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时代的物流企业发展
- 王丽萍 李创
- 4570字
- 2020-08-29 00:40:18
2.2 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传统物流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这一事实,我们应积极倡导并开展绿色物流。以下仅从物流各环节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来谈谈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即绿色物流的成因。
2.2.1 物流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物流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运输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现在,大部分运输工具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不仅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还损害了道路周边植物的生存健康。如大家都熟悉的酸雨,破坏大气臭氧层,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交通运输工具在使用过程中还会给人类带来噪音污染,尤其是居住在道路附近的居民更是深受其害,这些都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一)我国物流运输的发展现状
一般地,物流运输规模越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多,而物流运输规模的突出表现就是货物量,为此本书将从货运量的角度研究我国物流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物流行业主要的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的年货运量明显不同,图2-1显示了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运输方式的年货运量。
从图2-1可以看出,2001~2013年民航的货运量最低,其次是管道,且两者的差距较小。铁路和水运的年货运量明显高于民航和管道,但低于公路的年货运量。与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相比,公路的年货运量遥遥领先,占年货运总量的7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运输方式的货运量,且差距逐渐拉大。此外,从增长趋势来看,民航的增长趋势较不明显;管道的年货运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增速尤为明显;铁路和水运的年货运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2009年铁路的年货运量略高于水运,但2010~2013年水运的年货运量开始略高于铁路;公路的年货运量增长趋势最为明显,且增幅较大,2013年公路货运量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公路物流是我国物流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短期内这一格局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下面重点针对公路物流的运输开展详细研究。
图2-1 2001~2013年我国各类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对比
(二)公路运输的碳排放特征
根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研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能源消耗总量中,邮政业的能源消耗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交通运输和仓储的能源消耗高达93%。因此,本节将统计年鉴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能源消耗看作物流行业的能源消耗。
从表2-1可以看出,2000~2012年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期间,物流业发展迅猛,经济高速增长,物流行业能源消耗也在不断攀升,2000~2009年,物流业的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7%~8.0%, 2010~2012年以来,这一比例不降反升,已经达到8.7%,由此可见物流业能源消耗之大。在此期间,物流业中的公路运输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也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公路物流能源消耗从2000年的5620.80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12年的15762.36万吨标准煤,大约增长了2倍。从历年能源消耗总量来看,公路物流的能源消耗在2000~2002年增长较为平缓,从2003年开始公路物流的年能耗增长较为明显,增长幅度较大,增长速度较快。从2009年开始,公路物流的年能耗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2000~2009年,公路物流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基本维持在3.9%左右,变化幅度不大。2010年公路物流的能耗在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超过4%,且此后增速明显加快,成为新的能耗增长点。据此发展趋势推断,公路物流的能耗未来还会逐渐增加。
表2-1 2000~2012年我国公路物流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
资料来源:2001~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研究,公路物流的能源消耗占物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50%左右。根据物流业对各种能源的消耗量、每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最后计算得到公路物流的碳排放情况,计算结果如表2-1所示。由此看出,2000~2012年我国的公路物流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趋势基本一致。2000年公路物流的碳排放量为3396.58万吨,到2012年上升到10268.29万吨,增长了2.02倍。2000~2004年,公路物流的碳排放量在碳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说明在此期间公路物流的碳排放增长速率略低于碳排放总量的增速。2005~2009年,公路物流的碳排放量在碳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处于“震荡”状态,但变动不明显。2010~2012年,其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最高约达到1.29%,说明公路物流的碳排放增速高于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增速。从平均增速来看,2000~2012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93%,公路物流碳排放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66%,明显高于全国碳排放总量的增速。综合以上分析看出,我国物流运输由于受运量、能源结构、运输效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碳排放来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且短期内这种不利影响还会继续蔓延。正是由于运输过程中存在上述弊端,我们更应该期待低碳物流尽快发展。对物流企业而言,尤其应加大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合理布局与规划设置,改进内燃机技术,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效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尾气排放,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2.2 物流储存对环境的影响
储存是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指商品在到达消费者手里之前,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的停滞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集散、转运等运输方式的变更,而且可以对商品进行加工、检验或保管,从而实现商品价值的增值。此外,储存活动还可以调节商品的供给时间,从而保障商品市场的平稳与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储存活动是物流运输业的重要环节。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储存活动与环境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储存周期、储存场地、仓库布局等都与能源消耗有关,此外一些危险品(如化学物品)如果保管不善或方法不当常常会爆炸或泄漏,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相当严重的。鉴于我国对储存活动缺乏详细的统计数据,仅有货物周转量的统计数据,为此,本节以货物周转量代表储存环节研究物流储存活动的环境影响。
