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展历程及组织建设

第一节 学会的前身

中华图书馆协会存在于1925~1949年,是在北平图书馆协会、上海图书馆协会和南京图书馆协会合并的基础上,由当时的图书馆界、教育界人士共同组织发起,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组织。中华图书馆协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图书馆事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会。王阿陶、姚乐野:《中华图书馆协会研究综述》,《图书馆建设》2011年第12期,第24~25页。1925年,北方图书馆界在北京筹备成立全国性图书馆协会,同时,上海也在发起成立全国图书馆协会。4月24日,18个省的代表聚集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次日即在广肇公学召开了成立会,并定于6月在北京正式举行仪式。1925年6月2日,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仪式在北京欧美同学会举行,各省图书馆与会代表100多人出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梁启超、美国图书馆协会代表鲍威尔及文华图专创始人韦棣华先后发表讲话。沈占云:《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的背景因素、历史意义之考察》,《图书馆》2006年第1期,第25~26页。

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存在是中国图书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段历程,因为其产生于民智渐开的五四运动之后,发展于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解散于激荡变化的新旧社会交替之间,其成立的难能可贵与艰辛、发展的动荡和坚韧以及解散后的走向和余音,无疑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走向、学术研究的领域和方法等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华图书馆协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现代图书馆专业学术团体。总事务处设在北京。其宗旨是“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求图书馆之协助”。前期设董事部和执行部,董事部部长为梁启超,书记为袁同礼,执行部部长为戴志骞,副部长杜定友、何日章。1937年董事部更名为监事会,执行部改名为理事会,袁同礼任理事长(1937~1944年)。该协会设有分类、编目、索引、出版、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建筑等专门委员会,协会会员有机构会员、赞助委员和名誉委员。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以后,通过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术研究、创办学术刊物、增进国际交流等方式,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于国民教育的提升,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宋建成:《中华图书馆协会》,台湾育英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0。

一 发展图书馆事业、培养图书馆人员

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后,因为其组织机构健全、活动频繁,故而带动了整个图书馆界的研究风气,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普遍发展。

协会成立前后,以韦棣华女士为代表的图书馆界的有识之士积极推进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中的一部分用来辅助中国图书馆事业。1925年6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决定将庚款用途的其中一项确定为:促进有永久性质之文化事业如图书馆之类。协会成立后,制定了《改进及充实全国图书馆案》等多项议案,在辅助乡村图书馆、市县图书馆、辅导图书馆事业、训练图书馆人才等方面推出各类标准,为各地图书馆建设提供依据。中华图书馆协会通过派人指导、寄赠图书等方式协助西南各省筹设图书馆。经协会帮助,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图书馆改善了组织机构、充实了馆藏。1929~1936年是我国图书馆发展繁荣时期,每年全国图书馆数量增长迅猛,1930年达1428所,至1936年猛增至5196所。

此外,中华图书馆协会为了普及图书馆知识,特成立了图书馆教育委员会,主持图书馆学校及短期讲习班等,以培养图书馆人员。图书馆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部分学校专门设立了图书馆学专科,为图书馆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1925年,协会在南京试办暑期学校,设计课程,聘请国内图书馆专家及与版本或校勘研究相关的专家担任主讲教授,主要讲授图书馆学术集要、学校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分类法等内容。暑期学校的招生章程除了登报刊发,还通函各省教育厅及图书馆协会,请其保送学员。1926年6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函请中华图书馆协会会同文华图书科办理招生及入学考试,自8月起每年设图书馆学助学金额25名,培养图书馆学专业人才。

二 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术研究

协会成立后,开始进行图书馆学术活动的组织。最重要的学术活动是自1929年至1949年间组织的六次协会年会。1929年1月,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在南京金陵大学举行,参加会议人员113人,机关会员62个,规模盛大。此次年会共收到各类议案上百件,其中编撰组讨论通过《每年编纂图书馆年鉴案》等议案14件,行政组讨论通过《由本会呈请教育部从速筹办中央图书馆案》等议案54件,分类编目组通过《由分类委员会编制分类法案》等4项议案,图书馆教育组提出《训练图书馆专门人才案》等议案5件,索引检字组讨论通过《设立汉字排检法研究委员会案》等议案4件。年会除了审议各专门委员会提交的议案,还安排了学术演讲、宣读论文和参观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1933年和1936年,中华图书馆协会分别在北平和青岛召开了第二次、第三次年会,1938年、1942年和1944年在重庆分别召开了第四、第五、第六次年会。年会的举办是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后最主要的活动。除年会以外,协会根据其设立的宗旨,从事各项研究与活动。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有四方面:其一是对外国图书馆理论的借鉴,其二是对我国图书馆实践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其三是比较分析和研究外国图书馆理论对中国图书馆发展的适用性,其四是图书馆学术机构、教育机构和相关学术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1925年6月2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呼吁“建设中国图书馆学”梁启超:《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25年第1期,第11~15页。,同年,刘伯均发出尽快建立“一种合乎中国国情之图书馆学”的呼吁。中华图书馆协会和地方图书馆协会的建立对图书馆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分类法、图书馆编目法、索引法、汉字排检法等方面的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 创办学术刊物

中华图书馆协会宗旨之一为研究图书馆学术,因而对研究与出版素来重视,特设有出版委员会,从事编纂与出版。虽然经费有限,却始终以出版费为协会的一项主要支出,出版期刊、图书、报告等,成为一般图书馆员所不可缺少的读物,其中以协会会报及图书馆季刊影响最大。

1925年6月,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的积极推动,以及一批美国留学归国的图书馆人的努力下,中华图书馆协会创办了我国近代图书馆学期刊史上创刊时间持续最长的专业刊物——《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该刊秉承中华图书馆协会“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谋求图书馆之协助”的宗旨,在宣传和报道国内外图书馆界概况,促进先进的图书馆思想传播,推动图书馆学研究全面开展,以及促进全国各图书馆与图书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成为当时我国图书馆界最具学术权威和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期刊之一。1926年3月,北平图书馆协会又创办了《图书馆季刊》,并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我国图书馆界又一种极具学术影响力的专业刊物。此后,各地图书馆协会纷纷成立并随之创办了协会刊物,部分省市图书馆也陆续创办了刊物。例如,192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创办了《浙江省立图书馆报》,同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创办了《北平图书馆馆务年报》。1928年3月,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创办了《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报》, 5月,国立北平图书馆创办了《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双月刊)。图书馆学研究随着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而有了显著的发展,作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传播方式,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发展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1929年是我国近代图书馆学期刊发展史上创刊数量最多的一年。

四 参与国际图书馆事业

1927年,英国图书馆协会成立50周年庆典上,韦棣华女士代表中华图书馆协会出席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的筹备会议,并在发起成立“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议案上签字。因此,中华图书馆协会是国际图联的发起者之一。自此,中华图书馆协会多次委派代表参加国际图联的会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929年6月在罗马及威尼斯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图书馆及目录学会议,1935年5月在马德里举办的第二次国际图书馆及目录学大会,中华图书馆协会均派代表参加,并提交了英文版论文。中华图书馆协会除派出代表参加国际图书馆及目录学大会外,还多次派出代表出席国际图联之国际图书馆委员会年会。国际图联之国际图书馆委员会第六次年会及美国图书馆协会第五十五届年会于1933年10月在美国芝加哥陆续召开,中华图书馆协会委派代表参加。中华图书馆协会除了参加国际图联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还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图书馆协会之间有学术文化往来。

中华图书馆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为团结全国图书馆界、建立中国的图书馆学、改革图书馆运营方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不懈努力,成为1949年之前领导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