2】假设经济增长率为6%,劳动力弹性和资本弹性分别为0.4和0.6,劳动增加率和资本增加率分别为5%和3%,全要素生产率为( )。(2013年单选题)

A.4%

B.4.2%

C.2.2%

D.8.2%

【解析】C 全要素生产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数量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6%-(0.4× 5%)-(0.6×3%)=2.2%。

第二节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考点四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的类型及阶段如表8-2所示。

表8-2 经济周期的类型及阶段

考点五 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点:

(1)投资率的变动;

(2)消费需求的波动;

(3)技术进步的状况;

(4)预期的变化;

(5)经济体制的变动;

(6)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例8-3】如果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运行处于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具有这种特征的经济周期称为( )。(2015年单选题)

A.中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长波循环周期

D.增长型周期

【解析】B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可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通常将其称为古典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周期。中周期又称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8年左右。

考点六 我国的经济波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总趋势。但不可否认,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的特征。有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例如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14%;有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较低,例如2015年低于7%。但是,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周期波动,波动幅度并不大,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优越性。

考点七 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经济指标来检测、分析和预测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从而划分为一致指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1)一致指标: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和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先行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

(3)滞后指标:是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如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例8-4】下列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中,属于先行指标的是( )。(2016年单选题)

A.固定资产投资额

B.制造业订货单

C.库存

D.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解析】B 所谓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例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等属于先行指标。

【例8-5】在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中,制造业订货单指数属于( )。(2013年单选题)

A.滞后指标

B.一致指标

C.先行指标

D.同步指标

【解析】C 先行指标,也称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例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广义货币等。

第三节 经济发展

考点八 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基本理论

经济发展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并且伴随着物质资本和人民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此,以人为本就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从理论上讲,以人为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说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为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为增长而增长,也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全面发挥,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生活的新期待。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的核心思想是: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保持协调和谐关系。

【例8-6】下列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6年单选题)

A.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B.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C.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

D.重视科技进步

【解析】A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例8-7】经济发展的核心是( )。(2015年单选题)

A.经济快速增长

B.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C.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解析】C 本题考查经济发展的内容: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此,以人为本就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

(二)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还包括结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方面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方面的提升和结构方面的优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深化理论认识的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主要是要促进“三个转变”:一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劳动工资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又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导致生产增长快,消费增长慢,生产与消费增长很不平衡。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二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尽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地位和作用会有所不同,但三次产业之间始终具有客观的必然联系,始终具有三者是否协调发展的问题。要重视和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三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容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含义和特征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三大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理解。

(1)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3)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4)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5)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6)从市场竞争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7)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9)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五)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基本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实现共同富裕。

(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和主要任务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加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是党中央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重大举措。

最近几年,在国内国际各种因素作用下,我国部分产业扩展过快,导致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矛盾,特别是钢铁、煤炭等若干能源原材料工业生产能力出现了严重过剩问题;有的地区盲目刺激和鼓励房地产发展,导致局部性的住房供给增长过快,库存显著过大。这些都是属于供给侧的结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再增加货币供给,再增加需求,也无法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反而会加剧原有的矛盾和问题,搞不好就会出现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滞涨”的不良局面。因此,在继续实施灵活有效的需求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具体就是: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降低电力价格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等多项措施;化解房地产库存,包括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等;扩大有效供给,包括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质量,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以及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措施,补齐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包括依法处置信用违约,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金融监管等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例8-8】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2016年多选题)

A.降成本

B.去产能

C.去库存

D.加杠杆

E.补短板

【解析】ABCE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等五大任务。

【例8-9】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5年多选题)

A.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B.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C.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D.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

E.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

【解析】ABC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同步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

2.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GDP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通常将该经济周期称为( )。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类型可分为( )。

A.长周期

B.中周期

C.短周期

D.古典型周期

E.增长型周期

2.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

A.政府投资

B.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投资需求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净出口

同步自测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B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2.【解析】A 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则为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负值,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则为古典型周期。

二、多项选择题

1.【解析】DE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可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2.【解析】BD 决定经济增长的具体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投入数量和资本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