下面首先对1995~2014年我国物流运输的货物周转量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包括铁路周转量、公路周转量、水路周转量、远洋运输的周转量、民航货物运输的周转量以及管道运输的周转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近20年来我国货物运输的周转总量,如表2-2所示。
表2-2 1995~2014年我国的货物周转量统计数据
注:2008年公路、水路运输量统计口径有调整。
为了进一步反映货运周转带来的环境影响,本节对各种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在碳排放的计算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根据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以及各种能源的消耗量来计算碳排放总量;其二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的物流运输与各工业部门的前后关联计算物流运输的直接消耗系数,再利用碳排放系数与直接消耗系数相乘得到直接碳排放系数,再乘以相应的产品消费量,就可以得到直接碳排放总量。单位货物周转量碳排放是指单位货物周转量的碳排放强度,货物周转量不仅包括运输对象的数量,同时考虑了运输距离,能较好地反映储存环节的环境影响,具体计算是实际运送货物吨数与货物平均运距相乘。根据物流业货物周转量及碳排放量,对单位货物周转量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见图2-2。
图2-2 两种测算法下我国物流业单位货物周转量碳排放变化趋势
由图2-2得出,两种测算方法下我国物流业单位货物周转量的碳排放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物流业增加值碳排放强度一样,碳排放系数法下碳排放强度波动幅度小于投入产出法下的波动幅度。下面对投入产出法的单位货物周转量的碳排放进行分析。单位货物周转量碳排放从1997~2003年呈不断上升趋势,即从0.93万吨/亿吨公里上升到1.88万吨/亿吨公里,这是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初期行业运作系统不够完善,行业运作效率低下,而且2004年以前国家还没有将物流行业减排工作列为重点,致使行业运营效率低的同时能源使用效率也比较低,最终导致单位货物周转量碳排放不断上升;2004年以后,随着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出以及对环境污染的限制,我国物流系统进行了各方面的完善,运作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两方面原因使单位碳排放量开始下降,从2005年的1.81万吨/亿吨公里下降到2010年的1.09万吨/亿吨公里,但2010~2012年单位碳排放又有小幅度上升,这一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从以上分析可见,发展低碳物流除了要加强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与推广之外,物流企业自身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其运作效率。对于储存环节而言,就是发展低碳化储存,加强对仓库的科学规划,做到仓储场所的合理布局,降低储存设施的能耗指标,使储存造成的环境污染尽可能减到最少。
2.2.3 物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包装是物流运输的必要环节,一方面,合理包装不仅能有效保护商品,而且还是开展商品运输、保管、储存、销售的必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有效包装也是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科学储存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包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方法,是扩大市场销售、赢得消费者青睐的重要手段。因此,包装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不同商品的包装要求不一,包装费用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包装费用主要涉及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设备、包装人工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等。据统计,一般工业品的包装费用占流通总费用的10%左右,生活用品的包装费用比工业品高,甚至在总费用中所占比重高达40%~50%。由此可见,降低包装费用本身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物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包装材料的污染。如人们熟知的白色塑料污染,这些白色物质不易降解,在自然界滞留时间还比较长,因而成为环境保护中需重点处理的一个环节。其二是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浪费。物流企业发展低碳化包装就是要求包装材料要尽量避免难降解物质的使用,增加对可收回、再循环利用物质的使用,同时也要减少重复包装对资源造成的浪费。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200亿件,快递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消耗巨大的包装材料,而且很多快件几乎都是一次性包装,很少有企业将这些包装材料回收利用,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此外,目前的这些包装物料中存在大量的不可降解、不可回收的包装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带来严重的垃圾处理问题,而且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倡导绿色包装、简化包装、鼓励包装材料的资源回收利用已刻不容缓。
2.2.4 物流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提高商品附加价值、促进商品差别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流通加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比如流通中心的选址不合理,会引起费用的增加、有效资源的浪费,而且运输量的增加会产生新的污染;另外,过于分散的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有效回收再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产生废弃物污染。针对上述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低碳化流通加工就是要求加工中心的选址要恰当,要综合考虑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2.5 装卸搬运对环境的影响
装卸搬运贯穿物流的始终,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装卸不当,会造成商品的损坏,引起资源浪费和产生废弃物,比如化学液体商品的破漏,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化学气体商品的破漏,造成大气污染、动植物污染等,这些污染不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不利于我们的环境保护。随着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装卸搬运的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装卸搬运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也与日俱增,这是因为,装卸搬运过程中的燃料和动力主要依靠电力、机油、润滑油等。此外,装卸搬运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的轮胎、劳保用品、搬运工具以及零配件耗材等,其中相当比例的耗材是不可回收利用的,这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被消耗,还会带来大量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引发的环境污染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而绿色装卸搬运正是从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方面考虑的,这与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是不谋而合的。