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序 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尽一点绵薄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2017年4月25日,他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思想十分重要。

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拙作在全国喜庆十九大召开的日子里出版了。作为作者,想先说这样一句话,就是谢谢为拙作及时出版尽了心力的各位同志。

愿拙作的出版,能为我们构建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尽一点绵薄之力。

我的第一个职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13师的新闻干事,1978年当解放军报的记者,1983年给王震同志当秘书,1994年到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1998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从来没有专门学过经济特别是金融的人,从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人,怎么就论起了“金融危机”?

其实,我一直认为,记者是个好职业。记者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记者必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和各种不同的专业,就可能避免自己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当秘书期间,我每天都会接触一大摞文件,另有各方面的资料信息。跟着领导出差一周时间,回来就能收到整整一小车的文件资料。这样,我就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外交、军事、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当记者,当秘书,这样的工作性质,一般来说,就容易使我形成“顶层思维”的惯性。

1997年,我在解放军国防大学基本系整整学习一年,较为系统地学习、研究了国际战略学,收获甚大。大家都知道,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战争则是政治表现的最高形式。要真正了解战争、懂得战争直至警示战争,就必须首先懂得经济。我个人还认为,广义的战争中包括了金融战,并且这是当今和平与发展时期隐性战争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也就是1997年在解放军国防大学学习之时,我开始关注世界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到2000年年底,就世界特别是美国经济,我就搜集了10本厚厚的相关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有260多个二级、三级学科。1998年8月到社科院工作后,我又接触了不少不同专业的非常有见识的老中青专家、学者,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加深了自己对国际战略其中包括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认识。

1999年4月,在社科院召开的一个国际问题研讨会上,我第一次提出了美国经济潜伏着严重危机的观点。参加会议的一位新华社资深记者事后还特地写了份内参上报,强调与会100多位专家学者中没有一位赞成关于美国经济潜伏着严重危机的观点。

毛泽东多次谈到,要认真听取不同意见。陈云说,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会后,我又认真研究了一些专家学者不同意美国经济潜伏着严重危机的理由,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关于美国经济潜伏着严重危机的看法。这就有了我到社科院工作后的第一篇研究报告:《世界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 我急需抓紧组织并抓紧进行国际战略问题研究》,该文发表于1999年8月13日、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第108期、第109期上。报告解密期过去后,该文又公开发表于《求是·内部文稿》1999年第23期,改题为“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国际战略问题研究”。在这篇报告中的第二部分“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整个世界将极不平静”中第4点,我谈道:“美国经济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关于美国是否已经形成比较严重的泡沫经济这个问题,时下言人人殊。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永远是一块繁荣的绿洲’。但我们也需注意,国际著名投资家、美国对冲基金的掌门人乔治·索罗斯在1999年初即说:‘美国经济呈现出与1987年时的日本完全相同的资产泡沫,这种状况仍在加剧’,‘下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很可能在资产泡沫高潮结束后的美国发生’[6]。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在同年3月下旬也表示:尽管美国经济总体状况良好,但是,世界经济的增长正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美国,这会使美国遇到危险,而且‘这种危险日益增加’。[7]美国的专家还认为:‘全球增长的不平衡模式正在美国经济中形成泡沫。这些泡沫最终会破裂,并且引发衰退。尽管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美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在下个世纪出现衰退的危险正在加大。’[8]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也告诫国会:‘在饱受金融灾难折磨的世界经济中,美国不可能永远是一块繁荣的绿洲。’[9]上述分析和评述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对美国泡沫经济的研究和应对。假若在21世纪二三十年代直至中叶前后,美国的泡沫经济破灭,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战争往往与经济危机如影随形。大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有可能带来世界性的战争,尽管不一定是世界大战。因为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者往往会选择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美国倘若衰落,将会给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崛起带来机遇。旧有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争夺新的世界霸权的斗争便会兴起,新的维护民族权益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也会风起云涌。”

现在大家读上述相关论述时就会发现,我对美国经济潜伏严重危机没有更多阐发自己的观点,而主要引用西方特别是美国国际著名投资家、美国对冲基金的掌门人乔治·索罗斯,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三位政商要人的观点加以佐证。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三位大家才可能有说服力。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做此预测,谁人注意?!我的主要目的,是想引起国内各界特别是相关人士对美国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的重视。我所强调的只是“美国的泡沫经济破灭,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战争往往与经济危机如影随形。大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有可能带来世界性的战争,尽管不一定是世界大战”这一结论,这一结论可能现在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并更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研究国际政治、世界格局和国际战略,就必然要研究世界特别是美国经济,这就有了我近20年来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系列看法。我的学生整理出了16篇,2017年7月先后在微信、微博、网站上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要结集出版时,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资料,又新发现如下4篇:一是2001年2月笔者在人民日报社在海南三亚召开的“全球化论坛”上的演讲稿。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5期,题为“试谈新世纪的全球化指导原则与实践”。二是2005年12月27日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际论坛“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讨会上的发言,刊发于《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题为“如何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三是发表于《红旗文稿》2010年第10期的《七大资源匮乏呼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四是2011年8月16日发表于《环球时报》的《李慎明:更大金融灾难或还在后头》。以上这4篇文章都有不少新观点、新资料。比如,2005年12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际论坛“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讨会上的发言时说:“正因为我是外行,所以可能顾忌少些。”“经济全球化和新的高科技革命可以使美国摆脱正常的商业周期危机的影响,但无法使其摆脱长波周期危机的规律。”“美国经济这一轮严重的经济衰退甚至是大萧条延期到来的时间越长,其衰退程度便会越严重。这正如同洪水正在集聚,如果不及时疏导,而是仅加固堤坝,将来堤坝就会垮得越惨。”由于笃信美国经济危机要较快爆发,所以我在发言中又说:“我们大家今天讨论的的确是一个十分重大且十分重要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对于正在发生和进行事情的本身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能愈发认识其重要性。我们今天的讨论,我认为就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讨论得有深度,就有可能过上几年甚至十几后,大家再来回顾我们今天的讨论,那时有可能会觉得:2005年12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那次讨论,还是有点意思的,或叫有意义甚至有特殊的意义,值得回顾。”敝帚自珍。笔者对拙作《七大资源匮乏呼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十分看重。文中说:“在未来一些年内,我国面临的所有新情况、新困难中,可持续发展的七种资源可能出现相对匮乏的情况是最重要、最基础性的。”这七个资源是土地资源、政府性投入资源(笔者原称城乡居民存款再投入资源,刘国光同志看了初稿后,建议改为此提法)、物质资源、环境资源、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源、外资资源。文中又说:“30年来,全国耕地净减少了2亿亩左右。2亿亩左右耕地进入房地产商品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拉动全国GDP的增长,增加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收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如果今后农业科技没有较为重大的进步,就不可能再有较多的耕地资源进入商品领域,就会与确保粮食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安全发生根本性矛盾。”最近我重读《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又有了新收获。毛泽东说:“现在我们都不算土地的价值。从古以来,没有不被破坏的房屋,但是有不被破坏的土地。我国现有十五亿八千万亩耕地,组成部分是留下来,是人们千秋万代的劳动所经营出来的。到现在我们也是每年把自己的劳动加到上面去。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经济学家最好能算算土地的价值。”[10]这也进一步加深了笔者对土地资源特有的重要性的认识。此文的最后结论是:“从一定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节‘收入分配方式’刻不容缓。这‘一个转变’和‘一个调节’是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孔’。抓住了这两个‘牛鼻孔’,就牵住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可能打开新的局面。”新收入的4篇,其中《如何看待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李慎明:更大金融灾难或还在后头》有些段落和句子与其他16篇文章中的内容有所重复,因此做了必要的删除。倒数第二篇《“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引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危机和生产关系大变革》最初刊登于《红旗文稿》2016年第2期,修改增补后刊登于《中国人大》2017年第7期。当今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深化,有时形势发展变化也很快。

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格局如何看呢?2017年10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了第八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笔者把自己在论坛上的发言“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也收入本书之中。这篇文章代表了笔者新近一个时期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看法。2017年5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中明确提出:“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在同一讲话中,他还明确指出,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11]这篇发言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笔者对习近平总书记所做上述判断的思考。这样,本书总共为21篇,一并奉献给各位读者,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笔者这样一个外行怎么敢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出判断预测,并这么笃信?在给学生授课时,笔者曾几次给他们讲:“我本人真的十分愚钝,如果能明白一点事理的话,完全是因为真心信仰马克思主义,结合实际认真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真信、真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另外还有很重要一点,那就是必须站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的立场上读。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很快得到全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深深拥戴,根本一点,就是他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山下乡那七年间,在贫苦百姓那里凤凰涅槃、脱胎换骨而完成自己世界观的转变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这是至理名言,我们应该牢记,不应该忘记。”

同时也感谢为此书作序的卢麒元先生和读了笔者论金融危机系列文章的近50位同学。近50位大学本科、硕士、博士这些年轻朋友所谈的体会,对我自己既是鼓励,同时又是鞭策,更多的还是启发。

是为自序。

李慎明

定稿于2017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